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忠贤

作品数:83 被引量:52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夏季
  • 21篇降水
  • 17篇年际
  • 15篇气候
  • 13篇年际变化
  • 13篇环流
  • 11篇热带
  • 10篇海温
  • 10篇大气环流
  • 10篇值模拟
  • 9篇数值模拟
  • 9篇气温
  • 9篇夏季降水
  • 9篇季风
  • 8篇年代际
  • 7篇年代际变化
  • 7篇北太平洋
  • 6篇涛动
  • 6篇海温异常
  • 6篇副热带

机构

  • 76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教育部
  • 3篇南京铁道职业...
  • 3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沈阳区域气候...
  • 3篇中国民用航空...
  • 3篇淮北市气象局
  • 2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作者

  • 83篇李忠贤
  • 30篇倪东鸿
  • 27篇孙照渤
  • 26篇曾刚
  • 13篇邓伟涛
  • 10篇陈海山
  • 4篇彭丽霞
  • 4篇李碧兰
  • 4篇伯忠凯
  • 2篇朱伟军
  • 2篇潘敖大
  • 2篇陈晨
  • 2篇段明铿
  • 2篇王大钧
  • 2篇何鹏
  • 2篇周天军
  • 2篇闫研
  • 2篇刘婷婷
  • 2篇陈建萍
  • 2篇王宗明

