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

作品数:73 被引量:25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术后
  • 13篇手术
  • 9篇麻醉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6篇护理
  • 5篇穴位
  • 5篇穴位电刺激
  • 5篇腰椎
  • 5篇缺血
  • 5篇经皮穴位电刺...
  • 5篇康复
  • 5篇腹腔
  • 4篇血管
  • 4篇烟雾病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灌注
  • 3篇血管重建
  • 3篇血管重建术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皖南医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六安市中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3篇李娟
  • 3篇王松
  • 3篇陈洋
  • 3篇周明
  • 2篇杨佳
  • 2篇王胜
  • 2篇李娟
  • 2篇徐昊
  • 2篇王婷
  • 2篇张媛媛
  • 2篇王勇
  • 2篇杨犇
  • 2篇武百山
  • 1篇张卉
  • 1篇孙丹丹
  • 1篇宋广东
  • 1篇张宇
  • 1篇李波
  • 1篇陈玲
  • 1篇崔文泉

传媒

  • 12篇临床麻醉学杂...
  • 8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国际麻醉学与...
  • 5篇中国临床保健...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安徽卫生职业...
  • 3篇安徽医专学报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安徽医学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记者摇篮

年份

  • 3篇2024
  • 15篇2023
  • 13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SCV)穿刺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要中心静脉置管的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入路组(n=40)和锁骨上入路组(n=40)。记录2组SCV长轴图像超声定位时间;测量2组SCV长轴图像与探头的垂直距离;测量2组SCV的平均内径;记录2组穿刺时间、总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记录2组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锁骨下入路组相比,锁骨上入路组SCV长轴图像超声定位时间更短(P<0.05),SCV长轴图像与探头的垂直距离更短(P<0.05),SCV的平均内径明显较长(P<0.05),穿刺时间明显较短(P<0.05),总穿刺次数明显较少(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高(P<0.05)。2组总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SCV穿刺具有定位时间短、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值得在颅脑手术中推广应用。
杨犇程志坤马启刚李娟武百山
关键词: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入路穿刺术颅脑手术
植物脱落酸受体PYL10在脱落酸结合前后的液体核磁共振动态特性研究
蛋白质是生物体行使功能的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研究蛋白质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生命的意义。大部分蛋白质功能的实现依赖着其动态变化,核磁共振由于能够研究生物大分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运动特性而成为研究...
李娟
关键词:动态特性构象熵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GD)是全身麻醉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等。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以电刺激穴位的皮肤表面替代传统针刺,可以达到镇静镇痛、减轻术后恶心呕吐、增强胃肠动力和免疫力等多重效果,已成为围术期重要的医疗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了TEAS在临床应用中缓解POGD的部分机制、穴位选择、参数选择及介入时机,以期为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提供参考。
付同李娟
关键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恢复
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腰大池引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缓解腰大池引流患者负面情绪、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腰大池引流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PERMA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及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能降低腰大池引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岳佳佳董良枫李娟荆晓雷陈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腰大池护理
基于全息理论的辨证分型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基于全息理论的辨证分型耳穴压豆治疗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中医科收治的符合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4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全息辨证分型的耳穴压豆治疗。治疗10周后,比较2组患者睡眠的改善情况及失眠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前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为(16.98±3.52)分,治疗10周后为(3.89±1.72)分,对照组治疗前PSQI评分为(16.21±2.27)分,治疗后为(8.54±3.39)分,干预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干预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差异显著(P<0.001)。对照组治疗有效为30例(62.50%),干预组治疗有效为41例(93.18%);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息理论的辨证分型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不仅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疗效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因失眠引起焦虑等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吴凤琼李娟李今代娣吴艳程佳伟程超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辨证分型耳穴疗法
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康复的影响比较
2024年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炎症标志物及康复的影响,为剖宫产手术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急诊剖宫产产妇1 7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20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1 559例),按纳入排除标准及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后比较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及康复的影响。结果 E组患者术后WBC、NLR及MLR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G组患者术后WBC、PLR、NLR及ML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与E组相比,G组手术前后PLR差值[16.78(0.16,29.36)vs.-2.20(-21.69,15.17)]升高(P<0.05)。与E组比较,G组患者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6(3,12)min vs.43(32,54)min]和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3(2,7)min vs.7(6,12)min]均缩短(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44(39,46)h vs.39(36,43)h]延长(P<0.05)。切皮前5 min和切皮时E组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G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可能更利于产妇康复,全身麻醉适合需紧急娩出胎儿的情况。
