李稳稳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甘青藏区寺院型市场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清代中叶以来,甘青藏区以寺院型集镇为龙头,带动集市、街市、小市等集团式发展,寺院会集密集丛生的市场格局形成,深刻体现着其以虔诚的信仰为前提,以寺院社会中心地位为依托,以活佛的崇拜中心为感召,构成的藏传佛教寺院对人口与商业组织聚集的中心引力的动力机制。
- 杨红伟李稳稳
- 关键词:宗教性
- 清代甘肃循化厅乡约职能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清代甘肃循化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社会的边缘性、族群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性,造成其乡约制度具有与内地社会迥异的特色。随着乡约制度的推广以及循化厅的设立,国家的权力逐渐下移至循化厅这一多族群地区,由此形成国家权力、部落权力与宗教权力的三元权力结构。循化厅乡约的职能与具体实践表明,虽然乡约并非官府的正式差役,但已然履行并分担了县级行政在基层社会的部分职责与权力。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国家权力的延伸触角,并非只到县一级,而是突破了"国权不下县"的传统。
- 李稳稳
- 关键词:清代国家权力基层社会
- 拉卜楞“寺院型”城镇化研究(1709-1949)被引量:1
- 2015年
- 拉卜楞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自创建以来,凭借其崇高的宗教影响力,人口与财富不断集聚,区域社会宗教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功能不断强化。清代道光年间,拉卜楞初具城镇规模,至同治年间已经成为大型寺院型城镇,在20世纪上半叶的困顿与恢复后,进一步凸显了其以宗教中心而兼具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特点。由此,不难发现寺院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与宗教文化的圣地,因人口聚集、财富集聚机制形成市场中心,以及由宗教身份认同达成一致的政治身份认同进而形成寺院核心大联盟的政治中心的内在动力与演化路径。
- 李稳稳肖堃
- 关键词:拉卜楞城镇化模式
- 《买吾番族:甘肃的一个藏族部落》的史学价值
- 2013年
- 汉斯·史图博所著德文《买吾番族:甘肃的一个藏族部落》一书,是研究民国时期甘肃藏区部落社会的珍贵史料。汉斯·史图博以客观诚实的态度,细致翔实地描述了买吾番族的部落形态及其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面相,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展现了一幅外国人眼中的买吾番族部落影像,揭示了甘肃藏区独特的社会形态及族群关系。
- 李稳稳韩海蛟
- 社会转型、知识话语与新边疆学--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综述
- 2017年
- 2017年5月5—7日,由《学术月刊》杂志社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丝绸之路与边疆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暨“社会转型、知识话语与新边疆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40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参会学者共一百多人,参会论文共83篇,涉及议题广泛,现就参会学者在会议上讨论的议题予以综述。
- 李稳稳
- 关键词:社会转型话语知识历史地理研究
- 民国时期汉地旅行者书写中的甘南藏区风俗
- 2011年
- 民国时期大批汉地旅行者来到甘南藏区,并留下了大量的旅行书写。甘南藏区长期以来是处于汉地旅行者的视野之外,与内地的差异较大,故汉地旅行者来到这一地区之后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藏区的风俗,而这又构成了汉地旅行者对于甘南藏区认识的一部分,以便我们能够重建完整而真实的近代甘南藏区社会影像。
- 李稳稳韩海蛟
- 关键词:旅行者
- 清代乡约制度在甘肃循化厅的推行被引量:4
- 2016年
- 甘肃循化厅乡约设置始于清朝平定青海蒙古罗卜藏丹津之乱后,随即以"口内各族"向"口外各族"推广。其间,乡约制度的推广借助于少数民族基层组织形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根据地方社会的特点设立了寺约、集约等多种形式。但其推广的不彻底性与不完整性,则使这一响应国家政权建设而向下层社会渗透的半政权化组织,并未能有效地辅助国家权力在区域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 李稳稳
- 关键词:清代乡约基层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