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志平

作品数:52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3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哲学
  • 7篇社会
  • 7篇科学哲学
  • 6篇释学
  • 5篇社会科学
  • 5篇自然科学
  • 5篇现象学
  • 4篇资本论
  • 4篇科学观
  • 4篇《资本论》
  • 3篇人文
  • 3篇实证主义
  • 3篇资本
  • 3篇诠释学
  • 3篇文化
  • 3篇逻辑
  • 3篇进路
  • 3篇科学文化
  • 2篇当代哲学
  • 2篇语义

机构

  • 41篇厦门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52篇曹志平
  • 5篇文祥
  • 4篇陈其荣
  • 4篇易显飞
  • 3篇徐梦秋
  • 2篇张小龙
  • 2篇常红
  • 2篇陈建安
  • 2篇闫明杰
  • 2篇葛玉海
  • 1篇黎昔柒
  • 1篇张扬
  • 1篇阎明杰

传媒

  • 9篇自然辩证法通...
  • 9篇自然辩证法研...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5篇科学技术哲学...
  • 2篇哲学动态
  • 2篇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河池学院学报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学哲学: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被引量:2
2003年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以及人们为了消解这种对立而陷入的思想混乱,是现代人类的一个基本的文化困惑.这种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
曹志平
关键词:科学哲学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文化沟通
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从马克思到劳斯、伊德被引量:3
2010年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与科学的关系有两种解读,即认识论解读和存在论解读。是否在哲学的逻辑基点上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实践对科学的存在论关系,认为实践对于科学具有综合的意义,"历史境遇"、交往、工业、技术等在存在论上对于科学活动具有先在性,形成了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当代西方的"诠释学的现象学"既重视分析作为实体的科学实践,更强调将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具体内容上和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形成互补,同时也表征了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在哲学原则上的当代性。
曹志平陈建安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存在论思想对比被引量:3
2021年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技术观和海德格尔的技术现象学是广义的技术存在论研究的两种进路。前者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对技术进行研究,而后者是对技术的形而上存在意义的追问。两种进路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和技术本体论三个维度来展开。马克思在客体上区分了古代技术和现代技术,认为技术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现代技术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或外化;而海德格尔则是在认识论和存在论上区分古代技术和现代技术,认为技术是存在者的出场方式,现代技术是“集置”和“命运”。就相同点而言,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观,都因其宏观性、深刻性以及较高的系统性和合理性,而成为20世纪哲学诠释技术和人类生活的两种“范式”,也为以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奠定了基调。
葛玉海曹志平
技术创新价值论研究的拓新之作──评易显飞的《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研究》
2010年
易显飞博士的《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研究》一书,基于技术哲学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技术创新实践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从思维观、自然观、经济伦理观、发展观、理性观等多视角,对不同历史时代的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特征进行了理论剖析,提出技术创新价值误区的消解在于建立合理的创新价值导向机制及实现创新价值取向的协调与整合。该著作开拓了国内技术创新价值论的研究,并为其他研究者从价值哲学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张扬黎昔柒曹志平
关键词:技术创新价值论
论技术规范的形成被引量:7
2008年
技术规范是与社会规范相对的,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调控人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技术规范的形成有三条基本路经:经过示范、模仿、改进等环节,并通过评价(可行性评价和效益评价)的形成路径;以专利技术及其推广为主线的形成路径;以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的捆绑为实质的形成路径。技术的高效用性和评价主体对这种效用的评价,共同构成了技术规范形成的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
曹志平徐梦秋
关键词:技术哲学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因果性问题
2015年
因果性问题在胡塞尔现象学里具有基础性地位,它既是西方科学思维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开启现象学构想的首次尝试。胡塞尔为了说明因果性的客观有效性,将问题返回到纯粹意识领域描述了其实质,并确认了其在现象学态度下的明证性。对比分析哲学对因果性问题的论证,胡塞尔现象学在解决因果性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得到了突出的说明,它为自然科学夯实了基础并实际上开启了一种纯粹哲学的态度。
张小龙曹志平
关键词:因果性胡塞尔现象学明证性
社会现象客观性的实证主义论证及实践被引量:1
2021年
社会现象的客观性是社会认识能够科学化,从而使社会科学成为科学的一个基本条件。迪尔凯姆论证了社会现象的外在性、普遍性等客观属性,纽拉特从物理主义进一步要求社会现象的客观性是用物理语言表述和支持的。对社会现象客观性的实证主义论证,形成了一条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可观察性原则,即社会科学中的客观性要素是以可测量的物理语言表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批判"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显示偏好理论",说明了现实的社会科学研究是如何贯彻实证主义的可观察性原则的。
林旺曹志平
关键词:社会科学实证主义社会现象客观性
超越理解:社会科学的当代哲学诠释学进路解析
2017年
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是一种与分析哲学相对立的社会科学分析进路。20世纪80年代随着哲学诠释学的兴起,围绕"社会科学何以可能"、"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社会科学认知与方法"等问题的讨论,形成了实用主义"新诠释学"、先验诠释学、系谱学诠释学、激进诠释学、弱化诠释学等多种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它们的发展将决定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能否成为不同于分析哲学进路的新的研究范式。
常红曹志平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文本
科学模型的演进及其认识论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模型是人们科学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重要桥梁。模型作为对研究对象"数学筹划"的结果,必然具有简约近似的特征。模型的不同形态和精细程度表征了科学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模型从实体到观念化、从理论到数学化、从定性到定量、从计算机模拟到仿真,逐步从形象变得抽象,最后却又从高度抽象回归到形象。另外,理解科学模型具有的主体性、诠释学特征,这对于理解当今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动向具有启发性。
文祥曹志平易显飞
论马克思的“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被引量:4
2022年
“资本-技术”共生体是借用生物学的“共生体”概念描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与技术在现代社会彼此互利、互为依存、互为彼此根据和条件的本质关系而形成的概念。马克思的“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话语体系中,意指资本的增殖意志与技术的效率追求的同一,它们相互联结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总体性哲学反思中,意指资本与技术相互联结,构成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人的历史性规定和异化的客观力量。“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是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而理解马克思思想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联系的枢要所在,也是诠释《资本论》的理论地位和话语逻辑,进而把握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实证研究具有的哲学高度的关键理论节点。
曹志平周千祝
关键词:《资本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