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敖缦云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信息爆炸
  • 2篇信息状态
  • 2篇视听
  • 2篇视听媒介
  • 2篇媒介
  • 1篇多民族
  • 1篇多民族国家
  • 1篇音乐
  • 1篇中华文化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社会史
  • 1篇社会史研究
  • 1篇缩水
  • 1篇卫视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密码
  • 1篇无奈
  • 1篇稀缺
  • 1篇民族

机构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敖缦云
  • 2篇张雨晨
  • 2篇张守信
  • 1篇孙瑜淼

传媒

  • 2篇南方电视学刊
  • 2篇非洲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东南传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试析中国视听媒介信息状态的变迁
2013年
3D电影、3D电视频道、云手机、云电视、平板电脑等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面对丰富的视听产品,人们似乎没有了二十年前的热情,应接不睱的信息使我们感到既新奇又疲惫。本文梳理了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视听媒介信息状态的变迁,揭示视听媒介信息状态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从媒介表达、用户态度、技术诱因等方面归纳信息状态迁移的整体表现和内外驱动力。
张守信敖缦云孙瑜淼
关键词:视听媒介信息状态信息爆炸
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中国视听媒介信息状态的变迁
2012年
3D电影、3D电视频道、云手机、云电视、平板电脑等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面对丰富的视听产品,人们似乎没有了二十年前的热情,应接不暇的信息使我们既新奇又疲惫。本文从三个阶段梳理出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视听媒介信息状态的变迁,揭示视听媒介信息状态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从媒介表达、用户态度、技术诱因等方面归纳信息状态迁移的整体表现和内外驱动力。
张守信敖缦云张雨晨
关键词:视听媒介信息爆炸
从西蒂到吉杜黛:桑给巴尔“塔拉布音乐”社会史研究
2023年
塔拉布是东非沿海地区多元文化交融和社会变迁形塑出的一种音乐形式。它起初是桑给巴尔苏丹国的宫廷音乐,后演变成东非沿海地区流行音乐。两位不同代际女性音乐人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即“塔拉布之母”西蒂和“塔拉布之后”吉杜黛。塔拉布以这两位关键人物及其所处时代语境为核心,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形式和内涵的存与续。西蒂在时代语境下赋予了塔拉布“生存”与“抗争”的思想内涵;而吉杜黛则与政府“合作”、与女子乐团合作,继承和创新西蒂的塔拉布,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又保持“自我”。作为身处穆斯林社会的女性音乐人,西蒂和吉杜黛的个体特质对研究桑给巴尔塔拉布社会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敖缦云阎自仪
关键词:社会史
广告缩水:是无奈,还是计谋?——由湖南卫视2013年广告招标引发的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省级卫视原有竞争格局被打乱,2013年各卫视抓住时机迎头赶上,一方面都在加大节目的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着手频道改版,明晰频道特色与定位,优化节目编排和广告时段,凸显核心优势资源,力求在激烈的卡位战中占据优势地位。本文由湖南卫视2013年广告招标情况为切入点,解析省级卫视2013年整体节目制作、运营和广告营销的现状与趋势。
张守信敖缦云张雨晨
关键词:湖南卫视广告经营
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和合共生的历史文化密码被引量:4
2022年
历史上中华文化形成的包容、和谐、理性、中道的统一传统,是在“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多元包容形态下的统一。中华文化历来有地域上的南北分野、东西之别,还有源于国内各民族差异而产生的中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但中华文化历史演进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形成了一种将“整体一致性发展趋势与差异多样性发展趋势”两种看似矛盾冲突的发展趋向有机统一起来、协调起来的特殊结构,形成了一种融合各民族文化为一体而又长久保持各民族文化个性特色存在的文化调适机制。这是一种十分高超的“和合共生”的政治智慧与文化精神,也是中华文明长治久安、生生不息的精义所在。
刘鸿武敖缦云
关键词:中华文化多民族国家
街头斯语:坦桑尼亚现代城市青年的话语实践
2021年
坦桑尼亚独立后,政府极其重视语言问题,斯瓦希里语(下文简称"斯语")的标准化及其推广被认为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关键手段之一。斯语的推广相当成功,很快成为坦桑尼亚人的通用语言。在政府一直强调标准斯语的使用的同时,坦桑尼亚的城市居民创造并发展出一种更加口语化的表达形式,即街头斯语。这种街头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受到学者关注,80年代末于城市地区快速发展,其使用者多为城市青年。本文整理了笔者2008—2016年在坦桑尼亚田野调查的数据,通过比较之前具代表性的街头斯语字典,用大量实例归纳街头斯语的演进和特征,分析其创造者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进行话语实践,并探讨这种实践与坦桑尼亚现代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街头斯语"含有特殊的社会文化属性,鲜活体现了其时代意涵,它的成熟期伴随着非洲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浪潮,而街头斯语作为青年人群的话语实践,在与标准斯语的碰撞和融合中发展。在进入新千年后,"街头斯语"的研究实际上成为世界学术斯语研究的一个位面,它的大部分词语依旧保持了可解读性,这种包容性和灵活性等也嵌入现代社会变迁之中。
敖缦云阎自仪
关键词:城市青年社会变迁话语实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