郑客松康芳韩明明杨成伟黄祥李娟
关键词:麻醉方法
交叉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移植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匹配血小板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过allo-HSCT后发生免疫性PTR患者16例,共输注单采血小板253次。根据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试验结果进行分组,结果阴性为配合性输注组(37次),阳性为非配合性输注组(216次);其中13例HLA-I类抗体阳性患者,根据输注前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分为HLA-I类抗体阳性配合性输注组(28次),HLA-I类抗体阳性非配合性输注组(158次)。以血小板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校正后增高指数(CCI)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输注策略对allo-HSCT后PTR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 16例PTR患者,其中HLA-I类抗体阳性13例,HPA抗体阳性3例。配合性输注组血小板输注24 h-CCI和有效率分别为7.188(1.035,11.9)和62.16%,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3.546)和2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LA-I类抗体阳性的PTR患者配合性输注组24h-CCI及有效率为7.722(2.118,13.41)、71.43%,明显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648,4.522)和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交叉匹配的血小板输注可以明显提高alloHSCT后免疫性PTR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
完晓菊陈洋曹媛李寅坤李娟雍家慧韩丹丹张媛媛王慧茹周明蒋光明廖艳秋刘会兰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输注无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患者 HLA Ⅰ类抗体筛查预测血小板输注治疗的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微珠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输注前HLAⅠ类抗体MFI情况。依据血小板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板输注疗效,并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AUC计算约登指数和其最大值,采用ROC曲线分析HLAⅠ类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预测作用。结果68例患者HLA抗体检测后输注血小板128次,其中有效输注98次,输注有效率76.56%,血小板无效输注30次,PTR发生率23.4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性别构成、HLAⅠ类抗体阳性占比、HLAⅡ类抗体阳性占比输注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LAⅠ类抗体阳性为PTR危险因素(OR=9.64,95%CI:2.73~34.08,P<0.001);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出HLAⅠ类抗体MFI与24 h CCI呈负相关(r=-0.369,P<0.01);根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19~0.898)。通过AUC计算约登指数最大值并得出最大截断值为MFI=531.6,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1.25%。结论HLAⅠ类抗体MFI作为预测血小板输注疗效的重要指标,可为临床选择合适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
周明蒋光明廖艳秋王慧茹完晓菊陈洋曹媛李寅坤李娟雍家慧韩丹丹张媛媛刘磊刘会兰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
每搏量变异度用于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患者容量监测的准确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用于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患者容量监测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烟雾病(缺血型)患者30例,ASA分级Ⅱ-Ⅲ级,BMI 20~28kg/m^2。麻醉前按4-2-1法则补充生理需要量。麻醉后10min静脉输注聚明胶肽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输注速率为1ml·kg^(-1)·min(-1),以1ml/kg为递增单位。于液体输注至10ml/kg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HCT。于液体输注至10、11、12、13、14、15、16ml/kg时,记录SVV、CO、SV、CI、CVP,记录聚明胶肽输注量。以SVV、CO、SV、CI和CVP与聚明胶肽输入量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SVV、CO、SV、CI和CVP与血容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SVV=-(0.95±0.055),rCO=0.86±0.05,rSV=0.85±0.08,rCI=0.85±0.07,rCVP=0.91±0.04。相关系数绝对值比较,rSVV大于rCVP、rCO、rSV和rCI(P<0.05),rCVP大于rCO、rSV和rCI(P<0.05),rCO、rSV和rC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可准确用于监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患者的容量监测。
陆丹军李娟牛朝诗康芳顾大群
关键词:烟雾病每搏量变异度高血容量血容量监测
氨甲环酸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失血及输血需求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失血及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脑膜瘤切除术。氨甲环酸组患者于切皮前20 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20 mg·kg-1作为负荷剂量,然后持续输注氨甲环酸2 mg·kg-1·h-1直至术毕;生理盐水组患者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围术期采用标准化方案输注红细胞,输血指征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 g·L-1。患者均由同一神经外科治疗组医生完成脑膜瘤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术中体温、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情况、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24 h引流量、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术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体温、输晶体液量、输胶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异体红细胞输注总量、异体输血率、术后24 h引流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2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N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氨甲环酸可降低脑膜瘤切除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率,且未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闫文龙黄祥疏树华李娟
关键词:氨甲环酸脑膜瘤术中失血输血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