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

作品数:79 被引量:3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术后
  • 13篇手术
  • 10篇麻醉
  • 7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6篇穴位
  • 6篇穴位电刺激
  • 6篇经皮穴位电刺...
  • 6篇护理
  • 5篇缺血
  • 5篇康复
  • 5篇腹腔
  • 4篇血管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疼痛
  • 4篇灌注
  • 3篇电刺激

机构

  • 79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皖南医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六安市中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蒙城县...

作者

  • 79篇李娟
  • 3篇王松
  • 3篇陈洋
  • 3篇周明
  • 2篇杨佳
  • 2篇王胜
  • 2篇李娟
  • 2篇陈玲
  • 2篇徐昊
  • 2篇王婷
  • 2篇张媛媛
  • 2篇王勇
  • 2篇杨犇
  • 2篇武百山
  • 1篇张卉
  • 1篇孙丹丹
  • 1篇宋广东
  • 1篇张宇
  • 1篇李波
  • 1篇崔文泉

传媒

  • 12篇临床麻醉学杂...
  • 9篇中华麻醉学杂...
  • 7篇国际麻醉学与...
  • 5篇中国临床保健...
  • 4篇安徽医专学报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安徽卫生职业...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安徽医学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15篇2023
  • 13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SCV)穿刺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要中心静脉置管的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入路组(n=40)和锁骨上入路组(n=40)。记录2组SCV长轴图像超声定位时间;测量2组SCV长轴图像与探头的垂直距离;测量2组SCV的平均内径;记录2组穿刺时间、总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记录2组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锁骨下入路组相比,锁骨上入路组SCV长轴图像超声定位时间更短(P<0.05),SCV长轴图像与探头的垂直距离更短(P<0.05),SCV的平均内径明显较长(P<0.05),穿刺时间明显较短(P<0.05),总穿刺次数明显较少(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高(P<0.05)。2组总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SCV穿刺具有定位时间短、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值得在颅脑手术中推广应用。
杨犇程志坤马启刚李娟武百山
关键词: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入路穿刺术颅脑手术
植物脱落酸受体PYL10在脱落酸结合前后的液体核磁共振动态特性研究
蛋白质是生物体行使功能的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研究蛋白质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生命的意义。大部分蛋白质功能的实现依赖着其动态变化,核磁共振由于能够研究生物大分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运动特性而成为研究...
李娟
关键词:动态特性构象熵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23年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GD)是全身麻醉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等。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以电刺激穴位的皮肤表面替代传统针刺,可以达到镇静镇痛、减轻术后恶心呕吐、增强胃肠动力和免疫力等多重效果,已成为围术期重要的医疗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了TEAS在临床应用中缓解POGD的部分机制、穴位选择、参数选择及介入时机,以期为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提供参考。
付同李娟
关键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恢复
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腰大池引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缓解腰大池引流患者负面情绪、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腰大池引流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PERMA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及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能降低腰大池引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岳佳佳董良枫李娟荆晓雷陈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腰大池护理
电针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汪悦李娟
鞘内注射钩吻素子对骨癌痛小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究鞘内注射钩吻素子对骨癌痛(BCP)小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一:选择雄性SPF级C57BL/6小鼠36只,4~6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两组:假手术1组(S_(1)组)和BCP_(1)组,每组18只。S_(1)组向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注入PBS溶液10μl,BCP_(1)组向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含有2×10~5个Lewis肺癌细胞的PBS溶液10μl建立BCP模型。于建模前1 d、建模后4、7、10、14、21 d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测定含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建模后7、14、21 d完成行为学测试后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取小鼠脊髓腰膨大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含量。取小鼠右侧股骨行HE染色进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二:选择雄性SPF级C57BL/6小鼠54只,4~6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三组:假手术2组(S_(2)组)、BCP_(2)组和BCP+钩吻素子组(K组),每组18只。S_(2)组和BCP_(2)组处理同S_(1)组和BCP_(1)组,K组向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含有2×10~5个Lewis肺癌细胞的PBS溶液10μl建立BCP模型,建模后14 d向小鼠L_(4-5)或L_(5-6)间隙缓慢鞘内注射含钩吻素子30μg的20%DMSO溶液5μl。给药前1 h、给药后1、2、3 h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测定MWT和TWL。给药后1 h时每组随机处死12只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FAP和Iba-1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脊髓IL-6、IL-1β和TNF-α浓度。结果 实验一:与S_(1)组比较,BCP_(1)组建模后7、10、14、21 d MWT明显降低、TWL明显缩短(P<0.05),建模后7、14、21 d脊髓GFAP和Iba-1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示S_(1)组无骨质破坏,骨髓腔内为正常骨髓细胞;BCP_(1)组骨质遭破坏,骨小梁、骨髓腔和周围软组织内大量Lewis肺癌细胞浸润。实验二:与S_(2)组比较,BCP_(2)组给药前1 h、给药后1、2、3 h MWT均明显降低、TWL均明显缩短
