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元
- 作品数:11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宜昌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4例RA活动期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李国静罗春华余良芳李乾元刘江美
- 关键词:活动期RA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参数自身免疫疾病慢性炎性病变
- 宜昌市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调查研究宜昌市职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对本市职业人群HUA患病特点进行分析,为本市HUA卫生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宜昌市城区15个单位职业人群共6450例(男3284例,女3166例,年龄20~70岁),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抽取空腹血进行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等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昌市职业人群HUA的患病率为9.6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5.38%,女性为3.76%(P〈0.01)。男性各年龄段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且各年龄段患病率较均衡,女性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上升。宜昌市职业人群HUA组中,MS患病率为23.94%,MS相关危险因素异常率依次为高TG血症(57.73%)、肥胖(54.04%)、高血压(34.75%)、高LDL—C血症(31.74%)、总胆回醇升高(17.78%)、高血糖(17.1%)、CRP增高(8.76%)、低HDL—C血症(4.51%)。MS人群中HUA患病率为23.57%。结论:宜昌市职业人群中男性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成年人、50岁以上女性为HUA患病高风险人群,该群体应作为定期监测、预防和干预的重点。HUA与MS密切相关,可作为M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罗春华杨绍玉龚峰李乾元李雪莉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代谢综合征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稳定组(SLEDAI评分<10分)和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每组16例。比较各组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对SLE患者的双链DNA(ds-DN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17、IL-10、IL-23、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07.4±58.1)ng/L比(76.3±18.5)ng/L,(77.2±19.8)ng/L比(17.8±5.2)ng/L,(177.4±45.3)ng/L比(41.0±12.0)ng/L,(392.9±108.6)μg/L比(232.0±66.9)μg/L,(21.8±5.8)ng/L比(11.2±2.2)ng/L](P<0.05)。活动组、稳定组的血清IL-17、IL-10、IL-23、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组高于稳定组[(237.2±70.6)ng/L比(171.2±51.0)ng/L,(96.8±21.8)ng/L比(42.4±12.2)ng/L,(191.0±55.3)ng/L比(122.1±34.6)ng/L,(483.9±124.2)μg/L比(354.1±101.3)μg/L,(24.8±7.2)ng/L比(17.8±5.0)ng/L](P<0.05)。SLE患者的血清IL-10与ds-DNA、CRP、ESR呈正相关,IL-17、IL-23、IL-10与SLEDAI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的血清IL-17、IL-10、IL-23、TNF-α、IFN-γ均异常表达,其中IL-17、IL-10、IL-23与疾病病程相关,故IL-10可成为预测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生物标志物。
- 罗春华李鹏李乾元赵武汪作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介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标志物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98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98例痰标本中检出病原菌96株,阳性率32.2%,其中革兰阴性菌株占79.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株(20.8%),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敏感。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痰培养阳性的患儿年龄主要分布在1岁以内婴幼儿,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很大差异。
- 谢莹莹陈春宝王敏李乾元
- 关键词:痰培养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痰标本流感嗜血杆菌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RA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OMP水平,分析COMP变化与RA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RA活动期患者设为活动期组和30例健康者设为健康组,经临床治疗后60例活动期患者均进入缓解期设为缓解期组;ELISA法检测血清COMP和抗CCP抗体水平,并检测CRP、ESR,记录性别、年龄、BMI;分别比较活动期组和健康组、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缓解期组与健康组血清COMP水平。结果活动期组与健康组COM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COM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与缓解期组CO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分期2期患者血清COMP水平分别与1期和3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P水平可提示RA疾病软骨破坏程度及疾病活动程度,检测COMP水平对RA早期诊断及评估临床疗效有一定意义。
- 黄阔张庆勇李光迪罗春华李乾元陈童
- 关键词: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初诊时均白细胞总数升高,且脾肿大,1例经CHOP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另1例因经济原因未做治疗。结论 PLL发病率很低,诊断中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发现幼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 易虹曾一芹艾红李乾元许文清向贵洲
- 关键词:白血病幼淋巴细胞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早期和急性终末期肝纤维化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肝脏缺血性坏死现象发生。缺氧诱导转录因子1α(HIF-1α)是调节肝窦或肝小叶缺血坏死反应的一种关键性转录因子。在肝纤维化发展致肝坏死的历程中,HIF-1α分子在肝星状细胞激活、增殖、分化及信号转导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拟就肝星状细胞HIF-1α在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向会耀王海燕吴利涛周鑫谭青青向希映罗春华李乾元
- 关键词:肝纤维化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转导
- 24例初诊B-CLL的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4例初诊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的免疫表型。结果:24例初诊CLL患者21例CD5+、CD23+最终被确诊为CLL,其余3例分别被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滤泡淋巴瘤(FL)。结论:免疫分型对CL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CD38和ZAP70的表达是CL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易虹向贵洲李乾元许文清谭超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CD38
- 肿瘤标志物外周血microR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主要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肿瘤患者miRNA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的异常表达可反映肿瘤的存在及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不仅在肿瘤组织中存在miRNA的异常表达,而且在外周血中也存在异常表达。外周血检测方法多样,具有无创伤、易于检测,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因而外周血miRNA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外周血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张庆勇李乾元罗春华
- 关键词:肿瘤肿瘤标志物
- 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化学特点分析(附2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探讨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化学特点并与其他类型白血相鉴别。方法:常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M0的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SBB)、特异性酯酶(CE)染色均为阴性,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及糖原(PAS)染色阳性率较高,ANAE酶型与M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似,表现为局灶型且不被氟化钠(NaF)抑制,PAS酶型为细颗粒弥散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夹有珠状、块状,而ALL酶型为细颗粒、中粗颗粒和粗颗粒散在分布,部分细胞可见珠状、块状且背景较清晰干净。结论:ANAE、PAS在细胞化学染色中对AML-M0的诊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3者相结合,能极大地提高AML-M0的诊断率。
- 艾红曾一芹李乾元商安芳周运芹
- 关键词: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