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艳娇

作品数:4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棉花
  • 2篇增温
  • 2篇生理机制
  • 2篇铃期
  • 1篇蝶兰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式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组织
  • 1篇植物组织培养
  • 1篇培苗
  • 1篇组培
  • 1篇组培苗
  • 1篇物重
  • 1篇棉铃
  • 1篇棉铃对位叶
  • 1篇棉田
  • 1篇蝴蝶兰组培苗
  • 1篇花铃期
  • 1篇功能叶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戴艳娇
  • 3篇周治国
  • 2篇贺新颖
  • 2篇王友华
  • 2篇陈兵林
  • 1篇张欢
  • 1篇孙啸震
  • 1篇张黎妮
  • 1篇徐志刚
  • 1篇杨洪坤
  • 1篇杜祥备
  • 1篇王琼丽
  • 1篇代大勇
  • 1篇文民操
  • 1篇张馨月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重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25
2012年
以遗传背景相近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泗棉3号和泗杂3号为材料,于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118o50′E,32o02′N)模拟全球温室化气候,研究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增温2~3℃(龄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主茎功能叶SPAD值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上升,但净光合速率(Pn)下降;棉铃对位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上升(Δ%>50%)、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小幅下降(P<0.05)、C/N值显著下降(P<0.05);叶片POD、CAT活性大幅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泗杂3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较泗棉3号小。说明尽管2~3℃的增温幅度较小,但在花铃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植株已处于显著的热胁迫状态,光合产物累积能力受到抑制,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棉株总干物质累积量下降20%左右;增温条件下植株水分吸收能力下降并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但此条件下光合能力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子所致,与叶片膜结构的严重受损关系密切;泗杂3号抗高温能力高于泗棉3号。
孙啸震张黎妮戴艳娇贺新颖周治国王友华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增温棉铃对位叶
不同光谱的LEDs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研究新型光源LEDs(Light emitting diodes)辐射的红蓝等光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后,对蝴蝶兰组培苗各形态指标、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的蝴蝶兰组培苗徒长,RBG(红光/蓝光/绿光)处理组全部生根,单色蓝光处理的组培苗根系活力最高。红蓝组合和单色蓝光处理的叶片色素含量高于白光,叶绿素a/b比值、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比值随着R/B比率的降低而减小。可溶性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和淀粉的含量及C/N(碳氮比)在单色蓝光下均高于单色红光处理。
戴艳娇王琼丽张欢代大勇文民操徐志刚
关键词:光质植物组织培养
铃期增温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12
2013年
以泗棉3号棉花品种为材料,于2010和2011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设置铃期(7月13日-8月24日)增温试验,模拟全球增温条件下棉花产量、品质的变化趋势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铃期增温2~3℃(日均温31.1~35.2℃)条件下,植株总生物量下降约10%,单株皮棉及籽棉产量降低30%-40%.棉纤维品质变化显著,且不同纤维品质指标对增温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显著升高,纤维长度下降,而整齐度指数和伸长率无显著变化.棉株光合能力、干物质累积能力和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可溶性氨基酸、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及碳氮比均显著下降,而淀粉含量显著上升;增温条件下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多,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减少,经济系数随之降低.棉株下部果枝受增温影响较小,中、上及顶部果枝受增温影响较大.表明在增温2—3℃条件下,棉株大部分时间处于热胁迫状态,不仅光合能力下降,而且光合产物向“库”端的转运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其减产.
贺新颖周治国戴艳娇强志英陈兵林王友华
关键词:棉花铃期增温功能叶光合作用
不同栽培方式对长江下游棉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我国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恶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建立与当前生产模式相匹配的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方式,选用棉花品种泗杂3号,于2012—2013年在长江下游棉区(江苏大丰)不同地力水平田块(高、低)进行麦棉两熟栽培管理方式定位试验,设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和高产高效栽培,系统测定棉花生物量、产量和生育期间的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和地力水平显著影响棉花产量,而产量的差异主要由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造成。棉花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是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高产高效栽培较常规栽培产量提高27.5%,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7%、23.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是长江下游较为适宜的栽培方式。因此未来生产中应进一步合理优化栽培方式来提高棉田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张常赫戴艳娇杨洪坤张馨月杜祥备陈兵林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