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佳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新媒体传播下城市文化在地铁场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新媒体技术在地铁中的应用,赋予了地铁场景空间以情感和生命,拓宽了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文化体验。在新媒体传播介入下,地铁空间通过公共艺术的装饰、新媒体技术的营建和文化活动的激活,让受众对文化的体验和认知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对活化地铁空间、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滕夙宏李伟佳刘韦伟
- 关键词:新媒体城市文化
- 基于SWC模拟的高寒地区铁路站房广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设计研究
- 2020年
- 文章以高寒铁路站房广场设计中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选择川藏铁路林芝站。结合高寒地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设计依据,应用SWC雨水模拟软件对林芝站进行年净流总量模拟,提出在现有绿化率基础上,增加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以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同时,提出适宜高寒地区铁路站房广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计措施,以期对高寒地区铁路站房广场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提供借鉴。
- 赵艳李伟佳严建伟张兴艳
- 关键词:高寒地区铁路站房
- 城市中心区地铁站域地上空间构成要素设计研究
- 2014年
- 中心区地铁站域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共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运行的综合效能。文章从地铁站域地上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合的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地铁站域地上空间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对地铁站域一体化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
- 刘韦伟李伟佳
- 变与辩之间——独立院校建筑学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特色
- 2014年
- 文章根据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独立院校建筑学专业及一年级设计课教学定位为背景,结合天津地区两所高校在一年级设计课教学等多方面差异化比较分析,辩证分析独立院校建筑学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关于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特色,意在为培养"执行建筑师"建造牢固基础。
- 刘韦伟李伟佳
- 关键词:独立院校实践教学
- 浅析江苏同里古镇的特色与保护开发
- 2014年
- 文章首先阐述了江南古镇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探讨了周庄、乌镇和南浔的开发现状,以及同里的开发规划策略。最后,通过对同里镇的城市特色、人文内涵等的概述,提出针对同里古镇的可持续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 李伟佳刘韦伟
- 关键词:同里古镇
- 独立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通过对建筑市场形势以及独立院校特点的分析,将培养具有执行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独立院校的培养目标,并由此对独立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力图寻找到一条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 李伟佳刘韦伟
- 关键词:独立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应用型人才
- “全媒体+场景”视域下地铁文化传播模式及策略——基于马莱茨克模式的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的要素、传播路径等发生根本变革,地铁媒介场景下的城市文化传播模式面临升级与重构。文章从"全媒体+场景"下地铁文化传播新格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入手,基于马莱茨克模式系统分析地铁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而尝试构建全新的地铁文化传播互动循环模式,最后提出"全媒体+场景"视域下地铁文化传播的四大策略:树立本位传播理念,明确顶层"把关人";精准定位地铁受众,细分时空传播文化;"创意内容+未来媒体",构建智慧传播场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完善传播管控机制。
- 滕夙宏刘韦伟刘韦伟
- 关键词:全媒体地铁文化传播
- 多源数据下城市地铁站域文化活力解析——以天津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较高的城市空间文化活力,对城市健康发展与公众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已有空间活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热力图、POI等多源时空数据,以天津地铁站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铁站域网络文化活力现状进行解析,同时,提出站域文化活力提升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运用量化方法研究城市文化活力方面提供借鉴。
- 刘韦伟李伟佳苏心悦张鑫洋杨晨王婕润
- 关键词:文化活力
- 浅谈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建筑形式的变迁
- 2012年
- 从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文化更迭几方面综合分析探讨其影响下的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并针对现阶段在市场经济大潮、西方思想和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建筑呈现多元化特点的这一现象进行评述,从中反思中国建筑的得与失。
- 李伟佳刘韦伟
- 关键词:建筑形式消费文化建筑产品
- 建筑伦理功能的现代性探索
- 2011年
- 对中国现实存在的“无生命的建筑”问题进行反思。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忽略了建筑的本质,接着从建筑伦理思想的深度分别阐释了中西方建筑伦理的本质——精神层面,再次对建筑伦理功能的现代性进行探索,并举例说明如何创造有生命的建筑以及其对现今建筑创作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建筑伦理功能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中都对我们的建筑观和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刘韦伟李伟佳
- 关键词:建筑伦理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