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成

作品数:61 被引量:23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岩溶
  • 9篇流域
  • 8篇土壤
  • 8篇白云岩
  • 7篇喀斯特地区
  • 6篇地下河
  • 6篇岩溶泉
  • 6篇土地利用
  • 6篇
  • 6篇不同土地利用
  • 5篇水化学
  • 4篇地下河系统
  • 4篇岩溶地下
  • 4篇岩溶水
  • 4篇水资源
  • 4篇同位素
  • 4篇漓江流域
  • 4篇降雨
  • 3篇地下水
  • 3篇亚热带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桂林工学院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贵州师范大学
  • 6篇西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贵州茂兰国家...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桂林市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广西环境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黄龙国家级风...
  • 1篇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

  • 61篇曾成
  • 19篇刘再华
  • 12篇赵敏
  • 10篇郭纯青
  • 9篇白晓永
  • 8篇杨睿
  • 6篇孙海龙
  • 5篇叶文炳
  • 5篇王海静
  • 5篇吴路华
  • 4篇王世杰
  • 4篇田义超
  • 3篇吕保樱
  • 3篇刘香玲
  • 3篇熊志斌
  • 3篇闫志为
  • 3篇肖建勇
  • 2篇李琴
  • 2篇罗光杰
  • 2篇肖时珍

