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海

作品数:301 被引量:1,41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112篇专利
  • 4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建筑科学
  • 46篇理学
  • 34篇天文地球
  • 30篇矿业工程
  • 17篇水利工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1篇滑坡
  • 29篇离散元
  • 29篇爆破
  • 28篇数值模拟
  • 28篇值模拟
  • 27篇岩体
  • 23篇边坡
  • 19篇地质
  • 12篇节理
  • 11篇有限元
  • 11篇围堰
  • 11篇传感
  • 10篇地震
  • 10篇岩土
  • 10篇起爆
  • 10篇感器
  • 10篇传感器
  • 9篇三维离散元
  • 7篇振动
  • 6篇物理模型

机构

  • 300篇中国科学院力...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7篇江西理工大学
  • 7篇广东宏大爆破...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鞍钢矿业爆破...
  • 4篇煤炭科学研究...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重庆大学
  • 2篇石家庄铁道大...
  • 2篇中国铁路设计...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核工业北京化...

作者

  • 300篇李世海
  • 99篇冯春
  • 70篇刘晓宇
  • 58篇范永波
  • 32篇乔继延
  • 29篇孟祥跃
  • 27篇侯岳峰
  • 21篇燕琳
  • 21篇周东
  • 17篇孟达
  • 15篇赵颖
  • 14篇许利凯
  • 13篇张丽
  • 13篇田振农
  • 12篇刘以钢
  • 12篇段文杰
  • 11篇吕祥锋
  • 11篇刘天苹
  • 11篇张青波
  • 11篇王杰