张文杰杨成伟韩明明康芳李娟黄祥
关键词:骨癌痛钩吻素子小鼠
七氟醚抑制帕金森病患者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抑制帕金森病(PD)患者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BAR)。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择期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0~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喉罩置入后调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 ET Sev)至预设水平。采用序贯法测定七氟醚MAC BAR。第1例患者C ET Sev调整至3%,稳定后15 min切开锁骨下皮肤。将切皮前3、1 min HR和MAP的平均值记录为基础值,将切皮后1、3 min HR和MAP的平均值记录为变化值,若HR或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则定义为肾上腺素能反应阳性。若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为阳性,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梯度为0.2%。当出现7个“阳性反应-阴性反应”的转折点时停止试验。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七氟醚MAC BA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肾上腺素能反应阳性的患者MAP变化值明显高于肾上腺素能反应阴性的患者(P<0.05)。通过概率回归法算得PD患者切皮时七氟醚MAC BAR为2.11%(95%CI 1.94%~2.27%)。结论七氟醚抑制帕金森病患者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2.11%(95%CI 1.94%~2.27%)。
唐菲杨成伟黄祥李娟康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基于全息理论的辨证分型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索基于全息理论的辨证分型耳穴压豆治疗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中医科收治的符合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4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全息辨证分型的耳穴压豆治疗。治疗10周后,比较2组患者睡眠的改善情况及失眠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前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为(16.98±3.52)分,治疗10周后为(3.89±1.72)分,对照组治疗前PSQI评分为(16.21±2.27)分,治疗后为(8.54±3.39)分,干预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干预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差异显著(P<0.001)。对照组治疗有效为30例(62.50%),干预组治疗有效为41例(93.18%);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息理论的辨证分型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不仅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疗效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因失眠引起焦虑等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吴凤琼李娟李今代娣吴艳程佳伟程超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辨证分型耳穴疗法
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康复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炎症标志物及康复的影响,为剖宫产手术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急诊剖宫产产妇1 7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20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1 559例),按纳入排除标准及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后比较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及康复的影响。结果 E组患者术后WBC、NLR及MLR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G组患者术后WBC、PLR、NLR及ML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与E组相比,G组手术前后PLR差值[16.78(0.16,29.36)vs.-2.20(-21.69,15.17)]升高(P<0.05)。与E组比较,G组患者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6(3,12)min vs.43(32,54)min]和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3(2,7)min vs.7(6,12)min]均缩短(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44(39,46)h vs.39(36,43)h]延长(P<0.05)。切皮前5 min和切皮时E组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G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可能更利于产妇康复,全身麻醉适合需紧急娩出胎儿的情况。
郑客松康芳韩明明杨成伟黄祥李娟
关键词:麻醉方法
交叉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移植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匹配血小板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过allo-HSCT后发生免疫性PTR患者16例,共输注单采血小板253次。根据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试验结果进行分组,结果阴性为配合性输注组(37次),阳性为非配合性输注组(216次);其中13例HLA-I类抗体阳性患者,根据输注前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分为HLA-I类抗体阳性配合性输注组(28次),HLA-I类抗体阳性非配合性输注组(158次)。以血小板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校正后增高指数(CCI)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输注策略对allo-HSCT后PTR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 16例PTR患者,其中HLA-I类抗体阳性13例,HPA抗体阳性3例。配合性输注组血小板输注24 h-CCI和有效率分别为7.188(1.035,11.9)和62.16%,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3.546)和2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LA-I类抗体阳性的PTR患者配合性输注组24h-CCI及有效率为7.722(2.118,13.41)、71.43%,明显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648,4.522)和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交叉匹配的血小板输注可以明显提高alloHSCT后免疫性PTR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
完晓菊陈洋曹媛李寅坤李娟雍家慧韩丹丹张媛媛王慧茹周明蒋光明廖艳秋刘会兰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输注无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输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