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芬

作品数:8 被引量:21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生态风险
  • 3篇生态风险评价
  • 2篇灾害
  • 2篇自然灾害
  • 2篇风险源
  • 1篇单元格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城市
  • 1篇地级以上城市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易损性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中国自然灾害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功能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2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徐丽芬
  • 7篇许学工
  • 4篇卢亚灵
  • 3篇颜磊
  • 3篇马禄义
  • 2篇马宗文
  • 1篇黄凤荣
  • 1篇蒋洪强
  • 1篇文世勇
  • 1篇赵冬至
  • 1篇吴彤
  • 1篇包春霞
  • 1篇朱高儒
  • 1篇黄季夏
  • 1篇罗涛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灾害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GWR的中国地级城市SO_2年均质量浓度模拟被引量:3
2014年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研究很多,但是以空间位置为拟合参数,对空气质量进行回归模拟的研究较少。以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SO2年均质量浓度为因变量,分别应用普通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模拟SO2年均质量浓度,其中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考虑了空间位置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回归参数。回归的自变量指标体系包括气象要素(多年平均温度、光照、降水)、植被覆盖(NDVI)、地形要素(坡度、坡向、起伏度)、人为因素(GDP、能源消费)几个方面。由于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温度、日照、降水、NDVI表征的气象植被综合指标,高程、坡度、起伏度表征的地形综合指标,和GDP、能源消费表征的人为因素综合指标。用3个综合指标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模拟。普通回归结果较差,其r2为0.11,矫正的r2为0.10;GWR模型模拟结果相对较好,其拟合优度显著提高,r2为0.66,矫正的r2为0.47。因此,地理加权回归适合进行此类拟合,普通线性回归不适合。通过对比地理加权回归模拟的各个城市的拟合优度,发现年均质量浓度数值较高的地区拟合效果较差,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北和南部部分地区。与基于机理的模型相比,GWR模型和其各具优缺点,GWR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数据及其格式化要求低,计算机软硬件条件要求低,运算速度快等。
卢亚灵蒋洪强黄季夏徐丽芬
关键词:地级以上城市SO2
基于海平面上升的辽东湾绥中海岸侵蚀危险度评估被引量:6
2015年
辽东湾绥中海岸侵蚀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因面临海岸侵蚀的较高危险性,促使绥中沿海地区海岸侵蚀灾害危险性研究备受关注。海平面上升被认为是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危险度的重要自然因素。利用Bruun法则对辽东湾葫芦岛的绥中岸段海岸侵蚀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海平面上升高度数据,结合基于海平面上升的岸线后退计算模型,在GIS平台下,得到绥中岸段现状及未来100年内的海岸侵蚀灾害危险度空间分布结果。研究成果显示绥中岸段在2009-2012年期间基于海平面上升的岸线蚀退权重约为21%,但是,在未来100年内,基于海平面上升的海岸侵蚀宽度可能超过176 m,海平面上升而对岸线蚀退的贡献权重增加到约为32%,大部分地区呈现明显的强侵蚀和严重侵蚀状态。因此,基于未来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侵蚀危险度预测对海岸侵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包春霞文世勇徐丽芬吴彤赵冬至黄凤荣许学工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
陆地表层系统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近十几年来,过程研究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陆地表层系统的复杂性为地理过程研究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进展的关键之一。该文概述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并综述相关综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格局—过程综合、时—空过程综合、不同地理要素过程综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过程研究在方法上的三大难点,即人为-自然相互作用的辨识与定量化方法、模型综合与选择、尺度转换。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以及相关学科与技术的发展为自然地理过程研究带来了机遇。总之,陆地表层系统自然地理过程研究方法呈微观化、层次化、现代化、模型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而且方法的创新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徐丽芬许学工
中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以全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为基础,选择风险源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冰雹、大风等10种风险源的不确定性对风险值计算的影响,以及风险值对风险源分级的敏感性。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全国范围内10 km×10 km的栅格进行逐一分析。在每个栅格的模拟过程中,首先设定数据分析的不确定性,然后按照风险源等级划分的频数统计设定风险源分级模拟值的概率分布,利用全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公式,对栅格的风险值进行模拟;同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求解风险值对风险源分级的敏感性,通过方差贡献求得模拟风险值对所有风险源的敏感性结构。设定50%和25%两个水平分别表征高不确定性和低不确定性,模拟次数设置为104次,结果显示:1)模拟风险的平均值与风险计算值接近,两者之比多数介于0.95-1.05之间,但不同风险分区的性质会存在差异;2)风险最大模拟值普遍高于风险计算值,但除青藏区外多数风险最大模拟值与风险计算值的比例仍集中在1.0-1.5之间;3)全国范围内,风险最敏感的3个主要风险源为干旱、洪涝以及滑坡和泥石流。
