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剑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神经元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元
  • 2篇MSCT
  • 2篇大鼠海马
  • 2篇大鼠海马神经...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短期预后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兴奋性
  • 1篇兴奋性氨基酸
  • 1篇休克

机构

  • 7篇济南市第五人...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威海市口腔医...

作者

  • 7篇李剑
  • 2篇宋宁宁
  • 2篇徐杰
  • 2篇刘向红
  • 1篇李涛
  • 1篇高海青
  • 1篇李连芳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孟鲁司特钠治疗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32例: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用药4 w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以及CD3^+、CD4^+等免疫因子数值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持续用药2 w、持续用药4 w后ATC哮喘症状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同一时期量表得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哮喘症状。
李剑宋振华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支气管哮喘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血清HBP、neopterin联合USP13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新喋呤(neopterin)联合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3(USP13)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分组为未休克组(n=93)和休克组(n=64),比较两组血清HBP、neopterin、USP13水平。统计157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情况,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资料及血清HBP、neopterin、USP1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P、neopterin、USP13对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休克组相比,休克组血清HBP、neopterin显著升高(P<0.05),血清USP13显著降低(P<0.05)。157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47例,发生率为29.94%。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糖尿病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HBP、neopterin显著升高(P<0.05),血清USP13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SOFA评分升高、合并糖尿病、HBP升高、neopterin升高及USP13降低是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BP、neopterin、USP13、HBP+neopterin、neopterin+USP13、HBP+USP13、HBP+neopterin+USP13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22(0.627~0.818)、0.768(0.691~0.844)、0.647(0.547~0.747)、0.849(0.779~0.919)、0.845(0.780~0.910)、0.832(0.755~0.910)、0.923(0.876~0.969),HBP+neopterin+USP13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或两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HBP、neopterin高水平、血清USP13低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及脓毒性休克有关,血清HBP、neopterin联合USP13检测可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
刘玮陈传慧李连芳徐杰周倩李剑
关键词:NEOPTERIN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多层螺旋CT在非小细胞肺癌微波消融手术及预后的质量评估与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波消融(MWA)术中应用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CT引导MWA术治疗的早期(Ⅰ~Ⅱ期)NSCLC患者56例,依据临床疗效不同分为缓解组(31例)和未缓解组(25例)。两组患者均在MWA术前后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测定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强化峰值(PEI)、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及血容量(BV)等指标的差异。对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SCT指标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TT及BV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解组PS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4,P<0.05),未缓解组PEI及BF值则明显低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35,t=7.178;P<0.05)。56例患者中随访期存活43例,死亡1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I及PS均是影响NSCLC患者MWA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23,OR=0.451;P<0.05);经Kaplan-Meier分析,PEI是OS的保护性因素(x^(2)=2.95,P<0.05),PS为OS和PFS的危险因素(x^(2)=3.14,x^(2)=3.17;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不仅能够评估NSCLC患者MWA手术治疗效果,还能够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指导医师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王进李涛李剑
关键词:预后
血清APRIL、LRG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4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非AKI组(122例)和AKI组(125例),根据30d临床结局将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RIL、LRG1、Syndecan-1,并计算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APRIL、LRG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UACR、eGFR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对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和UACR高于非AKI组,eGFR低于非AKI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PRIL、LRG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UA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125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30d死亡率为40.80%。死亡组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和UACR高于存活组,eGFR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增加、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和UACR、APRIL、LRG1、Syndecan-1升高为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大于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单独预测。结论: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升高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肾功能降低密切相关,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较高。
刘玮周倩宋振华徐杰李剑
关键词:脓毒症APRILSYNDECAN-1短期预后
丹皮酚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EAA、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缺糖缺氧(OGD)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EAA)、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8~12d后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正常换液培养;模型组、丹皮酚组、地佐环平(MK-801)组均制备OGD再灌注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丹皮酚组于每个再灌注时间点前分别加入丹皮酚,MK-801组则加入MK-801溶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一般形态学变化,用MTr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分别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及RT-PCR法测定NMDA受体结合力、NR1亚基mRNA表达,以氨基酸分析仪检测EAA含量。结果模型组神经元肿胀或变形,突起缩短并逐渐消失,胞质内颗粒变性明显、甚至完全崩解;丹皮酚组及MK-801组神经元形态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胞体完整,突起较清楚,基本保持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NMDA受体结合力、NR1亚基mRNA表达及E从含量明显升高,而丹皮酚组及MK_801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丹皮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OGD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AA及NMDA受体表达有关。
宋宁宁李剑刘向红高海青
关键词:丹皮酚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兴奋性氨基酸
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及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并建立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取新生48 h内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进行神经元鉴定。神经元培养第8天,分为对照组、缺糖缺氧组及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换Earle's液正常培养;缺糖缺氧组换无糖Earle's平衡盐缓冲液培养并放入缺氧盒内,持续3 h缓慢通入95%的N2。再灌注损伤组经过与缺糖缺氧组相同处理后,换以完全培养基置入CO2培养箱孵育,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一般形态学的动态观察,采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结果经过分类计数,神经元约占97.35%,可认为是较纯的神经细胞培养。对照组神经元存活率为100%,缺糖缺氧组为75.25%±3.12%,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12、24 h的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63.64%±2.25%、55.37%±1.04%;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12、24 h的神经元存活率与对照组和缺糖缺氧组比较,P均<0.05。结论成功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并建立大鼠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
宋宁宁宋丽李剑刘向红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缺糖再灌注损伤
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卵巢癌的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卵巢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43例)与卵巢癌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肿瘤标志物、MSCT、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癌的效能。结果卵巢癌组CA125、CA19-9、AFP、CEA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癌的符合率为65.88%(56/85),MSCT的诊断符合率为78.82%(67/85),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符合率为88.24%(75/85),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标志物、MSCT单独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6、0.57,P均<0.05)。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为90.48%(38/42),特异度为86.05%(37/43),阳性预测值为82.61%(38/46)。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高于MSCT(0.803)与肿瘤标志物(0.534)单独诊断。结论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符合率较高,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李剑王进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巢癌肿瘤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