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荣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翻译
  • 1篇德国功能翻译
  • 1篇德国功能翻译...
  • 1篇学术话语
  • 1篇易经
  • 1篇意象翻译
  • 1篇译本
  • 1篇译学
  • 1篇隐喻
  • 1篇英汉
  • 1篇英汉翻译
  • 1篇语用研究
  • 1篇认知语用
  • 1篇认知语用研究
  • 1篇转喻
  • 1篇文学翻译
  • 1篇小说
  • 1篇小说翻译
  • 1篇科幻
  • 1篇科幻小说

机构

  • 8篇扬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8篇李广荣
  • 1篇王骏
  • 1篇郭建中

传媒

  • 2篇上海翻译(中...
  • 1篇中国科技翻译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浮生六记》林译本共轭意象翻译的认知探讨
2015年
《浮生六记》作为中国传统文本富含共轭意象,即采用双意象喻示同一概念。英语讲究分析,依赖形合,而中文注重整体思维,追求音韵和谐,具有意合特征。因此,与英文相比,中文对共轭意象比较青睐。《浮生六记》中的共轭意象从认知角度可以划分为隐喻和转喻。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保留共轭隐喻、舍弃共轭转喻,对此可以从认知角度予以阐释。隐喻旨在描述,属于跨域相似性映射,所以内涵复杂多元;转喻重在指称,属于同域相邻性激活,所以内涵明确单一。有鉴于此,如果在译文中保留共轭意象,隐喻效果可以有所增强,而转喻效果却会有所削弱。透过林译《浮生六记》可以发现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对林语堂翻译共轭意象具有潜在影响。
王骏李广荣
关键词:《浮生六记》隐喻转喻
基于翻译实践的科幻小说中的回译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高城堡里的人》翻译的难点之一就是对文中《易经》内容的回译。这些内容既体现东方文化,又引导情节发展,因此至关重要。回译是翻译研究中的特殊话题,其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功能都和普通翻译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复原是回译的最好方法。本文根据翻译菲利普.迪克的科幻代表作《高城堡里的人》的实践,在充分例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回译的方法应该由被翻译文本的文本类型、回译的对象和读者的认知能力来决定。本次实践的回译分为两类:一类是术语的翻译,另一类是爻辞和卦辞的翻译。案例分析说明,科幻小说中典籍术语的翻译可以采用复原的方法,爻辞和卦辞的翻译可以采用意译加注脚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得译文成为意义连贯、可读性较强的文本。
李广荣
关键词:回译科幻小说《易经》小说翻译文学翻译
化境的魅力与挑战:张爱玲和余光中《老人与海》翻译的比较研究
2024年
张爱玲和余光中翻译的《老人与海》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版本,各家观点不同,褒贬不一。本文以“化境”为参照,从语言习惯和文体风格两个层面,在词、句和篇章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两个译本的得失,阐释其中的原因。在翻译中,张爱玲遵循再现规范,力求存真,属于“浅化”,译文显得僵硬;余光中遵循艺术规范,力求优美,属于“深化”,译文生动活泼。“深化”能够激发主体性,产生创造性译文,然而“深化”不当就会导致译文的讹误。从总体效果看,余光中的译本更有文学风味,尽管仍有一些讹误。“深化”的译文更能体现译者的语言能力和艺术修养,是译者努力的方向。
李广荣
关键词:《老人与海》化境
《翻译研究中的转向面面观》述介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介绍玛丽.霍恩比的新著《翻译研究中的转向面面观》。这本著作分析评价了近20年来世界翻译研究的发展,着重强调那些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具有突破性贡献的研究范式,是把握现代翻译研究脉络的学术专著。
李广荣郭建中
关键词:翻译学
翻译变通的认知语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翻译试图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求得相同或相等,但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使得这种努力在实践上几乎不可能。在翻译过程中,译文与原文总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译学界被定义为翻译变通。翻译变通背后的原因一直是译学界研究的课题,至今已从语言学、文化、文体和功能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现象。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变通的认知机制,研究认知语境对翻译变通的影响,希望为翻译变通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李广荣
关键词:变通
文本隔栅假设在英汉翻译中的验证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文本隔栅是著名翻译研究学者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共同提出的理论假设,被认为与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密切相关。本文拟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从文本隔栅差异的普遍性以及在英汉语言文化上的特殊表现入手,探讨文本隔栅对英汉翻译研究的解释能力以及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同时提出处理翻译中文本隔栅差异的原则,以证明文本隔栅假设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李广荣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误读误用的反思被引量:6
2010年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后出现了一些误读误用的现象,需要加以澄清,以正确、全面地领会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演变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确立期和完善期。根据刘宓庆翻译理论研究三个层面的模式,对三个时期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价值评估,梳理出这些观点之间的承接关系和区别所在,进而证明一个学科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在社会科学新成果的支撑下对传统的突破。
李广荣
关键词:翻译理论类型学
国外“本地化”翻译研究学术话语的构建被引量:13
2012年
本地化在西方已经成为翻译从业人员和翻译研究人员的热门话题,但国内理论探讨不多。本地化实践中出现的翻译现象和翻译问题在现有的翻译研究范式框架内不能得到圆满解决,需要用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加以描述和处理。本文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概念符号、符号模型、范例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外本地化翻译学术话语的构建情况,在这三方面国外同行都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国内翻译学学者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李广荣
关键词:范式本地化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