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鹤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锈病
  • 3篇四川小麦
  • 2篇锈菌
  • 2篇条锈病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小麦品种(系...
  • 2篇小种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抗条锈
  • 2篇抗条锈性
  • 1篇毒力
  • 1篇新杂交种
  • 1篇性基因
  • 1篇锈菌目
  • 1篇玉米
  • 1篇玉米新杂交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机构

  • 6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四川省农业厅
  • 1篇四川省种子管...

作者

  • 6篇李云鹤
  • 6篇杨家秀
  • 3篇李晓
  • 2篇张帆
  • 2篇刘述英
  • 2篇何文凤
  • 2篇黄光明
  • 2篇刘正德
  • 1篇罗怀海
  • 1篇杨晓蓉
  • 1篇毛建辉
  • 1篇朱杰
  • 1篇蒋滨
  • 1篇蒋国荣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医生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麦白粉病菌小种消长动态及品种抗性变异被引量:1
1997年
1985~1992年在屏山、雅安和新都大丰三处设置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变异观察圃,对41个寄主抗白粉病的有效性进行了追踪。并于1987~1993年进行了白粉病菌小种监测和毒力频率分析,结果以中毒级(4~6级)组合为主,高毒级(7~10级)次之,低毒级(1~3级)较少;发病程度则与寄主的感病频率呈正相关。单基因抗性品种高加索等1987~1993年平均感病频率为72.2%~99.1%。具有Pm2+6的CI12632、MarisHuntsman等多基因品种,平均感病为32.5%~43.6%,抗性相对较稳定。多基因品种的免3号含有Pm2X基因,平均感病频率仅13.2%,抗性更稳定。Khapli除含有Pm4抗性基因外还携带另外两个微效基因[5],平均感病频率为2.6%,是目前抗白粉病性最好的高效抗源。
刘正德黄光明朱杰杨家秀蒋滨李云鹤
关键词:小麦抗病性抗性基因
四川小麦条锈菌对小麦品种(系)毒力频率测定
1993年
根据生物间遣传学的观点,从寄主(小麦品种)与病原物(条锈苗)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利用小麦品种(系)与当年小麦条锈菌群体(菌株)相互作用。同一品种(系)多年用不同菌株进行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绵阳系等小麦品种多数在苗期不抗条锈病,毒力频率为42.2~84.7%。条锈菌小种的异变和小麦品种(系)的易变性,是我省条锈病流行和品种抗锈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杨家秀刘正德黄光明李云鹤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毒力
四川玉米新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1998年
玉米是四川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70万公顷。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及多种叶斑病和虫害发生。为了确保四川玉米持续稳产、高产,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从“七·五”开始配合育种攻关项目,承担了全省玉米新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的抗(病...
张帆李晓杨晓蓉杨家秀何文凤李云鹤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自交系抗病性
四川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影响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气象因子依次为雨量、日照时数、温度。特别是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的降雨量对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至关重要。据此建立了中长期预测预报模式。小麦锈病的发生期大多在1~2月,最早的在12月中、下旬。2~3月份为病害高峰期,4月份为严重危害期,播种期越早发病也越早。病害流行扩展快。目前我省条锈病菌的优势小种为条中30、31号,新小种水源类型正在迅速上升,已达20%。较抗条锈病的品种有川农麦1号、SW89-3243、川麦26等。该文还进行了品种混植防病技术和种衣剂研究。筛选出对小麦锈病有特效、保护效果突出的新药剂敌利脱。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最适期是始穗期。
毛建辉杨家秀李云鹤蒋国荣杨力杨承一杨天智李崇文黄建伟张杰张树铭衡开蓉李万聪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四川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系)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被引量:7
1996年
1995年,用优势条锈小种条中29号,条中30,31号及混合菌种对我省60个小麦生产品种(系),进行分小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我省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抗条中29号及其以前菌系;感条中30和31号新菌系。
杨家秀李晓李云鹤何文凤刘述英罗怀海王心溶
关键词:小麦锈菌目锈病
四川主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变异分析被引量:8
1998年
通过7年室内外结合监测测定,明确了四川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新发现了对凡6、绵阳11及其大多数衍生品种(系)表现强致病性的条中30、条中31号生理小种;测定出绵阳系列品种、川麦系、川育系、川幅系、川农系、绵农系及其他小麦系列品种对省内条锈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鉴定出一批抗条中30、条中31号新小种的小麦新品种。提出在全省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加强对新小种变异动态的监测,抓好抗源多样化的研究和应用粉锈宁等药剂处理种子控制病害流行等防治措施。
杨家秀张帆李晓李云鹤刘述英王心溶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小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