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的探讨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探讨建立适合省级疾控中心特点和疾控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方法对中心人力资源库的564名专业技术人员,从年龄、学历、职称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一些专业结构断层,高学历技术人才少,初、中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政策不到位而存在人才严重流失的危机。结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政策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是确保疾控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李爽陶红宇邹鹏
- 关键词:疾控人力资源
- 2018-2021年广元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广元市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分析死因分布,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导出的2018—2021年广元市户籍居民死亡报告卡基本信息,户籍人口数据由四川省公安厅提供,使用Excel 2013、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8—2021年广元市户籍人口数为11 951 734人,年均2 978 513人,男女性别比1.05∶1,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3.64%、14.41%、15.15%和15.87%。共报告户籍死亡人数78 722例,年均死亡率为658.67/10万,标化死亡率456.8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为749.34/10万,标化死亡率541.3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为563.29/10万,标化死亡率357.03/10万。2018—2021年总死因顺位前10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前3位占全死因构成的63.71%。结论 广元市户籍人口为老龄化结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前3名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全死因占比超过60%,慢性病依然是影响居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应针对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探索新的慢病防控策略,健全慢病防控体系。
- 安峻颉王晓燕胡晓波罗兴李爽吴朝学
-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死因顺位慢性病
- 2012-2018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论文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2018年发表的论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论文数量、期刊名称、期刊级别、专业分布进行统计,以SPSS 18.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作者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对核心期刊发文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18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累计公开发表论文956篇,年度人均发表论文0.25篇;论文主要分布于疾病控制领域,管理领域论文数量有大幅提升;论文发表在188种期刊上,论文质量有待提升;核心期刊数的占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χ^2=6.911,P=0.009);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之间核心期刊发文占比有所不同,高级职称及高学历人才核心期刊发文的比例较高。结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人才激励机制的探索,通过"院士工作站"、市州疾控中心、高校的联合攻关及合作,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进步提供长期的动力。
- 李爽王越连睿邹鹏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论文
- 内部控制理论在疾控中心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 2021年
-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力的增强,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疾控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日益增多。内部控制理论作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内部管理具有控制、评价和监督的作用。将内部控制理论运用到疾控中心管理中,对防控科研管理的风险,顺利推动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内部控制理论,对其应用在疾控中心科研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 张骥刘玲玲连睿周琦李爽钟波
- 关键词:内部控制疾控中心
- 2020年江油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对2020年江油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为及时控制传染源、遏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020-02江油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为家庭内传播,共5例确诊病例,无三代病例发生;发热是病例的主要首发症状;4例病例具有共同武汉暴露史,其中3例有确诊病例接触史;5例病例发病前均进行了居家隔离。结论此次疫情中,4例输入病例通过家庭共同生活暴露传染给1位家庭成员;体温筛查对于及早发现传染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早期居家隔离措施存在导致家庭聚集疫情风险,应尽量以集中隔离取代居家隔离。
- 李爽刘玲玲李敏吴朝学王滢周琦连睿田添
- 关键词:家庭聚集性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