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揆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消融
  • 4篇射频
  • 3篇房颤
  • 2篇导管
  • 2篇动脉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腔
  • 2篇心腔内
  • 2篇心腔内超声
  • 2篇预后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律
  • 2篇室性心律失常
  • 2篇术后

机构

  • 12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朱揆
  • 10篇赵江涛
  • 8篇陶海龙
  • 4篇董建增
  • 3篇张金盈
  • 3篇龙德勇
  • 3篇陈晓伟
  • 2篇陈晓杰
  • 2篇陈英伟
  • 2篇秦奋
  • 1篇王丹
  • 1篇李明珠
  • 1篇白中乐
  • 1篇孟哲
  • 1篇赵雨薇
  • 1篇郭霄

传媒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早搏(室早)的导管射频消融疗效及消融导管不同贴靠方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例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速/室早患者,i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解剖重建右心室,激动标测确定靶点,采用“大弯法”和“小弯法”两种导管贴靠方式进行消融治疗。分析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效果。结果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早/室速的解剖分布为后侧壁(40%)、侧壁(35%)、前侧壁(25%);体表心电图特点:V1导联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Ⅰ、aVL导联QRS波正向的比例分别为100%,90%;胸前导联移行导联〉V3,导联的比例为100%。采用“大弯法”(35%)或“小弯法”(65%)导管到位消融,均成功消除室早/室速。结论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应用“大弯法”“小弯法”导管贴靠方式消融可取得良好效果。
陶海龙龙德勇白中乐朱揆赵江涛陈英伟吴磊明陈晓杰董建增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电解剖标测室性心律失常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接受PCI术的366例中青年AMI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13~60)个月。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再入院、靶血管重建。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到TyG指数截断值。比较低TyG指数和高TyG指数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TyG指数对中青年AMI患者PCI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根据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期间发生MACE 161例。Cox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升高是中青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HR=2.871,95%CI 1.726~4.775,P<0.001)。结论:TyG指数升高是中青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赵江涛秦臻于凤仪王泽禹高佳敏朱揆朱揆张金盈
关键词: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对房颤晚期复发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对房颤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将房颤晚期复发者纳入复发组(19例),余纳入未复发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与术后晚期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分别为1 327(169,5 508)、221(38,1 287)个/d,复发组患者房性早搏负荷大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房性早搏负荷≥816个/d是预测房颤晚期复发的切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95%CI:0.562~0.831,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性早搏负荷与房颤的晚期复发有关,房性早搏负荷≥816个/d时,房颤复发的可能性较高。
程烨陶海龙王丹尹倩孟哲辜和平赵江涛朱揆和银行颜小飞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房性早搏期前收缩导管射频消融术
案例教学在心内科电生理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进行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探索,探究其在心内科电生理专业临床教学中的有效性及重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轮转的研究生和规培生共120名,随机均分入案例教学组和授课教学组,案例教学组采用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法,授课教学组采用基于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法。分别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综合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案例教学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均高于授课教学组(P<0.05)。结论: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法提升了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在临床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刘佳静朱揆赵江涛陶海龙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分为高NLR组(n=209)和低NLR组(n=208),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NLR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完全调整模型中,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057(1.021~1.092)和1.031(1.004~1.055),而高NLR组的HR(95%CI)分别为2.730(1.244~6.009)和1.883(1.171~3.033)。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95%C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3(0.782~0.863)、0.886、0.312和0.750(0.658~0.842)、0.692、0.324,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可作为CAD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可靠预测指标。
朱揆沈德新赵江涛秦奋陈晓伟于凤仪吕炎杨宇秦臻高佳敏陶海龙唐俊楠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
