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萍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血管生成剂于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恶性肿瘤居第四位。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及放化疗,晚期和复发性患者虽采用化疗为主的个体化治疗,但治疗效果的有限,病情迅速恶化并死亡。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剂可阻止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为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将抗血管生成剂对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试验进展作一综述。
- 胡婷婷李海萍
- 关键词:宫颈癌抗血管生成剂
- DNMT3L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DNMT3L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1月在本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137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137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DNMT3L基因多态性。采用直接基因计数法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使用Pearson拟合优度卡方统计量评估Hardy-Weinberg(HWE)平衡程度。使用Fisher's检验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无HWE平衡差异,rs8129776和rs7354779基因多态性无差异(均P>0.05),而rs113593938和rs2276248基因多态性有差异(P<0.05)。在rs113593938多态性的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中,病例组相较于对照组的OR(95%CI)分别为0.37(0.18~0.79)和2.69(1.23~5.88),在rs2276248多态性的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中,病例组相较于对照组的OR(95%CI)分别为2.44(1.18~5.06)和0.34(0.15~0.81)。结论:DNMT3L rs8129776和rs735477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无关,而rs113593938位点的隐性基因模型和rs2276248显性基因模型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有关。
- 张统李海萍张琪刘蓉任晓丽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 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4
- 2021年
-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对细胞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西医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壮骨止痛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金匮肾气丸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治疗前后腰椎L2-4骨密度和定量CT(QCT)测量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和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COQOL)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雌二醇(E2),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尿吡啶啉(PYD)水平;检测治疗前后CD4^(+)T细胞,CD8^(+)T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计算CD4^(+)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DXA测量骨密度,T和QCT测量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和CO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INP,OC,S-CTX,TRACP和PYD/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OPG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8^(+)和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h17,Th17/Treg,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7,TNF-α,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和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103,P<0.05)。结论:采用金匮肾气丸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PMO脾肾两虚型患者,可提高E_(2)水平,提高骨密度,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能调节骨代谢指标和免疫炎症反应,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
- 安玉兰曹昌霞田玉梅任磊李志芳程蓉李海萍吴焘唐保明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证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骨代谢指标
- 青海高原宫颈癌Ⅱb期的综合治疗—附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宫颈癌Ⅱb期综合治疗对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1999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Ⅱb期宫颈癌。结果:Ⅱb期宫颈癌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68%。结论:Ⅱb期宫颈癌的预后除了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术后残留的癌灶相关外,彻底的根治术配合术前、术后正确足量的化疗、放疗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 李海萍
- 关键词:生存率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5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辅助治疗Ⅱa期至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Ⅱa期至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1~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2剧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并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结果NACT有效45例(78.95%),其中9例(15.79%)完全缓解。Ⅱa期有效33例,11b期有效12例,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别与化疗效果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腺癌42.86%(P〈0.05)。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本组患者化疗后均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减肿瘤的体积和范同、降低肿瘤的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琪美格付虹霞李莉索南措张晓兰金艳霞李海萍
- 关键词: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
- HIF-1α、CXCR4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其下游基因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几乎无表达。HIF-1α、CXCR4蛋白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 HIF-1α、CXCR4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提示HIF-1α可能通过调控CXCR4及VEGF蛋白的转录,进而促进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
- 李海萍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缺氧诱导因子-1Α
- 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成因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9
- 2021年
-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成因进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入本院骨科行胸腰椎骨折术的患者229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资料调查问卷,采用恐动症TSK评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个量表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本次调查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恐动症患者为73例,发生率31.88%。恐动组的月收入、手术时间、不同手术方式和术后疼痛时间与非恐动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腰椎骨折术后恐动症患者TSK量表得分为(39.27±12.93)分,胸腰椎骨折术后恐动症患者TSK量表得分与自我效能、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与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月收入(OR=2.985,95%CI=1.359~6.032)、手术时(OR=1.352;95%CI=0.984~2.036)、术后疼痛时间(OR=6.132;95%CI=2.579~16.545)和功能障碍程度(OR=1.357;95%CI=1.043~1.935)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不同手术方式(OR=0.748;95%CI=0.376~4.872)、自我效能(OR=0.612;95%CI=0.462~0.913)、积极应对(OR=0.637;95%CI=0.529~1.637)、客观支持(OR=0.813;95%CI=0.557~4.512)和支持利用度(OR=0.534;95%CI=0.336~6.514)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恐动症的保护因素。结论月收入、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功能障碍程度、不同手术方式、自我效能、积极应对、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是胸腰椎骨折术后恐动症成因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前要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合理评估,采用最佳的手术方法,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术后的疼痛。术后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降低恐动症的发生,争取早�
- 安玉兰孙晴郭鑫李海萍韩玉瑞雷慧李志芳沈生军
- 关键词:影响因素疼痛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患者临床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 目的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患者临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80例受检对象作为研究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三组各160例。甲...
- 李海萍
-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宫颈癌
- 文献传递
- 介入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80例疗效观察
- 2006年
- 李海萍
-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介入化疗动脉灌注化疗放疗加化疗肿瘤体积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随访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及随访情况。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80例患者,分别给予TCT检测、高危型HPV16、18检测及阴道镜下的宫颈活组织有关病理学检查。对比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与二者单独检测的诊断价值。随访1年后,对比3种检测方式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480例待筛查患者中,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炎症病变2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41例,CINⅡ~Ⅲ82例,宫颈癌11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CINⅠ、CINⅡ~Ⅲ(均P<0.05)。TCT阳性结果对于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检出率(P<0.05),与CINⅠ、CINⅡ~Ⅲ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对患者随访预后的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结论应用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等病变,而且对于患者的随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 李海萍
-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液基薄层细胞学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