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杰

作品数:496 被引量:1,689H指数:2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0篇期刊文章
  • 13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8篇癫痫
  • 112篇手术
  • 80篇帕金森
  • 80篇帕金森病
  • 76篇电刺激
  • 74篇外科
  • 63篇疗效
  • 53篇丘脑
  • 48篇手术治疗
  • 43篇疼痛
  • 42篇痉挛
  • 41篇脑电
  • 40篇血管
  • 36篇脑深部
  • 35篇电图
  • 35篇难治
  • 34篇微血管
  • 34篇脊髓
  • 32篇血管减压
  • 32篇微血管减压

机构

  • 461篇首都医科大学...
  • 36篇北京功能神经...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宣武医院
  • 3篇深圳大学总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石家庄市中心...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493篇李勇杰
  • 140篇张国君
  • 130篇遇涛
  • 105篇朱宏伟
  • 98篇胡永生
  • 86篇张宇清
  • 79篇陶蔚
  • 74篇李建宇
  • 71篇杜薇
  • 70篇庄平
  • 69篇蔡立新
  • 67篇张晓华
  • 63篇王玉平
  • 53篇马凯
  • 37篇徐翠萍
  • 29篇乔梁
  • 26篇倪端宇
  • 25篇倪兵
  • 24篇舒伟
  • 16篇任志伟

传媒

  • 66篇立体定向和功...
  • 49篇中国微侵袭神...
  • 46篇中华神经外科...
  • 3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8篇中华医学会神...
  • 15篇临床神经外科...
  • 1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0篇中华神经科杂...
  • 9篇神经疾病与精...
  • 9篇中华医学会疼...
  • 8篇中华神经医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第四届CAA...
  • 4篇临床神经电生...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癫痫与神经电...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年份

