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尿液
  • 2篇胃癌
  • 1篇电刺激
  • 1篇运动症状
  • 1篇症状
  • 1篇肉体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术后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帕金森病患者
  • 1篇肿瘤
  • 1篇胃癌诊断
  • 1篇胃肿瘤
  • 1篇亮氨酸
  • 1篇脑深部
  • 1篇脑深部电刺激
  • 1篇活质量
  • 1篇甲硫氨酸
  • 1篇检测尿液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徐露
  • 2篇燕敏
  • 1篇张东兵
  • 1篇文静然
  • 1篇孙伯民
  • 1篇朱正纲
  • 1篇李殿友
  • 1篇邱娴
  • 1篇王清
  • 1篇陈闽军
  • 1篇于颖彦
  • 1篇李作峰
  • 1篇王珏

传媒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种胃癌诊断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癌诊断方法。一种胃癌诊断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收集受试者的尿液样品;检测尿液样品中目标分子含量,所述目标分子为异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或甘氨酸中之1个或2个或...
于颖彦陈闽军李作峰徐露王清文静然燕敏朱正纲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2年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后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中心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符合双侧STN-DBS疗法适应证的帕金森病患者45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及8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8)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患者术后PDQ-8、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LEDD)的5次随访的整体变化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NMSS中,心血管维度和感知障碍维度的整体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疲劳、情绪/冷漠、注意力/记忆、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及混合症状的整体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STN-DBS术可长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疲劳及泌尿系统症状;在短期内改善情绪/冷漠、注意力/记忆及性功能;对胃肠道症状及混合症状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可减少患者药物治疗的剂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珏邱娴邱娴寿文华徐露徐露李殿友孙伯民孙伯民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非运动症状生活质量
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质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质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间经胃镜检查与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20例,留取术前与术后第7天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样标本,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及软件工作站进行色谱质谱分析,同时以47例健康人尿样作为对照组,并与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72—4,CA199相比较,探讨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尿液小分子代谢物质中天冬氨酸、赖氨酸、2-甲基-3-氧-丁酸乙酯三种物质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天冬氨酸、赖氨酸、2-甲基-3-氧-丁酸乙酯及其联合测定在胃癌组阳性率(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30%、5%、15%和50%,均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检测的阳性率(0.15%,10%,20%);手术前2-甲基-3-氧-丁酸乙酯浓度与胃癌肿瘤大小、胃癌肿瘤分期成正相关,(r分别为0.4603和0.6166,均P〈0.05)。【结论】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质对胃癌诊断具有潜在临床实用价值,有望成为胃癌的新型标志物。
张东兵徐露燕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