传媒

  • 17篇大气科学学报
  • 9篇气象科学
  • 8篇气象与减灾研...
  • 7篇热带气象学报
  • 6篇大气科学
  • 6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黑龙江生态工...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气象教育与科...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江西气象科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的探讨
2014年
"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近年来在该课程方面的教学改革,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结合科研和业务工作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邓伟涛李忠贤彭丽霞李碧兰
关键词:短期气候教学
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及成效分析——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为例
2013年
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大气科学学院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必要性,介绍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具体规定和管理办法,总结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所取得的成效。
李碧兰李忠贤段明铿
关键词:本科教学
春季青藏高原表面感热加热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印度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本文基于日本气象厅(JMA)的JRA-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表面感热加热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印度夏季风爆发过程的影响。EOF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高原感热加热的年际变化在高原中西部最为明显,这主要与局地地—气温差的年际变率有关。统计分析表明,当春季高原中西部表面感热偏强(弱)时,印度夏季风爆发偏早(晚),且高原中西部表面感热与ENSO事件无显著相关。春季高原中西部感热能够通过改变印度季风区对流层高层和低层的经向热力结构来影响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当春季高原中西部感热偏强时,造成的上升气流在高原以西的印度季风区北部下沉,通过绝热增暖引起局地对流层中上部的异常暖中心,令印度季风区对流层中上部平均温度经向梯度由冬至夏的季节性反转提早。同时,印度季风区北部的下沉运动能够抑制当地降水,令陆面温度升高,并通过非绝热过程造成对流层低层的异常暖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印度季风区的海陆热力对比。在印度季风区以北地区对流层高、低层异常增暖的共同作用下,印度夏季风提前爆发。
张盈盈李忠贤刘伯奇
关键词:年际变化
华南夏季降水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南亚高压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1979—2008年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OAA的CMAP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应用1978—2008年全球逐月观测海表温度驱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华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的东伸脊点关系密切,均在20世纪90年代初存在年代际转变。在1993—2008(1979—1992)年期间,南亚高压位置偏西(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西),华南地区则低层辐合(辐散)异常、高层辐散(辐合)异常,产生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华南地区降水年代际偏多(少),这也被数值试验结果所验证。
伯忠凯曾刚武英娇李忠贤史丹妮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夏季菲律宾低空越赤道气流与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了1950—2009年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强度指数,并研究其与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受南半球低层极地高压、绕极低压带和中纬度副热带高压,以及高层巨大的绕极低压影响;南半球环流对菲律宾越赤道气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南极涛动的调整,对澳大利亚高压产生影响来发挥作用,从南极涛动发生调整到对越赤道气流及北半球环流产生影响,有约4 a的时滞;澳大利亚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菲律宾越越赤道气流有重要影响,关键区位于澳大利亚高压西北方向的洋面上。
闫一铭孙照渤倪东鸿李忠贤
关键词:越赤道气流年际变化大气环流南极涛动
基于土壤湿度和年际增量方法的我国夏季降水预测试验被引量:11
2016年
选取欧亚大陆9个关键区的土壤湿度年际增量作为预测因子,采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结合集合典型相关分析(ECC)方法建立集合预测模型,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增量进行预测,进而预测夏季降水。其中,1980-2004年的资料用于历史预测试验,而2005-2014年的资料用于独立样本预测试验。首先利用BP-CCA方法对9个因子分别建立单因子预测模型,然后采用ECC方法对9个预测因子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建立集合预测模型,并且对独立样本检验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不同预测因子的组合对我国夏季降水均表现出一定的预测能力:东欧平原、贝加尔湖以北、我国河套地区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壤湿度对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效果较好;而巴尔喀什湖以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河套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壤湿度对江淮夏季降水有较好预测效果;东欧平原、巴尔喀什湖以北地区以及我国河套地区的土壤湿度对华南降水预测技巧较高。这三组模型预测出的降水变化趋势与相应区域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且预测评分(PS)均超过70分,距平相关系数(ACC)均为正值。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因子中包含了对我国夏季降水有用的预测信号,可以考虑将土壤湿度应用于夏季降水的预测业务中。
刘婷婷陈海山蒋薇李忠贤
关键词:夏季降水预测土壤湿度
冬季中东急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1968—2009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1968—2008年月平均中国160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使用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季中东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中东急流存在3个主要EOF空间模态(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6.9%、20.9%和17.0%),第1模态反映了急流核下游的急流变化特征,第2模态反映了急流区域的南北反相变化特征,第3模态反映了急流核上游的急流变化特征;冬季中东急流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4年和准8年的周期振荡。冬季中东急流与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华南地区降水)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中东急流偏强、偏弱年的中国气温及降水差值显著区域分别位于西南地区(最大差值达3°C)和华南大范围地区(最大差值达180 mm)。
倪东鸿孙照渤李忠贤曾刚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分布降水
GAMIL1.0大气模式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阵风参数化方案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发展的大气环流格点模式(GAMIL1.0)对1980~1999年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模拟,讨论了阵风参数化方案对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AMIL1.0能合理再现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主要特征,不足之处在于其模拟的平均态及年际变率的强度都较之观测偏弱。引入阵风参数化方案后,模拟得到明显改进:区域平均的气候态降水由5.71 mm/d增加到8.35 mm/d,与观测值9.11 mm/d更为接近;模拟的季风指数与观测的相关系数由0.66上升到0.82;年际变率的振幅也显著增强,与观测更一致;模拟的"季风—ENSO"关系与观测几乎完全一致。对潜热通量、加热率和辐散环流的分析表明:降水平均态的改进来自阵风方案带来的潜热通量增加,年际变率模拟的改进与平均态的改进有关。引入阵风方案后,暖池地区的表面风速增加、潜热通量增强、降水增加,平均态更接近观测;合理的平均态降水使得模式对El Ni^no型海温异常的响应更为合理。这在加热场、对流层上层的异常辐合中心上都有清楚体现。
刘晓娟周天军张丽霞邹立维吴波李忠贤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年际变率
一种无线传感雾霾监测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雾霾监测节点,包括中央处理芯片,分别与中央处理芯片相连的调理电路、显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分别与调理电路相连的SO<Sub>2</Sub>气体传感器、NO<Sub>2</Sub>气体...
范倩莹李忠贤唐登洪
北大西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协同作用对松花江流域暖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松花江流域100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得来中心海温资料等,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分析了1975—2020年松花江流域暖季(5—9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大西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研究表明,松花江流域暖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变,由多雨阶段转为少雨阶段。年代际尺度上,暖季北大西洋马蹄型(North Atlantic Horseshoe,NAH)海温模态和印度洋海盆一致型(Indian Ocean Basin,IOB)海温模态分别与同期松花江流域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68。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NAH模态负位相的海温异常在欧亚中高纬度地区激发纬向波列,将异常波能量传递到东北亚地区,在日本海至贝加尔湖地区产生异常气旋式环流;同时,IOB模态正位相的海温异常通过激发开尔文波,引起中国南海到孟加拉湾地区异常反气旋式环流,该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在东亚沿海激发出太平洋-日本型(PJ)波列,使得松花江流域出现异常气旋式环流。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至松花江流域,有利于松花江流域降水偏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NAH(IOB)模态由负位相(正位相)转为正位相(负位相),在NAH正位相和IOB负位相的协同影响下,松花江流域出现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导致该区域降水偏少。
李永生陈晨李忠贤李忠贤班晋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年代际变化热带印度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