马禄义许学工徐丽芬
关键词:蒙特卡洛模拟
中国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9
2011年
进行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旨在探讨大尺度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实施评价,为生态系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提供科技支持。选择10种自然灾害作为生态风险源,22种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并考虑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在各单项灾害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制图。评价结果显示,从诸种自然灾害风险源叠加的综合生态风险看,生态系统高、中风险等级的比例占全国面积的45%,中国生态保护、风险防范任重而道远。建立适应性的防灾减灾和生态风险防范机制,合理利用和保育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许学工颜磊徐丽芬卢亚灵马禄义
关键词:生态风险综合评价风险源自然灾害
环渤海五省市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4
2012年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地理学、生态学、环境风险评价等领域的综合交叉点。对生态风险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状况,从而降低生态风险,改善人地关系。环渤海地区是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典型区域。本文参考美国环保署(USEPA)的框架,根据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的分级排序思想,评估环渤海五省市的单项及综合生态风险值。采用生态资产表征生态终点,进行风险受体的损失度量;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加权叠加的方法,进行受体环境的脆弱性评价;基于土地利用和植被斑块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易损性。结果表明:海陆交错带、山地丘陵区和城市是典型的高生态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水热、植被状况好、灾害频次低的平原和部分丘陵地区。对于高风险的区域,做好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卢亚灵徐丽芬马宗文颜磊许学工
关键词:生态风险易损性
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方法--以渤海湾沿岸为例被引量:137
2012年
谢高地等的生态服务功能当量研究成果,在国内被广为应用。鉴于当前许多研究中直接引用而忽视区域差异的现象,本文旨在探索一套精度较高的基于当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进而应用于今后大、中尺度多时间序列的评价。修订方法可总结为:(1)以农田为基准的地区修订,采用研究区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全国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比值作为地区修订系数,将"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修订为"研究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考虑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用生物量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作进一步的修订;(2)基于植被覆盖度的单元格修订,采用NDVI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系数,对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进行逐单元格修订。实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从全国—地区—单元格逐级降尺度的修订,以保证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在不同尺度下的可比性,亦能充分显示出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最后以渤海湾沿岸为例,采用该方法对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变化进行了相对评估,并采用敏感性指数方法进行了检验。本方法较适用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可以检测出区域内部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度差异和时空变化。
徐丽芬许学工罗涛朱高儒马宗文
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植被覆盖度
基于自然灾害的北京幅综合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10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险源评价从单一风险源扩展到多风险源,风险受体从单一受体发展到多受体,评价尺度也从种群、生态系统扩展到区域和景观水平。但总体说来,对多风险源、多过程的多个生态系统层次的风险评价尚不成熟。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干燥度分布图、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以及8种自然灾害风险源频率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植被类型图、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分布图等数据,基于ArcGIS 9.2平台,综合考虑生态的脆弱性,风险源的发生频率,受体的暴露水平、危害程度等,对多风险源、多个生态系统综合的北京幅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对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探讨。评价结果显示:(1)高风险区主要为本区环渤海湾沿岸,包括天津市,河北唐山、沧州,山东滨州、东营、潍坊等沿海地带;以及本图幅西部、北部的太行山地,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及图幅西部的山西、河南部分地区;(2)较低生态风险区所占比例较高,达42.55%,可见降低生态风险有很大的潜力;(3)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尤其是在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将会导致沿海地区生态风险更高。
徐丽芬许学工卢亚灵颜磊马禄义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脆弱性风险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