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江
- 作品数:47 被引量:424H指数:8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肿块术前细胞学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比较
- 1997年
- 本文收集5年来187例女性乳腺结节病人通过细胞穿刺(FNAC)、冰冻和病理学诊断对比研究。认为FNAC确诊为良恶性病变患者,再做冰冻活检意义不大。但对于FNAC可疑恶性的病例仍需术中活检。
- 曹洪明贾玉生李宝江李静文
- 关键词:冰冻切片诊断乳腺肿块细胞学术前FNAC冰冻活检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王军业戴淑琴李宝江林鹏戎铁华杨名添龙浩姚广裕陈捷鑫
-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T淋巴细胞
- 口腔鳞癌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 李晓光侯刚王延秀朱玉莲万光勇王艳春李宝江杨宪勇
- 该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6例口腔癌标本VEGF表达强度,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第Ⅷ因子免疫染色对口腔癌组织血管形成进行记数分析,探讨它们与口腔癌组织的血管形成、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表明,口腔癌...
- 关键词:
- 关键词:口腔鳞癌VEGF表达微血管预后关系
- Ki67、P53、VEGF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0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为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Ki67、P53、VEGF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1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和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8%(113/151)。Ki67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Ki67表达与P53、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VEGF表达无显著性相关;Ki67和VEGF的共表达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Ki67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VEGF检测更有助于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判断。
- 李宝江朱志华王军业侯景辉赵进明张蓬原姚广裕王曦龙浩杨名添戎铁
- 关键词:KI67乳腺癌组织VEGFC-ERBB-2临床病理因素
- 树突状细胞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近年来,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构建的乳腺癌肿瘤疫苗成为乳腺癌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 马腾李宝江叶欣
- 关键词:乳腺肿瘤树突细胞癌症疫苗
- STI-571对食管癌细胞株体外杀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 背景与目的对食管癌的治疗而言,远处转移已成为左右中晚期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预防和治疗肿瘤全身转移,化疗是目前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检测靶向治疗新药ST1571...
- 张蓬原李宝江苏晓东温浙盛赵进明张兰军龙浩戎铁华
- 文献传递
- 联合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评估食管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变化规律被引量:8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测定T淋巴细胞核仁区的AgNOR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了解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状态,对研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动态观察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研究细胞免疫机能状态及手术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75例健康人外周血和7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9天的外周血,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gNOR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前AgNOR活性[(5.5±0.8)%]明显低于健康人[(7.1±0.8)%](P<0.00),CD3+、CD3+CD4+无明显变化(P>0.05),CD4+CD25+、CD4+/CD8+明显上升(P<0.05),CD3+CD8+、CD8+CD25+亚群明显下降(P<0.00)。术后第3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CD3+、CD3+CD4+与CD4+/CD8+最低,术后第9天最高;CD3+CD8+亚群、CD4+CD25+亚群、CD8+CD25+亚群则从第3天开始逐渐恢复,术后第9天最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第9天CD3+、CD3+CD4+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CD3+CD8+与CD8+CD25+仍未恢复到健康人水平(P<0.05);CD4+CD25+仍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结论手术创伤引起食管癌患者暂时性细胞免疫抑制,但从第3天开始可观察到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术后第9天继续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 王军业戴淑琴叶文锋龙浩林鹏李宝江戎铁华
-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细胞免疫
-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TNM分期系统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预测,但是由于同一分期内患者的生存期大不相同,应寻找更好的生物学预后指标。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进展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但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两种生物学指标与Ⅰ~Ⅱ期NSCLC预后的关系尚有较大争议。本研究检测了214例Ⅰ~Ⅱ期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CD34标记的MVD的状况,探讨它们与Ⅰ~Ⅱ期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14例根治术后且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等抗癌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ⅠA期20例,ⅠB期137例,ⅡB期57例)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CD34标记的MVD的状况。结果VEGF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血型、病理类型、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MVD与年龄、病理类型相关(P<0.05);与性别、血型、TNM分期无关(P>0.05)。VEGF低表达组中和高表达组中CD34标记的MVD平均值分别为65.8±5.2和67.5±2.5;VEGF的表达与MVD无相关性(P>0.05)。MVD低值组与高值组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34.5%。单因素分析发现MVD值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P=0.013)。进一步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也证明MVD(P=0.00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D34标记的MVD值高者的预后可能不良。
- 朱志华戎铁华曾灿光吴秋良马芸黄晓平李宝江张蓬原赵进明胡祎张仕义余辉马国伟张兰军温浙盛傅剑华龙浩
- 关键词:血管密度组织芯片预后
- MDA-MB-231乳腺癌细胞特异性多肽的初步筛选
- 2014年
- 目的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出能够特异性结合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噬菌体克隆.方法 以人正常乳腺细胞为减性筛选细胞、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靶细胞,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筛选,挑取富集后的阳性单克隆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DAB染色鉴定阳性噬菌体的特异性及亲和力.结果 经过3轮筛选,噬菌体得到约113倍的富集,随机挑选11株单克隆噬菌体,ELISA显示8号噬菌体单克隆对乳腺癌细胞的亲和力是对照的6.5倍,DAB鉴定亦显示其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及亲和力最高,命名为LK-8.结论 利用噬菌体筛选技术成功筛选出能够特异性结合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噬菌体单克隆LK-8,可为进一步合成特异性多肽用于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
- 孔冕李宝江王军业曹开源林雨戴淑琴
- 关键词:乳腺肿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生物学标记噬菌体展示
-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7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162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2例)拟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90例)拟行常规手术切除ICBN,2组术后均按乳腺癌临床指引治疗,并对2组进行观察随访.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分别为22.2%及73.3%(χ2=41.80, P<0.01),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及31.1%(χ2=7.86,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4~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复发.结论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韦尉东王欣戎铁华黄植蕃李宝江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肋间臂神经淋巴结切除术保留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手术乳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