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毅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不典型巨细胞动脉炎误诊剖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不典型GCA 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2例均以头痛、间断性视物模糊、流泪发病。病初分别按枕神经痛、偏头痛治疗后症状稍好转,后头痛加剧,查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异常,行双侧颞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可见颞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明确诊断为GCA。2例均予泼尼松治疗后症状好转,逐渐减量并维持治疗,随访2年均未复发。结论 GCA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症状隐匿,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时行ESR、C反应蛋白及彩超等检查是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 王丽王小平李庭毅李文辉盛飞胡松孙霞
- 关键词:巨细胞动脉炎误诊偏头痛神经痛泼尼松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静脉用药治疗,观察组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涂雪松胡利霞余芾成李庭毅
-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静脉用药急性脑梗死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75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BPPV误诊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改变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呕吐及眼震。误诊为颈椎病41例,后循环缺血17例,躯体形式障碍7例,梅尼埃病6例,动脉硬化4例,误诊时间8 d^6年。经Roll试验及Dix-hallpike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 59例,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混合型BPPV 4例;予Epley复位法及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1周治愈率达100%,3个月治愈率达93.3%。结论 BPP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手法复位对BPPV效果显著。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及处理能力。
- 李庭毅彭淑华胡松王丽盛飞王小平李文辉
-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误诊颈椎病后循环缺血
- 六味安神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焦虑抑郁伴失眠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观察六味安神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焦虑抑郁伴失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诊治的260例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安神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总体疗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焦虑、抑郁和失眠情况。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MA、HAMD及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安神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症状,安全性好。
- 孙霞王小平李庭毅张腾王丽
- 关键词:焦虑抑郁失眠黛力新
- 抗NMDA受体脑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抗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本院确诊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后出现癫癎、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口-面-舌部的异常运动,经脑脊液和血液检测出抗NMDAR抗体,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少见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好发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癫癎、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口-面-舌的异常运动等,脑脊液抗NMDAR抗体检测阳性可确诊本病,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后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 李庭毅李睿李文辉王小平盛飞胡松王丽
- 关键词:N-甲基-D-天冬氨酸自身免疫性疾病脑炎
- POEMS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以四肢麻木无力12例,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15例、皮肤改变14例、内分泌异常13例、器官肿大12例、单克隆浆细胞增生性异常11例、水负荷增多11例。辅助检查示,血清M蛋白阳性7例,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15例;15例行脑脊液检查,均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3例行骨髓穿刺,骨髓浆细胞>10%1例、<5%12例;15例行肌电图检查,均有周围神经受损表现。放疗8例,糖皮质激素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分别治疗3例,行骨髓干细胞移植1例。13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 a患者症状无复发;2例合并心包积液者死亡。结论 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累及多个系统,治疗以放疗为主,预后较好。
- 王丽王小平盛飞李文辉李庭毅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
-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对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实施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实施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明显的低于参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2.00%)显著低于参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偏头痛时,应用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均可获得一定的成效,但相较于尼莫地平而言,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 盛飞李庭毅李文辉
- 关键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
- 可溶性Tim-3及Galectin-9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6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以头痛症状为主,但神经系统查体、脑脊液及相关辅助检查均正常的患者76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脑脊液Tim-3、Galectin-9、白细胞介素(IL)-2、IL-4、IL-8、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Tim-3、Galectin-9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Tim-3、Galectin-9、IL-2、IL-4、IL-8、IL-10、TNF-α、hs-CRP、ESAT-6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Galectin-9与IL-2、IL-4、IL-8、IL-10、TNF-α、hs-CRP、ESAT-6呈正相关(P<0.05),与IFN-γ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的Tim-3、Galectin-9、ESAT-6均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Tim-3、Galectin-9单独检测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小于Tim-3联合Galectin-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im-3、Galectin-9水平升高,高水平的Tim-3、Galectin-9可能与核性脑膜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Tim-3与Galectin-9联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孙霞王丽李庭毅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
- 帕金森病合并异动症患者血浆维生素B_(12)水平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维生素B_(12)(vitamin B_(12),VitB_(12))、叶酸(folic acid,F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帕金森异动症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分析VitB_(12)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237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异动症定义分为异动症组(63例)和非异动症组(174例),比较2组血浆VitB_(12)、FA、Hcy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选出,异动症组按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左旋多巴使用时间、日多巴总量、H-Y分期分组,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异动症组血浆Hcy、FA水平与非异动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动症组血浆VitB_(12)水平与非异动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动症组中不同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使用多巴时间及H-Y分期患者血浆维生素B_(1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日多巴总量患者血浆VitB_(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日多巴总量越大,血浆VitB_(12)水平越低。结论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血浆VitB_(12)水平明显降低,影响异动症患者血浆VitB_(12)变化的因素为日多巴总量。
- 王丽王小平李庭毅
- 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维生素B12左旋多巴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疾病,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更为罕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局部定位体征、癫痫间。CT对其诊断阳性率低,头部MRI及MRV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接受性最高。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且并非颅内并发出血的禁忌证。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对急、慢性头痛,影像学表现为大脑皮层不规则出血、大脑凸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间发作的患者要警惕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
- 李庭毅王丽余芾成李睿
-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