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和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影像表现和误诊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E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EAML患者CT特征表现,其中1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结果 CT提示肾癌8例,肉瘤1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4例。所有病例瘤体最大径均>5 cm,均突向肾轮廓外;CT平扫12例病灶密度稍高于肾皮质,7例合并出血,8例合并坏死,4例病灶含脂肪;增强扫描皮质期强化11例,髓质期强化程度减退7例,持续强化4例。2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肺肝转移。结论肾EAM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 游瑞雄张宇阳曹代荣李秀梅胡建平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层螺旋CT
- 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接受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扫描的肝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右肝穿刺活检,并根据肝纤维化分级将患者分为5组(S0~S4组)。计算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RE=(SIpost-SIpre)/SIpre,SIpre为平扫时肝实质信号值,SIpost为Gd-BOPTA增强肝胆期肝实质信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肝纤维化分期与肝胆期肝实质RE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肝胆期肝实质RE与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RE在肝纤维化分期的S0与S2组、S2与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胆期肝实质RE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P〈0.05)。结论 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对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 李秀梅陈群林陈晓丹曹代荣
- 关键词:对比剂纤维化
-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征象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16例)或诊断性治疗(7例)最终诊断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3例,MRI平扫+增强17例,直接增强6例,CT平扫6例,CT平扫+增强3例,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结果23例单发15例,多发8例,共检出40个病灶,31个病灶位于中线两旁的深部脑组织内,9个病灶位于脑实质表面,其中3例累及相邻硬膜及颅骨;28个病灶呈团块状,边缘可见分叶;病灶周围水肿中到重度,占位效应较明显;囊变3例。平扫CT病灶全都表现为稍高密度,3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多见,增强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3例囊变部分无强化。3例累及颅骨的骨结构破坏是轻度的,颅骨外形尚存,像被虫蛀仍保留外形的"蛀木",而颅骨两旁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李秀梅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
- 关键词:脑肿瘤原发性淋巴瘤非霍奇金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的征象分析
- 目的: 提高对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 CT、MRI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13例)或诊断性治疗后(5例) 最后诊断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8例,全部行MRI检
- 曹代荣李银官李秀梅
- 文献传递
-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的征象分析
- 目的:提高对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13例)或诊断性治疗后(5例)最后诊断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8例,全部行MRI检查(增强16例包括直接增强7例),其中7例...
- 曹代荣李银官李秀梅
- 关键词:CT诊断MRI检查
- 文献传递
- 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动脉痉挛的CT灌注研究
- 李秀梅陈瑞权
- 320排4D-CTA评估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320排4D-CTA诊断及评估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DSA确诊的DAVF患者的4D-CTA资料。由2名医师采用盲法分析4D-CTA图像,评估DAVF部位、供血动脉及静脉引流类型,分析医师间以及4D-CTA与DSA间评估上述指标的一致性。结果 23例患者共27个DAVF,对于判断DAVF部位和引流类型,医师间一致率均为96.30%(26/27),一致性均好(Kappa=0.94),4D-CTA与DSA间一致率均为100%(27/27),一致性均好(Kappa=1.00);医师间及4D-CTA与DSA间检出供血动脉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21.00,P均>0.05)。结论 320排4D-CTA可准确诊断及评估DAVF部位、供血动脉及静脉引流类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胡建平李银官曹代荣游瑞雄江飞李秀梅
- 关键词:动静脉瘘
- 心包内脂肪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而冠状动脉CTA提示非钙化斑块的患者31例,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93例。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史、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影响因子后,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异常相关(OR=1.23,95%CI 1.09~1.40,P=0.01)。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较单纯应用Framingham评分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能力明显提高(Z=2.08,P〈0.05)。结论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密切相关。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有助于改善对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患者非钙化斑块的预测。
- 胡建平曹代荣游瑞雄郑勇江飞李秀梅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CT与MRI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CT与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EG患者的CT、MRI的影像资料。结果黏膜型6例,混合型8例,浆膜型2例,无单纯肌层型EG患者。食管壁肿胀增厚者5例;胃窦壁肿胀增厚者9例,胃黏膜增粗6例;十二指肠黏膜增粗者9例;空肠黏膜增粗者12例,4例合并肠壁增厚;回肠黏膜增粗者8例,4例合并肠壁增厚;结、直肠增厚者2例;肠系膜渗出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6例;腹腔积液7例。结论 EG的影像表现主要为食管、胃窦部肿胀增厚、胃与小肠黏膜弥漫性增粗、肠壁分层状增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 郑贤应曹代荣游瑞雄陈潭辉李秀梅江飞陈金姐江红玲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 肝硬化影像学无创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 2016年
- 目前有多种影像检查技术及方法可于肝硬化的无创性评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了CT、磁共振、超声等影像学技术在肝硬化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及其评估效果等,对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李秀梅肖恩华
- 关键词:肝硬化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