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义

作品数:22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血管外膜
  • 7篇外膜
  • 5篇动脉
  • 3篇等位
  • 3篇等位基因
  • 3篇心病
  • 3篇脂酶
  • 3篇组织液
  • 3篇基因
  • 3篇冠心病
  • 3篇汉族
  • 3篇汉族人
  • 3篇肝脂
  • 3篇肝脂酶
  • 3篇肝脂酶基因启...
  • 2篇动脉疾病
  • 2篇院内获得性
  • 2篇院内获得性肺...
  • 2篇肾上腺

机构

  • 22篇北京医院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五...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李宏义
  • 3篇于雪
  • 3篇严晓伟
  • 3篇马超
  • 3篇殷雅俊
  • 3篇季福绥
  • 3篇鄢盛恺
  • 2篇马增斌
  • 2篇杨晨光
  • 2篇郑耐心
  • 2篇艾虎
  • 2篇李宗民
  • 2篇杨国建
  • 1篇郑志坚
  • 1篇罗文琦
  • 1篇汪芳
  • 1篇杨重庆
  • 1篇李岩松
  • 1篇李华
  • 1篇王乃利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核技术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2004年全...
  • 1篇第三届中国中...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9
  • 3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HARLS数据库实证分析中老年人群血清指标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深入剖析中老年人群常见血清指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精准干预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为基础,选取5250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依冠心病患病情况分为对照组(4185名)和观察组(1065名)。全面收集参与者的基础信息、生活方式、病史以及血清学检测指标,涵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等。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情况、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混杂因素加以校正,深入探究各血清指标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独立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效能。依据血清指标水平展开分层分析,研讨不同血清指标组合对冠心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固醇(HR=1.523,95%CI:1.251-1.835)、甘油三酯(HR=1.658,95%CI:1.382-1.96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1.436,95%CI:1.174-1.749)、空腹血糖(HR=1.351,95%CI:1.132-1.613)、糖化血红蛋白(HR=1.235,95%CI:1.023-1.487)、C反应蛋白(HR=1.713,95%CI:1.441-2.037)、同型半胱氨酸(HR=1.541,95%CI:1.273-1.856)、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HR=1.467,95%CI:1.194-1.788)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HR=1.324,95%CI:1.051-1.668)水平升高均与冠心病风险显著增加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则与冠心病风险降低有关(HR=0.821,95%CI:0.653-1.034)。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多个血清指标能够显著提升对冠心病的预测效能(AUC=0.851,95%CI:0.802-0.903)。分层分析发现,存在多种血清指标异常同时出现的个体,其冠心病风险显著高于仅有单一指标异常
黄鑫盈赵建平李甜甜李宏义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血清指标冠心病
现代方法探寻中医经络
李宏义
小鼠动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组织对下肢水肿引流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在老年下肢水肿的小鼠模型中观察下肢静脉和动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PACT)通路对血管周围水肿的引流作用,为理解老年人下肢水肿的引流和清除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分别在BAIB/C小鼠下肢足踝部静脉和动脉血管周围组织间隙中注射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生理盐水(FluoNa),制作下肢水肿模型,然后在股动静脉鞘水平,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血管PACT通路对于水肿的引流作用。结果通过追踪足踝部FluoNa在组织间隙中的扩散和流动,结果显示:(1)除在注射点局部扩散外,还能够在下肢静脉、动脉PACT通路及伴行动静脉间组织间隙中连续流动;(2)这种沿血管外膜的流动过程分为传输和扩散:沿血管长轴传输,同时垂直于血管长轴,向血管周围组织扩散;(3)在下肢静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时,静脉PACT通路显像;(4)在下肢动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动脉PACT通路显像;(5)当在动静脉伴行血管附近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不仅静脉PACT通路和动脉PACT通路显像,且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组织间隙也同时显像;(6)组织学分析显示,被FluoNa染色的组织是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结论下肢组织水肿中的组织液不仅能被静脉和动脉PACT通路引流,且当大量组织液聚集时,还可被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的组织间隙引流。
孔钇雅余晓彬黄睿李宗民殷雅俊李宏义
关键词:下肢水肿荧光素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肺血管壁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凋亡抵抗引起的肺血管重构是PAH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成纤维细胞作为血管外膜最丰富的细胞类型,是损伤刺激的首要“感知细胞”,在PAH肺血管重构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能被多种途径激活,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出现过度增殖、抗凋亡、促炎和代谢异常的癌性表型,既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迁移至中膜甚至内膜促进血管壁增厚,又可通过分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并刺激循环炎性细胞参与血管炎性反应,以及显著改变ECM蛋白的产生和降解参与ECM重塑,释放ROS参与氧化应激,同时,活化的成纤维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调节其癌性表型,从而在PAH肺血管增殖性重构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以及代谢变化等方面对其在PAH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李青李宏义
关键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代谢
病例240:59岁男性,发现左侧肾上腺结节5年,血压阵发性升高2年,加重3个月
2022年
患者,男,59岁,公务人员,于2020年5月以“发现左侧肾上腺结节5年,血压阵发性升高2年,加重3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患者5年前健康查体时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发现左侧肾上腺内侧支结节(大小不详),考虑腺瘤可能性大,因患者无高血压、高血糖、向心性肥胖等肾上腺激素增多相关表现,未进一步诊治。3年前复查腹部MRI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1.5cm×1.2cm).
杨国建李宏义于雪
关键词:肾上腺腺瘤向心性肥胖健康查体公务人员肾上腺激素
汉族人肝脂酶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1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组汉族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基因型,探讨了其对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
李宏义鄢盛恺严晓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肝脂酶等位基因冠心病糖尿病
高龄卧床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杨晨光季福绥艾虎郑耐心李宏义
病例240:59岁男性,发现左侧肾上腺结节5年,血压阵发性升高2年,加重3个月
2021年
患者,男,59岁,公务人员,于2020年5月以"发现左侧肾上腺结节5年,血压阵发性升高2年,加重3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患者5年前健康查体时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发现左侧肾上腺内侧支结节(大小不详),考虑腺瘤可能性大,因患者无高血压、高血糖、向心性肥胖等肾上腺激素增多相关表现,未进一步诊治。
杨国建李宏义于雪
关键词:向心性肥胖健康查体公务人员肾上腺激素现病史
组织液循环网络理论的验证和挑战被引量:2
2023年
经过近20年的探索,李宏义研究团队发现了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大血管外膜、皮肤、神经和筋膜等结缔组织中存在着更加复杂的组织液流动网络,并揭示了其中血管外膜组织液流动网络的生理性调控机制。这些发现提示:不同于以心脏为中心的脉管网络中的血液循环,组织液在心肺等基质泵的作用下在全身结缔组织“基质-膜通道”系统中环绕驱动泵周而复始地连续流动,形成组织液循环网络;其功能之一是生理状态下的心脏搏动使得组织液向心性流动,而呼吸运动反向迟滞这种流动,从而增加器官或组织中的组织液灌注。本文综述了组织液循环网络理论的发展历程、现有研究结果、生理调控机制,并对该理论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李宏义
关键词:组织液
筋膜与经络的联结--筋膜界面流
郑志坚倪国栋李宏义马增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