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奎
- 作品数:110 被引量:9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以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为基础,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AHP法和熵值法的组合权重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9个县的综合健康指数在0.300~0.600间变化,其中平安县农业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互助、民和、湟中、大通4县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余4县处于"不健康"状态。分析表明,干旱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瓶颈,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措施是做好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并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 张良陈克龙曹生奎苏茂新闫庭福卢慧马进芦宝良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
- 基于RUSLE模型的青海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以澜沧江流域(青海段)为例,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质地类型数据,采用RUSLE模型,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评估该地区2000—2020年土壤侵蚀特征变化,研究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澜沧江流域(青海段)的土壤侵蚀强度整体呈现减小趋势,土壤侵蚀模数由27044.1 t/(km^(2)·a)减小到20149 t/(km^(2)·a),减小幅度为25.49%;(2)2000—2020年澜沧江流域(青海段)的土壤侵蚀强度转移矩阵呈现侵蚀减轻面积增大、侵蚀加剧面积减小趋势;(3)2000—2020年澜沧江流域(青海段)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裸地居多,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草地面积分别为29202.55 km^(2)、29096.98 km^(2)和28239.70 km^(2);(4)2000—2020年澜沧江流域(青海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是草地→裸地,裸地→草地,2000—2010年主要以积雪冰川和裸地为草地转出对象,2010—2020年主要以林地和裸地为草场转出对象;(5)2000—2020年澜沧江流域(青海段)的草地和积雪冰川主要发生微度和强烈侵蚀,耕地、林地、水域和灌木主要发生微度侵蚀,裸地主要发生强烈和极强烈侵蚀,湿地在2020年逐渐出现侵蚀。
- 蒋刚康金莲曹广超陈克龙陈克龙
-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RUSLE模型土地利用
- 基于碳源/汇角度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15
- 2011年
-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国际热点,而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对低碳城市理论和内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碳源/汇角度出发,以定量评价城市能源利用和土地利用造成的碳排放为目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工业低碳指数、交通低碳指数、建筑低碳指数和土地碳汇指数4个二级指标及28个三级指标,并相应地设计了评价模型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简单直观,并且可以根据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而调整权重,进而保证了评价不同类型城市时的公平性。
- 张良陈克龙曹生奎
- 关键词: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碳排放能源消费结构
- CO_2浓度升高对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2008和2009年生长季节对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胞间CO2浓度(Ci)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在达到光饱和点后净光合速率(Pn)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减小;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照强度增强呈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CO2浓度为200~600μmol/mol时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当CO2浓度升高至1 000μmol/mol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先增大后减小。
- 常宗强冯起张秀凤苏永红司建华席海洋曹生奎
- 关键词:柽柳蒸腾特性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
- 不同立地条件下胡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 本文研究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荒漠河岸不同立地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ier)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个典型样地中,胡杨叶片δ13C值在-25.80±0...
- 曹生奎冯起司建华刘蔚曹广超陈克龙朱锦福
-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水分利用率
- 文献传递
- 基于DEM祁连山南坡河网提取时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Arcgis10.0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以30m分辨率的栅格DEM为数据源,提取了不同阈值下的祁连山南坡的河网,获取了不同阈值下的河源密度和河网密度,并根据河源密度和河网密度与集水面积阈值的关系确定了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结果表明,祁连山南坡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应为12km2,在此集水面积阈值下,共有四级河道,河道总数为1 498条,总河长为3 522.26km,河源数为781条,河源密度为0.055 2个/km2,河网密度为0.105 9km/km2。当阈值为12km2时,提取的河网与真实河网吻合度高,总河长相对误差Re=5%,模拟效果较好。
- 张潇戈曹广超曹生奎
- 关键词:DEM
- 青海高原地震重灾区的灾害特点及成因探析被引量:5
- 2005年
- 本文运用1950~2003年53年间青海高原地震主发区5.0级以上(包括5.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该区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本研究区地震灾害具有频发性和轮回性、重灾轮回的时间周期长、强震的毁坏性大、以及强余震灾害连发而损害程度严重等特点,并认为青藏高原整体地壳构造运动和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特别是北西西—北西向弧形断裂的发育)是该区地震灾害重发的主要原因。
- 曹生奎刘峰贵张海峰鄂崇毅樊启顺陈宗颜
- 关键词:地震灾害震害特点
-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研究
- 陈克龙曹广超曹生奎肖景义杨红彭国丽王小梅景占策陈琼韩艳莉芦宝良
- 课题组采用“3S”技术,辅以野外实地调查,从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研究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以及产生变化原因及规律。采用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就青海湖流域及其主体青海湖湖泊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较系统...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补偿标准
- 高寒山地生态修复方式对土壤颗粒碳氮分配的影响
- 2024年
- 通过探讨草地和林地两种修复方式下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全氮的分配规律,以期能够为高寒山地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颗粒碳氮的影响提供参考。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别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和林地作为研究对象,管理方式分别为仅在生长季封育和常年封育。对生长季野外现场采集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采用离心法对土壤颗粒进行分级,分为砂粒(2000—50μm)、粉粒(50—2μm)和粘粒(<2μm),以此分析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分配规律。结果显示:1)不同修复年限草地和林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全氮的分配主体分别为砂粒和粉粒,草地和林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在砂粒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57.36%和46.46%,全氮在粉粒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4.79%和42.55%。2)两种修复用地三种粒径土壤颗粒碳氮分配比例均与其组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砂粒的碳氮分配比例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影响,粘粒和粉粒碳氮分配比例主要受容重和pH的影响。本研究区植树造林的修复方式对土壤颗粒碳氮的分配影响更为明显。
- 汉光昭曹广超曹广超冶文倩曹生奎
- 关键词:土壤颗粒有机碳全氮生态修复高寒山地
-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CH_4通量被引量:3
- 2018年
- 利用涡度相关法研究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2015—2016年生长季CH_4通量。结果显示:生长季CH_4通量表现为白天排放、夜间微弱吸收或排放的日变化特征,其中2015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56.67 mg·m^(-2),2016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35.92 mg·m^(-2)。7月和8月排放量最大,生长季前期和后期排放较弱,2015年最大排放量出现在7月,为3.76 g·m^(-2),2016最大排放量出现在8月,为1.67 g·m^(-2)。温度、电导率、土壤体积含水量与CH_4通量显著相关,气温和CH_4通量线性正相关。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及水热通量与CH_4通量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是影响甲烷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
-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 关键词:高寒湿地甲烷通量涡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