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星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4例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5例,女349例;平均年龄为47岁,年龄范围为19~88岁。604例患者中良性胆囊息肉565例,恶性胆囊息肉39例。观察指标:(1)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分析。(2)胆囊息肉直径对胆囊息肉恶变的预测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算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合临床应用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分析胆囊息肉直径对胆囊息肉恶变的预测能力。结果(1)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胆囊息肉直径、胆囊息肉数目、慢性胆囊炎、癌胚抗原是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t=-5.50,Z=-9.65,χ^2=15.92,312.65,Z=-1.7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胆囊息肉直径、胆囊息肉数目是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独立因素(优势比=1.088,45.190,9.655,95%可信区间为0.974~1.159,4.312~121.139,0.890~117.551,P<0.05)。(2)胆囊息肉直径对胆囊息肉恶变的预测能力。胆囊息肉直径为10 mm时,约登指数=0.761,预测胆囊息肉恶变的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81.2%。胆囊息肉直径为12 mm时,约登指数=0.803,预测胆囊息肉恶变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0.6%。胆囊息肉直径为13 mm时,约登指数=0.772,预测胆囊息肉恶变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2.6%。结论年龄、胆囊息肉直径、胆囊息肉数目是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独立因素。患者年龄>50岁,直径>12 mm的单发胆囊息肉,息肉恶变的可能性高,应给予积极手术治�
- 陈少华王成方李会星史宪杰
- 关键词:胆道肿瘤胆囊息肉恶变胆囊切除术
- 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至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实施的47例联合部分肝脏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术前是否进行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将47例患者分为两组,即经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组(CASP)和未经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组(WCASP),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前相关检查、术前预案、实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ASP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5±1.3)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72.0±214.3)ml;WCASP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9±2.9)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0.0±330.1)m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间术中平均出血量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CASP组患者术中的首次送检阴性率高于WCASP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9)。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可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手术规划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李会星史宪杰梁雨荣何蕾陈明易王宏光吕少诚王学栋孟翔飞
-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脏切除手术规划
- 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的适应证与并发症(附26例)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讨论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胰腺中段良性肿瘤的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本科实行的胰腺中段切除术病例26例。结果26例病人行胰腺中段切除、胰肠Roux—en—Y吻合。手术时间(150.6±40.3)min,术中出血(180.7±68.5)ml,保留远端胰腺长度平均为(6.5±1.7)cm。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病变。术后住院时间(24.4±15.3)d。术后出现胰瘘12例(46.1%),均为A级,行保守治疗后均痊愈。1例术后发生腹腔内大出血导致死亡。术后随访3—18个月,肿瘤无复发情况,1例外分泌功能受损,1例新发糖尿病,无糖尿病病情加重病例。结论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体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多地保存病人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 路辉史宪杰万涛徐明月吕少诚李会星张雯雯
- 关键词:胰腺中段切除术胰腺肿瘤适应证并发症
- 术前PTBD治疗对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对于拟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112例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前状态、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留取胆汁培养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816)。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为(107.1±29.6)μmol/L,N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135.6±8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5)。PTBD组术后胆漏发生率较NPTB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2,P=0.026)。PTBD组切口感染、肝功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虽较NPTBD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减黄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大大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 李会星史宪杰万涛吕少诚刘同友张雯雯徐明月周桂华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肝门部胆管癌半肝切除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4
- 2014年
-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肝总管至肝内左右二级胆管起始部的恶性肿瘤。其早期临床表现隐匿,出现梗阻性黄疸等症状时,常处于中、晚期阶段。且多呈浸润性生长,常侵及肝脏、血管及发生淋巴转移,导致患者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现就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以加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及了解相关治疗经验。
- 李会星史宪杰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
- 腹腔镜下切除脾脏血管肉瘤一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女性,66岁。因左侧腰部不适半年伴疼痛1周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不适,未重视而未行治疗.
- 刘同友史宪杰王昀万涛吕少诚徐明月张雯雯李会星
- 关键词:脾脏血管肉瘤腹腔镜腰部
- 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叶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左叶血管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一科实施肝血管瘤切除术的患者107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转氨酶水平、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40.6±82.6)ml vs(286.8±91.4)ml,P=0.008]、术后谷丙转氨酶[(146.3±38.1)U vs(182.7±49.4)U,P=0.001]、谷草转氨酶[(173.7±42.6)U vs(217.2±55.8)U,P=0.000]、术后排气时间[(2.8±1.3)d vs(5.4±1.9)d,P=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8.4±1.7)d vs(11.2±2.6)d,P=0.000]均少于开腹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液化、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2%、0,均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8.0%、9.8%(P均<0.05)。结论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控制好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能够使患者临床获益更多。
- 陈少华李会星梁雨荣
- 关键词:肝血管瘤腹腔镜开腹
- 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瘢痕形成的特点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胆管壁组织的动态观察,研究吻合口瘢痕形成的特点。方法共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胆肠吻合3 d组、1周组、2周组和1个月组。比较胆肠吻合术后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吻合口直径、吻合口胆管壁组织的Masson染色、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和TGF-β1的PCR相对定量情况。结果顺利完成各组实验手术操作。大鼠实施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直径逐渐缩窄,术后2周组和术后1个月组吻合口直径分别为(3.8±0.4)cm、(3.3±0.2)cm,明显窄于术后3 d组的(4.4±0.2)cm(P<0.05)。Masson染色结果提示,胆肠吻合术后1个月胆管壁几乎完全瘢痕化。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及PCR定量结果提示,组织的瘢痕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稳定,术后1个月时TGF-β1的基因表达趋于正常。结论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组织逐渐出现瘢痕化狭窄,术后1个月左右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在术后1个月内阻断或减少吻合口组织的瘢痕化趋势,将有助于减轻术后吻合口瘢痕的形成,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 吕少诚李会星李文杰张爱群李崇辉葛新兰顾万清史宪杰
-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吻合口狭窄瘢痕
-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59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对照组(5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感染45例,感染率7.6%,无因伤口感染死亡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胆汁培养阳性和术后胆瘘是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和术后胆瘘是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吕少诚史宪杰梁雨荣何蕾陈明易王宏光李会星史海达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伤口感染并发症
- 胆道梗阻大鼠胆肠吻合术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 2016年
- 胆肠吻合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术式之一[1],由于术后失去Oddi括约肌的功能,会引起吻合口狭窄甚至癌变.本实验旨在建立大鼠的胆肠吻合术模型,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吕少诚李会星李文杰张爱群李崇辉葛新兰顾万清史宪杰
-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吻合口狭窄胆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