Ⅰ导联R/(R+S)对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鉴别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索鉴别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患者65例。比较左室流出道起源组(LVOT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源组(RVOT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振幅及相关指标的差异,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所选取指标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效能。结果:LVOT组11例,RVOT组54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指标为Ⅰ导联R波/(R+S)波振幅比[R/(R+S)],其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AUC(95%CI)为0.949(0.894~1.000),截断值为0.50。Ⅰ导联R/(R+S)<0.50诊断胸前V3导联移行LVOT起源OT-V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09、0.944和0.938。结论:Ⅰ导联R/(R+S)<0.50可准确鉴别LVOT起源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
秦奋赵雨薇赵江涛朱揆王攀基宋盼陶海龙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左室流出道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心耳起源房速患者,先用压力消融导管进行心腔解剖重构和激动顺序标测;提示心耳局灶起源后再用心腔内超声导管对心耳进行解剖重建,构建心耳内部分叶结构;最后用心耳局部激动顺序标测,明确定位起源,采用压力消融导管消融治疗。结果:20例患者年龄(34.3±9.7)岁,房速持续时间(23.8±22.6)个月,其中左心耳起源8例,右心耳起源12例。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心耳的解剖重建和激动顺序标测,平均标测(45.25±6.29)点,消融导管压力(7.25±1.33)g,放电(2.85±1.31)次。最终消融成功部位:心耳基底部起源11例(55%),心耳尖端起源7例(35%),广泛起源2例(10%)。围术期未出现心包填塞、穿刺部位出血等消融并发症。随访6个月,复发3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行外科心耳切除。结论: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心耳起源房速的消融治疗有效、安全。
陶海龙陆明辉龙德勇王琎赵江涛朱揆陈晓伟董建增
关键词:心耳房性心动过速心腔内超声射频消融
消融指数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峡部射频消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采用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ax,AI)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评价二尖瓣峡部消融的即刻疗效及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男48例),采用环肺静脉消融及辅助线(二尖瓣峡部、左心房顶部、三尖瓣峡部)消融。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AI指导消融组(A组)与压力指导消融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消融参数的差异:复律后肺静脉隔离率、复律后即刻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最终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二尖瓣峡部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评价不同消融方法对术后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患者年龄(60.6±10.3)岁,年龄范围32~7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复律后肺静脉隔离率(92.5%对85.0%, P=0.32)、最终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87.5%对75.0%, P=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复律后即刻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率(55.0%对17.5%, P<0.01)较B组提高,二尖瓣峡部消融时间[(15.1±3.2)min对(16.7±3.6)min,(P=0.04)]、手术总时间[(127.1±4.7)min对(131.1±9.7)min,(P=0.02)]较B组减少。两组均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A组患者成功率高于B组(82.5%对62.5%, P=0.045)。 结论:AI指导持续性房颤的二尖瓣峡部消融可提高阻滞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远期成功率。
陶海龙朱揆赵江涛陈晓伟董建增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HFrEF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按1:1配对原则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HFrEF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研究组则给予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运动耐力[无氧域摄氧量(VO2AT)、峰值公斤摄氧量(VO_(2max))、最大运动负荷]、预后相关指标[半乳糖凝集素3(Gal-3)、胱抑素C(CysC)、Periostin蛋白、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6个月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PER、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sST2、NT-proBNP、cTn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VO_(2)AT、VO_(2max)、最大运动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Gal-3、CysC、Periostin蛋白和FABP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研究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为20.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朱揆赵江涛李家驹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心肌损伤心房颤动
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指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技术重建左心室腔,以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前向运动(SAM)对应的左室间隔部位作为消融靶点,消融能量35 W,冷盐水灌注流速17 mL/min,温度43℃,每次放电时间40-60 s。以左室流出道压差下降50%作为消融有效终点。比较术前、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消融前室间隔厚度(20.3±1.9)mm,左室流出道压差(106.0±36.5)mmHg(1 mmHg=0.133 kPa),6 min步行试验(404.2±25.6)m。消融放电(5.6±0.9)次,左室流出道压差降至(44.0±35.2.mmHg,术中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术后6个月随访,左室流出道压差(28.4±12.9)mmHg,6 min步行试验(525.0±25.2.m,较消融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经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安全、有效。
陶海龙龙德勇赵江涛朱揆陈英伟陈晓杰董建增
关键词: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射频消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