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挺
- 作品数:17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严重烧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方法比较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防治效果。方法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50例,采用未改进方案治疗25例(对照组)和改进方案治疗25例(治疗组),分析两组方案治疗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脓毒症发生率及病死率(17.4%和6.5%)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57.7%和23.0%)(χ2=3.95,χ2=4.93,P<0.05);治疗组休克纠正时间(1.9±0.9)h明显比对照组缩短(6.6±2.5)h(t=2.511,P<0.05)。结论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脓毒症和MODS的发病率。
- 吕海建徐俊赐凌云志方向京陈楚群李挺
- 关键词:烧伤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
- 负压吸疱术修复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换药方法与负压吸疱术修复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负压吸疱术)和观察组(传统换药),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创面愈合率、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0、15、30d内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本次研究表明负压吸疱术修复烧伤残余创面,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感染,避免感染加深和扩大创面,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方向京朱飞滨薛春利李挺杨祖贤徐俊赐
- 关键词:烧伤残余创面表皮移植
-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在烧伤脓毒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对严重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重症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C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检测。结果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IL-6、TNF-α的数据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能够降低炎性介质,改善脏器功能,从而改善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反应过程及预后,是治疗严重烧伤脓毒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 薛春利李挺徐俊赐
- 关键词:烧伤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
- 惠州市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采集并分析惠州地区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数据,为预防本地区儿童烧伤的病因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惠州市各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08例烧伤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采集,根据年龄进行分层,对烧伤患儿的户籍来源、烧伤发生地点、烧伤严重程度、烧伤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地农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生烧伤的例数最多,分别占烧伤患儿总数的38.0%及47.7%,各年龄组烧伤患儿户籍来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4)。(2)本组患儿烧伤严重程度以轻度及中度为主,分别占39.7%及40.9%,重度及特重度烧伤分别占13.2%及6.2%。各年龄段患儿烧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患儿致伤原因以烫伤为主(90.2%)。各年龄段患儿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明显(P<0.001)。在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中,随年龄增长,烫伤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但火焰烧伤和电烧伤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惠州地区农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防烧伤知识普及,重点预防儿童的烫伤,对减少本地区儿童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 薛春利杨祖贤李挺徐俊赐
- 关键词:儿童烧伤流行病学
- 惠州市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采集并分析惠州地区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数据,为预防本地区儿童烧伤的病因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惠州市各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08例烧伤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采集,根据年龄进行分层,对烧伤患儿的户籍来源、烧伤发生地点、烧伤严重程度、烧伤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地农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生烧伤的例数最多,分别占烧伤患儿总数的38.0%及47.7%,各年龄组烧伤患儿户籍来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4)。(2)本组患儿烧伤严重程度以轻度及中度为主,分别占39.7%及40.9%,重度及特重度烧伤分别占13.2%及6.2%。各年龄段患儿烧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患儿致伤原因以烫伤为主(90.2%)。各年龄段患儿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明显(P<0.001)。在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中,随年龄增长,烫伤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但火焰烧伤和电烧伤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惠州地区农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防烧伤知识普及,重点预防儿童的烫伤,对减少本地区儿童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 杨祖贤薛春利李挺徐俊赐
- 关键词:儿童烧伤流行病学
- 封闭负压吸引并贝复济治疗骶尾部褥疮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分析封闭负压吸引并贝复济治疗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骶尾部褥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封闭负压吸引并贝复济治疗和单纯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换药次数和治疗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并贝复济治疗骶尾部褥疮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加快患者恢复,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 李挺杨祖贤徐俊赐
-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贝复济骶尾部褥疮
- 烧伤患者侵袭性感染的细菌学监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侵袭性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100例烧伤患者测定烧伤创面和焦痂细菌分类、敏感试验和及耐药情况。结果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出细菌382株,创面分离出细菌250株(65.4%)高于焦痂下组织分离出细菌132株(34.6%)(χ^2=3.987,P〈0.05)。革兰阴性(G^-)菌227株(59.4%)高于革兰阳性(G^+)菌155株(40.6%)(χ^2=3.887,P〈0.05)。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要菌种,而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亚胺硫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10.38%)明显低于庆大霉素(70.12%)(χ^2=7.451,P〈0.01);苯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82.14%)明显高于万古霉素(5.35%)(χ^2=7.548,P〈0.01)。结论对烧伤患者伴G^-杆菌感染宜采用亚胺硫霉素治疗,G^+球菌感染者首选万古霉素。
- 吕海建徐俊赐孟宏方向京陈楚群李挺
- 关键词:烧伤细菌感染
- 侵袭性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和抗生素使用
- 目的:探讨烧伤侵袭性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和抗生素使用.方法:59例烧伤患者采用:(1)痂下活组织细菌定量:手术中取痂下组织称量,加稀释液2 ml匀浆,置普通培养基或选择性培养基内37℃孵育24h.计算各稀释度菌落数及每克组织...
- 吕海建徐俊赐孟宏方向京陈楚群李挺
- 大面积烧伤伴腹腔间隙综合症中临床诊治分析
- 2012年
- 目的:研讨腹腔间隙综合症在大面积烧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伴有腹腔间隙综合症的患者9例,对其诊断治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面积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症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增加、低血压、心输出量下降、呼吸困难、腹胀、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膀胱内压升高、少尿或是无尿等。在进行及时的治疗及处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腹胀、低血压、少尿、心率增快均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在大面积烧伤的情况下,明确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同休克的临床表现存在相似之处,但两种疾病的生理及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大面积重度烧伤的患者在进行抗休克治疗调节体液平衡的情况时,会导致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在进行诊断及治疗时易会造成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漏诊、误诊。
- 李挺
- 关键词:腹腔间隙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大面积烧伤
- 莫匹罗星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外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外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莫匹罗星软膏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外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7、14、21、28 d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4、21、28 d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莫匹罗星软膏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外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创面感染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杨祖贤李挺徐俊赐
- 关键词:莫匹罗星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