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吉友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椎间盘
  • 3篇动物
  • 3篇血性
  • 3篇缺血性坏死
  • 3篇坏死
  • 3篇骨头
  • 3篇股骨
  • 3篇股骨头
  • 3篇股骨头缺血
  • 3篇股骨头缺血性
  • 3篇股骨头缺血性...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型胶原
  • 2篇腰椎
  • 2篇髓核
  • 2篇皮质
  • 2篇皮质类固醇
  • 2篇皮质类固醇激...
  • 2篇类固醇
  • 2篇类固醇激素

机构

  • 1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12篇李吉友
  • 8篇王文波
  • 5篇赵哲
  • 3篇张涛
  • 3篇张丽娟
  • 2篇金光鑫
  • 2篇王凯夫
  • 2篇刘洋
  • 2篇于长水
  • 1篇卢宇
  • 1篇李雪松
  • 1篇玉光哲
  • 1篇夏昊晨
  • 1篇安宇
  • 1篇侯占江
  • 1篇赵勇
  • 1篇齐月宾
  • 1篇马淑茜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利用活体动物模型探索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应用短腿石膏进行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力学实验检测踝关节极度跖屈不同屈膝角度时跟腱处的拉力。建立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模型,分别应用长、短石膏进行固定3周,检测并比较分析术前、术后腓肠肌和股二头肌的拉力变化,通过组织学观察两种固定方式的跟腱组织愈合情况。结果当踝关节极度跖屈时,腓肠肌收缩在跟腱处产生的拉力与屈膝角度无关。长、短石膏固定后都会出现腓肠肌肌力减低,但长腿石膏固定组更加显著;同时长腿石膏固定组还会导致股二头肌肌力显著性减低,而短腿石膏固定组则不会。两组跟腱组织愈合情况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应用短腿石膏固定是可行的,不会影响跟腱组织的愈合。
齐月宾安宇玉光哲王文波夏昊晨李吉友侯占江
关键词:跟腱石膏固定腓肠肌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不同方法评价髋关节活动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前后不同方法评价髋关节活动能力。方法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1例,所有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随访16个月,使用不同的评分表评价髋关节置换前后的得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种评价方法都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使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术后优26例(83.9%),良1例(3.2%),尚可4例(12.9%)。使用国内评分进行评价:置换术后优26例(83.9%),良4例(12.9%),尚可1例(3.2%)。结论在现有的医疗环境下,Harris评分更加适合国内的情况。
李吉友金光鑫张丽娟王凯夫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8例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腰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蛋白恢复天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Cobb角在正位片、侧位片以及上下终板成角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5个月和1.5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反应蛋白于术后1个月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对不伴有脊髓损伤的腰椎骨折进行有效的治疗。
李吉友金光鑫张丽娟王凯夫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骨折脊髓损伤
蜡泪样骨病1例
2007年
张涛王文波李吉友
关键词:蜡泪样骨病蜡油样骨病侧肢体
自固化磷酸钙复合材料人工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
目的:通过与股方肌骨瓣移植术、髓芯减压术比较,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CPC)复合 BMP 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及其在股骨头内的成骨能力。方法:造模成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大耳白兔60只,共分4组,分别行减压后 ...
赵哲王文波李吉友张涛于长水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PCBMP
文献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调控关系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浓度为100ng/ml和1000ng/ml时,椎间盘细胞中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与0ng/ml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提示BMP-2可能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赵勇王文波李吉友卢宇霍锐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SOX基因椎间盘
椎间盘髓核细胞中Sox9与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ox9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0个椎间盘组织按Thompson分期分为Ⅰ~Ⅳ期,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期间盘组织中Sox9、Ⅱ型胶原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ox9mRNA的表达量在总体上低于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位于细胞核中而Ⅱ型胶原主要位于细胞间质内,Sox9在ThompsonⅠ期椎间盘的细胞核内表达很强而在Ⅳ期则很弱甚至缺失;从ThompsonⅠ~Ⅳ期两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各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hompsonⅠ~Ⅳ期标本中Ⅱ型胶原与Sox9表达量的下降趋势相近。结论: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与Thompson分期密切相关,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且两者下降趋势相近。
赵哲王文波李吉友刘洋李雪松马淑茜
关键词:椎间盘髓核SOX9基因表达
大鼠跟腱断裂缝合中3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治疗手部伸肌腱断裂的手术缝合方法很多,临床效果不一,而且如何解决术后肌腱粘连,仍是临床难题。目的:比较跟腱断裂缝合中3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质和组织学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8-04/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取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Tang法组、改良Kessler法组、Bunnell法组。方法:无菌条件下,"S"形切开后肢后外侧跟腱处,潜行分离皮下组织,锐性横断跟腱,3组动物于切断后24h,1周,3周分别以Tang法、改良Kessler法、Bunnell法缝合肌腱。每只大鼠的双后肢跟腱为实验组,右后肢跟腱作生物力学测试,左后肢跟腱作组织学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肌腱断裂抗张强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Tang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断裂抗张强度在24h、1周、3周3个时间段都呈现同样的趋势,即早期断裂抗张强度都有减弱,后期强度逐渐增加。同时,术后及术后早期Tang法缝合肌腱的断裂抗张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3周时,断裂抗张强度3种方法相近。组织学检测示,术后1周,Tang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表现明显不同,Tang法较其他两种方法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比较多,血管腔扩张完整,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炎症细胞浸润少。结论:Tang法缝合的肌腱断端血运良好,愈合快,断裂抗张强度较大,较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早期功能锻炼。
李吉友
关键词:肌腱生物力学
间断应用激素制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持续应用激素组与间断应用激素组实验动物在死亡率、X 光片、 ECT、MRI 和光镜下表现,制备更好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探讨降低实验动物死亡率的方法。方法:8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2组,对照组40只,...
赵哲王文波于长水李吉友张涛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激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Sox-9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目前国内外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措施中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中存在着只能缓解症状,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椎间盘的正常结构,甚或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可能。目的:尝试利用Ad/CMV-Sox-9进行转染,观察转染后兔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病理及其影像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6-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Ad/CMV-Sox-9、Ad/CMV-绿色荧光蛋白由北京本元正阳基因公司提供。方法:选取已构建退行性变椎间盘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d/CMV-Sox-9组20只,分离暴露椎间盘,在L2~3,L3~4,L4~5节段用0.1mL注射器水平刺入,每节段注入Ad/CMV-Sox-920μL;Ad/CMV-绿色荧光蛋白组10只,于相同椎间盘节段注射相同剂量的Ad/CMV-绿色荧光蛋白。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转染Sox-9后2,4,8周3个时间段取材,检测转染后兔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以β-actin作空白对照,观察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病理及MRI变化。结果:成功地利用Ad/CMV-Sox-9对退行性变椎间盘进行了转染。转染后兔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病理切片示,造模后的椎间盘软骨样细胞减少或小时,基质退行性变,纤维化;注射Sox-9后6~8周,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再生,细胞增多,渐成熟。注射Sox-98周后MRI检查T2加权像显示,注射Ad/CMV-Sox-9节段信号增高,自身对照未注射Sox-9的节段信号低。结论:Ad/CMV-Sox-9转染退行性变椎间盘后,促进了Ⅱ型胶原mRNA的高效表达,经组织学和影像学验证,改善了椎间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李吉友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变转染胶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