  • 2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32篇2016
  • 27篇2015
  • 24篇2014
  • 20篇2013
  • 13篇2012
  • 69篇2011
  • 41篇2010
  • 26篇2009
  • 29篇2008
  • 24篇2007
  • 29篇2006
  • 28篇2005
  • 23篇2004
  • 15篇2003
4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氯芬持续鞘内输注治疗痉挛
目的研究巴氯芬持续鞘内输注治疗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6年3月,1例患者在北京功能神经研究所接受巴氯芬持续鞘内输注治疗。患者男性,25岁,痉挛性脑瘫,下肢症状重,智力基本正常。术前常规行巴氯芬鞘内测试,后在 C 臂引...
朱宏伟李勇杰马凯张宇清陶蔚
关键词:巴氯芬痉挛
文献传递
难治性癫痫连续435例手术切除标本的神经病理学分析
朴月善卢德宏刘静王玮陈莉遇涛张国君李勇杰王玉平
双侧苍白球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英文)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客观评估双侧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BPVP)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PD)的疗效 ,探讨其必要性和利弊。 方法  46例具双侧PD症状的患者接受了微电极导向的双侧苍白球手术。其中 ,2 0例CBPVP ,2 6例SBPVP。SBPVP又分为首次手术SBPVP1和第二次手术SBPVP2 ,二者间隔 3~ 12个月 ,平均 6 5± 2 4个月。患者的Hohn和Yahr评分均在 2 0以上。采用PD病情评估的UPDRS方法 ,对手术前后和“开、关”4种状态进行评分。统计分析BPVP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的组内差异 ,CBPVP、SBPVP1和SBPVP2之间的组间差异 ,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和高低情况。 结果 CBPVP、SBPVP1以及SBPVP2均明显改善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典型症状 (震颤、僵直和行动迟缓 ,P <0 0 0 1) ,它们对“关”状态的改善总是高于对“开”状态的改善。与SBPVP1或SBPVP2相比 ,CBPVP有着较高的改善率 ,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分期手术对UPDRS的第 4部分即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副作用的改善明显低于同期手术 (P <0 .0 5 )。手术未发生脑出血、视野缺损和肢体力弱等苍白球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 ,也未发现与双侧手术相关的认知障碍。CBPVP组 1例患者术后明显语音低下、吞咽困难 ,SBPVP组 2例患者出现语音低下。 3个月后随访 ,以上并发症有所缓解但未完全恢复。 结论 对?
李勇杰石常青邵明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原发性立体定向术苍白球
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疗效
目的观察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于我院功能神经外科行大脑半球切除术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在调查的五年中,共有18名患者行改良式大脑半球切除术或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
崔玲伟朱宏伟张国君蔡立新遇涛李勇杰
关键词:大脑半球切除术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
文献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舌咽神经痛疼痛性质、发病基础与三叉神经痛相似,发病率约为三叉神经痛的1/70,疼痛部位在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和咽部,少数表现为耳深部疼痛。以40%可卡因喷涂于咽部后,若疼痛消失即可确诊。本文旨在研究舌咽神经...
朱宏伟李勇杰胡永生马凯陶蔚
文献传递
神经导航经颅磁刺激在癫痫术前语言区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经颅磁刺激(n TMS)在术前皮质语言区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例接受颅内硬膜下电极埋置术的癫痫患者,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采用4-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患者语言区进行定侧、定位分析。通过与颅内电极皮质电刺激(ECS)语言功能定位结果进行比较,评估nTMS在术前语言区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14例患者中,nTMS诱发出明确语言停顿或明显语言干扰的患者12例,2例未出现明显语言干扰现象。术前nTMS诱发出语言障碍的12例患者,在ECS过程中均出现明确语言功能障碍。提高刺激强度可以提高诱发语言干扰的几率,频率4-6Hz刺激在语言区定位中,可以较好地兼顾患者的耐受性和刺激效果。结论对于不适合接受ECS等有创性评估的患者,术前nTMS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语言功能定位信息。
张希张国君遇涛闫晓明徐翠萍肖东升李勇杰
关键词:语言区经颅磁刺激皮质电刺激癫痫
论'功能神经外科学'
人类大脑的形成,不仅需要漫长的历史演化,还应是借助了'上帝'之手,才能成为世界上最神奇的物质.因此,对复杂的脑功能本身的认识,意味着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没有什么比脑功能的正常运转更重要的了,脑功能的紊乱导致绝对的灾难.神经...
李勇杰
关键词:脑血管病
文献传递
脑炎后继发性癫癎的病因与预后探讨
2010年
癫癎是脑炎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其中大部分会转变为难治性癫癎。癫癎反复发作又会进一步损伤大脑组织,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本文主要对感染性及慢性脑炎继发难治性癫癎的病理、病理生理特点及各种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依据。
王云鹏张国君蔡立新李勇杰
关键词:脑炎神经外科手术预后
癌性内脏痛的脊髓手术治疗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癌性内脏痛的脊髓手术治疗。方法:6例癌性内脏痛,男4例,女2例,单纯腹腔痛1例,单纯盆腔痛2例,腹腔痛合并盆腔痛3例。平均年龄58.6岁,平均疼痛病程14个月。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punctate midline myelotomy,PMM)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节段为胸2节段4例,胸7和胸8各1例。术前和术后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评分与术前的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显著缓解,随访5个月~20个月,直至患者死亡,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有2例仍需每天肌注吗啡5mg~10mg,另4例不再使用吗啡。术后出现暂时性双下肢轻度麻木、深感觉减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MM是治疗腹腔和盆腔癌性内脏痛的安全有效的新术式。
胡永生陶蔚张晓华朱宏伟李勇杰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的99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臂丛神经撕脱后疼痛36例,脊髓和/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30例,幻肢痛27例,残肢痛4例,痉挛状态伴疼痛1例,开胸术后胸壁疼痛1例。年龄28~72岁,病程6月~50年。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术后疼痛缓解大于75%为疗效优秀,疼痛缓解50~75%为良好,疼痛缓解小于50%为差。结果:随访1~5年,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患者中,69.4%疗效优秀,13.9%疗效良好,16.7%疗效差;脊髓和/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中,70%疗效优秀,16.7%疗效良好,13.3%疗效差;幻肢痛患者中,47.8%疗效优秀,26.1%疗效良好,26.1%疗效差;残肢痛患者中,25%疗效优秀,50%疗效良好,25%疗效差。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下肢无力、轻度深感觉障碍和伤口愈合不良。结论: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陶蔚胡永生张晓华李勇杰
关键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