传媒

  • 7篇中国岩溶
  • 7篇地球与环境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资源环境与工...
  • 3篇地球化学
  • 2篇中国水论坛第...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贵州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来石家庄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演化特征
2011年
从水文循环系统理论出发,采用演绎与归纳方法,分析近50年来石家庄市的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演化特征及正负反馈作用,系统研究水资源与水环境的过去与现状,并结合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出水文循环与水资源和水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探讨了复杂环境下石家庄市未来水资源的水战略规划。
胡君春郭纯青曾成
关键词:环境变化水资源水环境地下水地表水
贵州典型岩溶流域水循环驱动的岩溶碳汇通量及其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高分辨率水文水化学自动记录仪,对地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贵州省黔南峰丛洼地区的板寨和黄后,以及位于黔中高原面上丘原区的后寨3个岩溶流域进行了为期6年半(2007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连续监测。结合流域出口水中主要化学组分的野外滴定与室内分析实验,建立了水中碳酸氢根、钙和镁等主要离子与电导率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进而获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水中CO_2分压、方解石饱和指数和岩溶碳汇通量等指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1)板寨、黄后和后寨岩溶流域的多年平均岩溶碳汇通量分别为29、33和39 t-CO_2km^(-2)·a^(-1);(2)岩溶流域出口水中碳酸氢根离子具有化学稳定性行为,流量是流域岩溶碳汇通量的主控因子。
曾成赵敏杨睿刘再华
关键词:岩溶流域岩溶地下河
茂兰保护区板寨河头原生林与小七孔卧龙坝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茂兰保护区板寨河头原生林与小七孔卧龙坝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R1)、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原生林的物种丰富度为12.3209,Shannon-Wiener指数为6.2311,均匀度为0.8804;人为干扰后的卧龙坝次生林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值比原生林高,分别为15.3087、6.6161、0.8966,其中乔木层与灌木层起的作用较大。利用群落优势度(λ)衡量了两个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板寨原生林的群落优势度高于卧龙坝次生林。而卧龙坝次生林群落,由于阳性树种的入侵,已经占据群落顶层,一些阴性乔木待恢复,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的一种对策。
熊志斌令狐克鸿覃汉标赵敏曾成刘再华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原生林次生林
贵州深切峡谷区典型岩溶地下河水文水化学特征——以贵州三塘地下河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黔中水利枢纽水源工程—平寨水库位于贵州高原三岔河深切峡谷型岩溶区,是保障黔中地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文章采用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技术,对前期水文地质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的平寨水库区间流域内的重要支流—三塘地下河系统的水文水化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切峡谷型岩溶地下河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及管道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下河系统水化学动态主要受覆被CO_(2)效应、有效降雨稀释效应和径流-排泄通道开放效应三者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大气降水条件下,水化学动态的总体变化特征不同,起主导作用的效应也有所不同。水温在年尺度上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规律,日尺度上呈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电导率和水中CO_(2)分压的动态变化,年尺度下,在覆被CO_(2)效应与稀释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总体呈现平水期较高丰水期较低;月尺度下,降雨初期可见明显的覆被CO_(2)效应,降雨后则为有效降雨的稀释效应主控;在旱季无雨条件下的日尺度上,可见由径流-排泄通道的开放效应造成的水化学日动态。径流-排泄通道开放效应的识别,可为今后在岩溶水系统模型化研究中判断岩溶管道的承压状态提供水化学方面的依据。本研究对今后该区开展地表与地下水库联合调度、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水文地质基础。
陈旺光曾成龚效宇邰治钦邓俊祖杨明星
关键词:地下河系统
云南白水台雨水线及钙华δ^18O的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对云南白水台地区大气降水的δ18O和δD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大气降水线,并通过对过量氘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白水台地区冬、夏季风期间降雨云团有不同的源区。对现代钙华δ18O的季节变化分析,发现钙华的氧同位素值与降雨量有着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为下一步利用古钙华的δ18O数据重建古降水量提供了基础。研究还发现,水中富含轻氧稳定同位素16O的H2O向大气蒸发以及富含轻氧稳定同位素16O的CO2向大气逸出,是下游方向钙华δ18O增加的主要原因。
孙海龙刘再华吕保樱叶文炳刘香玲曾成王海静
关键词:过量氘钙华氧同位素降雨量
水力坡度对溪流钙华沉积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在有钙华沉积的云南白水台景区引水渠道中,通过水准测量以及导线测量的方法,获得了引水渠道各研究点的相对高程和距离。利用流速仪测定了各研究点的水流流速,通过计算获得了各研究点的总水头和水力坡度。利用水化学记录仪,在短时间内测定了各研究点的电导率、水温与pH值,结合现场滴定以及室内水样分析的结果,计算出各点的方解石饱和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发现在方解石饱和指数大于0.8的研究渠段,电导率、Ca2+和HCO3-浓度沿水流方向降低,经成因分析与数学推导,得出Ca2+浓度与总水头呈线性关系,水力坡度与渠段上的钙华沉积量也呈线性关系,这是岩溶作用动力学扩散边界层控制理论的具体体现,也即水力坡度越大,流速越快,扩散边界层越薄,碳酸钙沉积速率越大。
曾成刘再华孙海龙王海静吕保樱
关键词:溪流水力坡度流速
建设岩溶水—碳通量大型模拟试验场的构想被引量:4
2013年
岩溶水—碳通量的定量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岩溶水资源和深入揭示岩溶作用碳循环规律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水化学—径流法,以岩溶水系统为单元,通过野外监测来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岩溶水—碳通量的影响。岩溶水系统包含岩溶水流系统与岩溶含水系统,岩溶水流系统的边界和径流排泄量通常难以确定,而岩溶含水系统,虽然其边界和径流排泄的测量误差较小,但是由于它的面积尺度较大,常使得汇水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并具有局部小气候效应,上述两种情形均不利于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岩溶水—碳通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主要是通过对岩溶水系统上部表层岩溶带的产流机制与土壤CO2量的影响来改变原有的岩溶水—碳通量,但是由于表层岩溶带的边界、排泄路径和径流场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使得野外实验研究常无法定量化。为此,可以构建具有隔水边界的岩溶水!碳通量大型模拟试验场,然后开展控制性实验,从而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岩溶水—碳通量的影响。
曾成刘再华
关键词:岩溶试验场土地利用气候变化
贵州乌江南源上游流域不同岩溶地貌单元的流量衰减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选取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带上的乌江南源——贵州省三岔河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其流域内的花渔洞地下河流域与三塘地下河流域的地形指标,分析两者的流量衰减现状,并探讨了岩溶地表形态和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花渔洞地下河流域的平均起伏度为73.2 m,可分为高起伏度的Ⅰ区(均值122 m)和低起伏度的Ⅱ区(均值64 m)两个区,其分别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4.9%和85.1%;三塘地下河流域的平均起伏度为87.6 m,可分为高起伏度的Ⅰ区(均值106 m)、中起伏度的Ⅱ区(均值81 m)和低起伏度的Ⅲ区(均值48 m)三个区,其分别占流域面积的40.2%,49.7%和10.1%;(2)花渔洞地下河流域各阶段的衰减系数为0.0003,0.0001,0.00006(0.5 h)^-1,总蓄水量达2199.356×10^4 m^3,各亚动态蓄水量分别占总蓄水量的0.1%,9.9%、90.0%;三塘地下河流域各阶段的衰减系数为0.001、0.0003、0.0001(0.5 h)^-1,总蓄水量为2310.902×10^4 m^3,各亚动态蓄水量分别占总蓄水量的9.4%、30.8%、59.8%。这表明地面起伏度和衰减动态之间可能存在着关联性,即高起伏度对应岩溶发育强烈的管道流,低起伏度对应导水通道较小的裂隙、溶隙等含水层。
龚效宇曾成何春陈旺光
关键词:岩溶起伏度流量衰减
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灾情评估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岩溶浸没内涝灾害是岩溶区特有的,并且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减轻并控制其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岩溶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岩溶浸没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灾害全过程的综合分析与研究。评价的目的:①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作出评估;②不断提高人类抗御灾害的认识能力和技术能力。岩溶浸没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学是科学方法的跨学科运用,它以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中地表水系为主线,岩溶地下河系为支线,二者相互交叉组成的岩溶地表地下流域网络单元为研究对象,应用地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损毁的灾害过程,本文将重点对此进行讨论。
郭纯青曾成
关键词:岩溶
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变化的土地利用调控规律——贵州普定岩溶水-碳通量大型模拟试验场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针对野外监测面临的岩溶流域边界难以确定以及多种土地利用混杂在一起的问题,在贵州普定建设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岩溶水-碳通量大型模拟试验场,监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入渗系数和岩溶作用碳汇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入渗系数和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差异明显,径流强度强烈影响着岩溶作用碳汇强度,模拟裸岩地、荒地、农耕地、草地、灌木地的碳汇强度分别为14.31、12.27、11.79、9.17和12.24 t/(km2·a)。与传统认识不同的发现是,生物量最大的草地,其岩溶作用碳汇强度最小,而裸岩地的岩溶作用碳汇强度最大。这表明:在试验场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通过改变径流强度和土壤CO2含量这两个因素,对岩溶作用碳汇强度产生影响,且因水化学的恒定行为,径流强度决定碳汇强度,因此在考虑生态系统修复时,不仅需要考虑生物量增加带来的增汇效应,还要考虑到径流强度降低带来的减汇效应。
朱辉曾成刘再华曾庆睿李玲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