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菲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次声介导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模型被引量:4
- 2008年
- 为了建立次声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模型,本研究采用了次声压力仓,保温箱以及保鲜盒等设备。将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次声对照组以及次声作用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三组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次声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均表现为胞体小,胞膜光滑;而次声作用后小胶质细胞呈现活化状态,表现为细胞胞体肿胀、体积增大、边缘毛刺状突起。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成功建立了次声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模型。
- 徐晓菲杜芳张嘉靖赵钢
- 关键词:次声小胶质细胞细胞培养
- 16Hz 130dB次声对大鼠肾脏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 2009年
- 次声是由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频率范围为0.1-20Hz的声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军事活动等领域中。当作用时间、声压级水平相同时,损伤程度随次声频率的变化可有所不同^[1]。已经发现8Hz 130dB次声可以引起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4],但对于16Hz 130dB次声反复作用一定时间后,
- 亢君君王春梅徐晓菲黄晓峰杨家骥于华王爽孟瑞曾桂英
- 关键词:肾脏超微结构组织病理农业生产军事活动
- 热应激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及CRH-R1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热应激时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分离新生大鼠的皮层小胶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不同温度热应激作用下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率及CRH-R1表达。结果热应激可引起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率升高,42℃时可达97%以上,38.5℃、40℃、42℃作用后CRH-R1表达增加(P<0.01),其中40℃作用4h后表达增加最明显,以上作用具有时间及温度依赖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热应激在体外条件下能够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及CRH-R1表达增加,提示小胶质细胞在热应激反应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尹丽鹤杜芳冯冬蕴徐晓菲张国峰赵钢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热应激
- 模拟失重对成体侧脑室下区OX42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 2008年
- 为了观察大鼠模拟失重后侧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OX42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雄性SD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将20只大鼠分为4组:即模拟失重2周组(TS2W),模拟失重4周组(TS4W)和相应的正常对照(CON2W和CON4W)2组。用特异性标记小胶质细胞的OX42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大鼠模拟失重后OX42阳性细胞在SVZ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显示:TS2W和TS4W组侧脑室下区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数显著增多,并呈显著活化状态,表现为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失重的病理生理过程。
- 张嘉靖徐晓菲刘立
- 关键词:模拟失重尾部悬吊小胶质细胞
- 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d对次声性脑损害的保护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次声对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d对其脑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Y型电迷宫训练将成绩相近的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均接受16 Hz 130 dB的次声作用4 h/d。3个药物组在次声作用前3 d开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30 mg/kg、10mg/kg、2 mg/kg)的人参皂甙Rd。次声作用7 d后再次评定每组大鼠的迷宫成绩,并用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免疫标记法检测海马内ssDNA(凋亡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次声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标记的ssDNA阳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单纯次声组相比人参皂甙(30 mg/kg、10 mg/kg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了学习记忆功能下降,ssD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16 Hz 130 dB次声可引发大鼠海马损伤、细胞凋亡、记忆功能减退,人参皂甙可明显减轻这些损害。
- 石洁赵钢夏峰饶志仁刘娟芳徐晓菲叶瑞东
- 关键词:次声人参皂甙RD记忆功能细胞凋亡
- 次声对成年大鼠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次声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次声组和次声组(每组16只)。次声组暴露于8 Hz、130 dB次声环境7 d(2 h/d),暴露结束后第1、3、7、14 d处死,采用抗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BrdU)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次声作用结束后第1 d,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与假次声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第3 d及第7 d,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第14 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8 Hz、130 dB次声可抑制正常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可能与次声引起大鼠脑内做环境改变有关。
- 刘娟芳赵钢饶志仁江文石洁徐晓菲叶瑞东
- 关键词:次声细胞增殖齿状回神经发生BRDU
- 依达拉奉对次声性脑损害的保护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观察16Hz、130dB次声对SD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依达拉奉对其脑损害的防治作用。依达拉奉干预组在次声作用前3d开始连续给药(3mg/kg)直至次声作用7d后停止。次声作用7d后,测Y型电迷宫评定大鼠记忆功能,用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免疫标记法检测海马内ssDNA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脑超微结构。结果发现次声作用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海马ssD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出现较严重缺血、缺氧性改变,并可见不同时期凋亡细胞。依达拉奉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海马ssD-NA阳性细胞数较次声对照组明显减少,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电镜下细胞变性改变程度较轻。由此得到结论16Hz、130dB次声可引发大鼠的脑损伤、细胞凋亡、记忆功能受损,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次声引发的这些损害。
- 石洁夏峰赵钢叶瑞东徐晓菲
- 关键词:次声依达拉奉记忆功能脑超微结构海马
-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对次声的反应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SD大鼠反复暴露于声压级16Hz 130dB的次声环境中。用抗大鼠Ⅲ型补体受体标志物(OX42)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次声作用后即刻,7d,14d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少,一般为静息性形态,胞体小,突起细长,染色浅淡。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胞体变大,突起短粗,染色深,7d以后逐渐减弱;次声作用后第7d起星形胶质细胞变多,胞体变大,突起变粗,染色深,第14d达到高潮;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密切。结论次声作用后小胶质细胞比星形胶质细胞早被激活;两者的关系密切。
- 徐晓菲赵钢饶志仁杜芳石洁刘娟芳
- 关键词:次声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下丘脑室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