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寅岚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花艺
  • 1篇代文
  • 1篇当代传承
  • 1篇道禅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需求
  • 1篇性格
  • 1篇休息
  • 1篇移情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特性
  • 1篇院系
  • 1篇院系调整
  • 1篇支撑物
  • 1篇中国植物
  • 1篇诗歌
  • 1篇诗经
  • 1篇宋代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 6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0篇徐寅岚
  • 6篇徐寅岚
  • 1篇高祥生

传媒

  • 2篇艺术学界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美术研究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文物鉴定与鉴...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立意特性被引量:9
2020年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将意趣放在首位,对立意极为重视。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动机着手,抛开视觉艺术均具有的基本的对“美”的追求,从更深入的角度提炼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道、儒、释三家影响之下所孕育出的“天人合一、托物寓情、物随原境”的立意特性。
徐寅岚
关键词: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插花花器“占景盘”的复原与改良
2017年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魏晋南北朝佛前供花形式的确立以及隋唐五代由官方到民间的大力发展,至宋元达到鼎盛,明代总结成论,到清代逐渐衰微,其发展历程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闪光点。五代时期郭江洲所发明的占景盘,即是其中值得细细研究的一件珍品。占景盘的出现是插花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它使盘花有了自己的支撑点,因此盘花才能充分凸显出其盘面空间大、容花量多、重心低、稳定性好的优点。在那个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年代,郭江洲的占景盘无法大量复制。因此,目前未能有实物资料留存于世。现有可供研究的可靠资料,有宋人留下的少量文字记录以及具有占景盘遗意的花器、定枝器实物。笔者参考存世的相关实物资料,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复原,并在复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以使之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及使用习惯。
徐寅岚徐寅岚
关键词:花器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枝材图库”的创建——从日本《诗经名物图解》到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被引量:7
2019年
木本枝条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创作最为重要的元素。在传统插花有了一定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木本枝条的市场供应缺口正逐渐成为限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全面复兴的瓶颈。生产者缺少对市场需求的认知,创作者缺少正常的获取途径,这中间需要一座桥梁搭建起双方沟通的平台。创建“枝材图库”就是搭建一座桥梁,以此对传统插花市场供应链即枝材库实体建设做出指导。《诗经》中的植物被记录于周初至春秋中叶,几乎全部为中国本土的原生植物,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某些象征意义早已为中国人所共知,并达成共识。用这些植物来创作插花作品,其“传统插花”的意味必将大大提升。《诗经》中有木本植物70余种,以日本江户时期彩图册页《诗经名物图解》之“木部”中的木本植物古画为基础、查找原文、参考《诗草木今释》和《诗经植物图鉴》确定名称、撰写介绍、总结其内涵及象征意义、在“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搜索照片与《诗经名物图解》中的古画形成对照、按植物的最佳观赏部位排序,同时兼顾生产者所需,将每种植物的经济价值呈现,利于组织生产。从古画中来,到照片中去,查阅者“从图像到图像”,能够直观感受到每种植物的色彩、形态、质感、韵味。
徐寅岚
关键词:民俗艺术《诗经》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性研究
论文对有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后,针对“民族特性”进行专题研究,以期认清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殊价值,指引中国当代插花艺术的发展方向。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梳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从起源到形成的过程;总...
徐寅岚
南京市城市广场公共休息设施设计的研究
《南京市城市广场公共休息设施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南京市建设系统2009年科技项目计划《南京市城市建设中公共休息设施设计的研究》,由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寅岚在导师高祥生教授的指导下完成。   为了对现有南京市城市广场公共...
徐寅岚
关键词:城市广场心理需求
中式住宅景观中植物对场所精神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植物作为景观设计要素之一,因为人的移情作用而被赋予了一定的风格与性格,能表达特定的场所精神。根据中式审美的特点,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植物的审美取向,分析当代中式住宅景观的新特点与受众群体的特征,提出用中式植物表达中式住宅景观的设计风格和场所精神的方法与境界,开拓以植物主题引领住宅设计风格的新思路。
徐寅岚高祥生
关键词:植物性格景观移情中式住宅
回归
2014年
位于四牌楼校区西北角的梅庵,是我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读硕时最常去的地方。这里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不及南大门附近热闹非凡,实乃一个可供人清静读书的好去处。从中大院出来,跨上自行车,在一串清脆的车铃声中穿过大礼堂前碧蓝色的涌泉池,往西北方向的体育场而去。沿着老体育馆走到尽头,左拐进入一条幽深的小路,便来到六朝松的脚下。苍劲的六朝松像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虽然树干已经中空,但仍然依靠支撑物笔挺地伫立着。它历经沧桑,树皮上布满深深的沟壑,似老人脸上饱经风霜的皱纹。是啊,它用它那慈祥的目光深情地凝视着这块千百年来学泽绵延的土地,在书香浸润中年复一年地吐露出苍翠的新芽,郁郁葱葱地走过风风雨雨,见证历史变迁。它的身躯干瘦、道劲。
徐寅岚
关键词:南大门支撑物画中见证历史院系调整
论宋代文人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的优选被引量:4
2021年
传统插花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界普遍认同宋代插花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用"兴盛""鼎盛"甚至"极盛"等词汇来表达其重要性。这些词汇未能明确点出宋代插花艺术最大的成就,那就是由具有新特征的文人阶层完成了对发展至宋的各种插花风格的筛选,优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并且借助文人阶层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而影响当时的其他阶层乃至后世。新兴的文人阶层按照他们的审美追求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优选出了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以文人审美为主导,托物寓情为手法,线性枝条为骨架,自然构图为法则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徐寅岚
关键词:宋代文人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当代传承新局面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南、北、中三个地区的三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组织,引领着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一步一个脚印地传承下去。响应习近平主席"品牌走向世界,绿色拥抱全球"的号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未来不可限量。
徐寅岚
关键词:传承
探析二十四节气传统禅意插花艺术
2020年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禅意插花艺术相结合,自然、节气、季节、天地与人的情感思想相结合,让插花艺术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让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弥漫着花香、花语、花道。二十四节气传统禅意插花艺术能够带来视觉上的形态美;能够寄托情感,抒展情怀;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归属感、自豪感。
戴晔姜祺文徐寅岚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诗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