传媒

  • 3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4篇岩土力学
  • 11篇爆破
  • 8篇中国地质灾害...
  • 8篇岩土工程学报
  • 6篇水运工程
  • 5篇力学学报
  • 4篇金属矿山
  • 4篇力学与实践
  • 4篇爆炸与冲击
  • 4篇工程爆破
  • 3篇爆破器材
  • 3篇计算力学学报
  • 3篇土工基础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传感器与微系...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中国水利电力...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1篇2019
  • 10篇2018
  • 12篇2017
  • 24篇2016
  • 20篇2015
  • 20篇2014
  • 27篇2013
  • 15篇2012
  • 14篇2011
  • 14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15篇2006
  • 15篇2005
  • 10篇2004
3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通过长距离加速提升矿石粉化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长距离加速提升矿石粉化效率的装置,包括粉料加速管道,所述粉料加速管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承,且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轴承远离粉料加速管道的一侧均设置有粉料移动管,所述粉料加速管道外罩设有固定罩,且固定罩固...
范永波李世海冯春陈力张丽郭建强罗环候兴平张耕豪
基于平衡颗粒法生成地质体复杂节理面网格的方法研究
宏观地质体中错综复杂的节理拓扑关系给节理面网格的划分带来了困难,进而制约了对含复杂节理地质体的力学效应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颗粒生成节理面网格节点的方法——平衡颗粒法。该方法首先将复杂节理系统按照节理交线进行分割,而后...
段文杰李世海冯春
关键词:节理网格划分
文献传递
允许变形及断裂的三维离散元计算方法被引量:16
2004年
在三维离散元面-面接触刚性块体单元模型基础上,提出块体单元允许变形、断裂的一种计算模型。此计算模型不仅考虑岩块之间的节理刚度,而且考虑岩块自身变形以及岩块可能发生断裂的情况。
陈伟李世海
关键词:三维离散元
一种现场快速评价炸药爆热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现场快速评价炸药爆热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爆破桶,为一端开口的金属桶;炸药盒,放置于所述爆破桶内部的几何中心处,用于放置待测试的炸药;压力传感器,均匀设置在所述爆破桶的内圆周侧壁上且与所述炸药盒...
李世海乔继延冯春郭汝坤郑炳旭李战军崔晓荣
文献传递
基于应变强度分布准则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有机结合的计算软件CDEM,将应变强度分布准则应用于数值分析中,对均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自然界中应变硬化型土体,引入一种土体强度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提高的强化机制,较好地模拟了边坡失稳过程中裂缝的发展过程。研究了应变强度分布准则下主控参数内摩擦角和最大剪应变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可以判断特定边坡稳定性的边坡临界状态曲线。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内摩擦角对滑动面的位置起主要控制作用,最大剪应变强度对裂缝的发展起控制作用。总结得出了一种用破裂比评判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陈正垚李世海冯春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
三维离散元计算参数选取方法研究被引量:42
2004年
简要分析了岩体力学计算中比较重要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的选取问题。通过对几种离散元方法接触关系的比较,讨论了在不同的计算模型中结构面刚度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指出在刚性块体模型中,结构面的刚度是包含了岩块和结构面物理特性的等效刚度,而在可变形块体模型中,只有当块体间的接触弹簧刚度取足够大时,才能客观地反映岩体的特性。太大的接触刚度影响计算的可靠性,为此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通过量纲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岩体结构振动的阻尼表达式,指出可以通过岩体的振动实验确定阻尼比,并进而给出特征时间。量纲分析得到的特征时间为计算时间步长提供了参考值。最后,介绍了离散元法的计算控制及滑动与失稳的判据。
李世海汪远年
关键词:三维离散元离散元方法阻尼比岩体力学量纲分析接触刚度
一种利用随钻监测技术测试岩体强度的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随钻监测技术测试岩体强度的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1.在牙轮钻机上安装各种测量设备;2.调平牙轮钻机;3.在实验场开展钻进实验,获得不同岩性下钻杆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4.开展室内岩石力学实验获得不同...
李世海冯春郭汝坤乔继延郑炳旭李战军崔晓荣
文献传递
单裂隙非饱和渗流试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裂隙非饱和渗流试验系统,包括:常水头供水系统、两块条石、两个垫片、支架和数据采集系统,常水头供水系统用于提供实验用水并保证入水口压力恒定;两块条石叠放在一起,其相对的两个面上粘贴有均匀的沙粒;垫片为细长...
赵颖李世海刘晓宇魏作安许利凯孟达范永波吕祥锋
文献传递
牙轮钻工作参数与岩体强度对应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露天矿开采为背景,基于牙轮钻单齿冲击压入破岩的机理,借助理论分析及现场实验,建立了牙轮钻的工作参数(进尺速度、钻杆轴压、转速)与岩体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对应关系。理论分析时,基于布西内斯科问题弹性力学解和Drucker-Prager塑性准则,给出了单齿压入破碎区域的几何形态,建立了单齿破岩体积与钻杆轴压、黏聚力、内摩擦角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钻杆旋转一周单齿破岩体积的累积量和宏观破岩体积相等,建立了进尺速度、转速与单齿破岩体积的对应关系。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单齿作用下,破碎区域基本呈椭球形,并在压入点附近的表层出现薄层破碎;进尺速度与转速呈线性关系,进尺速度与钻杆轴压呈3/2次方的关系,进尺速度与黏聚力呈-3/2次方的关系,内摩擦角对进尺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鞍千矿南采区进行了牙轮钻钻进规律的现场实验,研究了进尺速度与钻杆轴压、转速、黏聚力间的对应关系,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以为牙轮钻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岩体强度的动态测试提供依据。
郭汝坤冯春李战军乔继延李世海
关键词:轴压岩体强度
工程地质力学及其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7
2006年
工程地质力学是以工程为目的研究地质体变形破坏规律的科学。地质体具有非连续、非均匀、流–固耦合以及未知的初始状态的特性,工程地质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判断地质体的当前状态、描述地质体的力学特性以及分析地质体由连续到非连续的演化过程。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应当以地学为基础、力学为手段、工程为目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包括探测地质体的几何和力学特性,给出地质体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地质工程设计依据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方法。无论是模型实验还是模拟实验的结果能否回答工程问题取决于对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但是,实验研究可以作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有力工具;地质调查和现场测量是工程地质力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地质体的力学分类体现了地学的基础作用,可实现地质环境描述定量化。针对工程需求建立力学模型可主要考虑含结构面岩体、土石混合体以及地质中裂隙流和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实验室岩块实验的试样尺寸应作为地质体多尺度计算模型中的基本尺度。工程地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应当包括给出关键的力学测量参数、研究获得这些参数的方法及相关的仪器;在提出和完善力学模型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新的计算方法的验证以及工程应用研究。
李世海李晓刘晓宇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体分类力学模型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