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祖芳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老年人智能改变与脑电图基础节律变化的相关性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智能改变与脑电图基础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比较383例老年人5年前、后的脑电图基础节律的变化,将其改变与其智能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后脑电图基础节律频率变慢量,指数、波幅降低的程度与老年人智能改变间具有相关性;脑电图基础节律频率变慢量,指数、波幅降低程度在不同智能水平患者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年后脑电图基础节律频率变慢3 Hz以上、指数减少75%以上、波幅降低50%以上的患者智能减退的可能性大。
- 易祖芳李吕力李京红张丽香董露萍李晶晶梁浩
- 广西地区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的研究
-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点突变及多态性位点S/N167、R/W366、V/L380与广西地区早发性帕金森病(early-onset Parki:nson Disease,EOPD)的关系。
...
- 易祖芳
- 关键词: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缺失突变点突变
- 文献传递
- 广西地区一个早发性帕金森病家族Parkin基因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点突变与一个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家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例临床确诊为EOPD患者及其亲属的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点突变;将1例患者Parkin基因的1~12号外显子进行测序,对发现有异常的外显子,用斑点杂交、放射显影定性方法检测其亲属相应的外显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检测到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在2例患者及2名无临床症状亲属新发现7号外显子同义杂合点突变C869T,但此突变没有引起蛋白质序列改变(Arg256Arg)。
- 罗曙光易祖芳王进程道宾林伟雄杨华丹卢翠玲
- 关键词: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缺失突变点突变
- 中国人群中几种常见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帕金森病致病相对危险度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几种东亚人群中常见的线粒体DNA(mtDNA)单倍型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用酚/氯仿法从79例PD患者和63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其进行4个东亚人群常见的mtDNA单倍型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检测。结果 PD组检出单倍型A 2例,单倍型C 4例,单倍型D 5例,单倍型G 2例;对照组检出单倍型A 3例,单倍型C 9例,单倍型D 8例,单倍型G 1例。在这4种单倍型中,单倍型G的PD致病相对危险度最高,而单倍型C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们研究的4种单倍型中,没有发现PD致病相对优势单倍型,虽然单倍型C致病相对危险度最低,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作年龄和性别分层研究来证实它的作用。
- 郭才华袁志刚罗曙光杨华丹卢翠玲易祖芳舒伟
- 关键词:线粒体DNA单倍型
- 早发性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易祖芳罗曙光
- 关键词: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中老年人
- 广西地区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4、10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S/N167、R/W366、V/L380等位基因频率与广西地区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7例临床确诊为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30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10例对照者Parkin基因外显子4、10,再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多态性位点S/N167、R/W366、V/L38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早发性帕金森病组和晚发性帕金森病组及对照组间S/N167、R/W366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早发性帕金森病组V/L380多态性位点C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50岁对照组(χ2=4.232,P<0.05),帕金森病组女性患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χ2=6.055,P<0.05)。结论:Parkin基因外显子10的V/L380多态性可能与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尤其可能与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有关。
- 罗曙光易祖芳王进程道宾林伟雄杨华丹卢翠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
- Sturge-Weber综合征致超长时间Todd瘫痪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Todd瘫痪是癫痫急性发作后出现的单肢或偏侧肢体的迟缓性瘫痪,通常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症状可完全恢复正常。Todd瘫痪常发生在癫痫的全面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后,在癫痫患者中发生率为0.66%~38%[1],容易误诊为脑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此外,肢体无力也是脑梗死、脑出血、低血糖、偏瘫型偏头痛、脊髓脱髓鞘疾病、周期性瘫痪和脑肿瘤等脑血管病和卒中模拟病的常见症状。因此,如何快速正确地识别Todd瘫痪,做出合理的早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 周霞易祖芳冯丽玲王敏莉姜炳坚陈俊伊范秉林
- 关键词:STURGE-WEBER综合征癫痫TODD瘫痪
- 老年人智能改变与脑电图α节律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智能改变与脑电图α节律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老年人进行智能评定,并统计其脑电图的α节律频率、指数、波幅分布。结果智能障碍组老年人脑电图α节律指数低者多于智能正常组(P<0.05),两组老年人α节律频率、波幅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α节律指数低的老年人智能水平下降更明显。
- 易祖芳李京红张德敏
- 关键词:老年人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62例脑卒中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脑电图(EEG)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把病人分为卒中后抑郁组(A组)、卒中后非抑郁组(B组)。A组根据抑郁程度分为轻、中、重抑郁组,分别比较其脑电图异常表现特征。结果 A组脑电图异常率(90.77%)较B组(77.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抑郁组脑电图异常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EG可作为PSD的诊断之一。
- 张德敏李京红易祖芳
- 关键词:脑电图
- 广西地区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与广西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9例临床确诊为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和34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帕金森病(LOPD)的患者的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果:未检测到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未发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PD发病有明显相关关系。
- 罗曙光易祖芳王进程道宾林伟雄杨华丹卢翠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缺失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