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世梁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藏语
  • 4篇元音
  • 2篇音高
  • 2篇上古
  • 2篇上古汉语
  • 2篇古汉语
  • 2篇汉语
  • 2篇藏文
  • 1篇言语社区
  • 1篇音变
  • 1篇游牧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类型
  • 1篇语言识别
  • 1篇语言系统
  • 1篇语言学
  • 1篇语音
  • 1篇语音研究
  • 1篇语音演变
  • 1篇元音高化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作者

  • 10篇徐世梁
  • 1篇徐世栋

传媒

  • 3篇语言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语言研究
  • 1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 1篇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牧民族的语言与农耕民族的语言被引量:2
2018年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社会类型、语言系统和语言发展模式上有显著差异。游牧民族的语言中词汇一般以多音节词为主,音节界限模糊,有元音和谐与重音,词汇中关于畜牧文化的词较丰富,语序符合SOV型语言的典型特征,形态变化丰富,语言发展模式是分化式的。农耕民族的语言一般以单音节词为主,音节界限明确,有声调,词汇充分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色,语序符合SVO型语言的典型特征,形态变化较少,语言发展模式是同化式的。就中国境内的语言来说,北方的阿尔泰语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的语言,南方的壮侗语具有农耕语言的典型特征,藏缅语中一部分接近阿尔泰语,汉语、苗瑶语和另一部分藏缅语接近壮侗语,但很多语言现象在地理上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状态。游牧民族的社会系统和语言系统总体上处于一种相对封闭和稳定的状态,农耕民族的社会系统和语言系统总体上处于一种相对开放和活跃的状态。语言类型的差异可以从社会类型的差异得到解释。
徐世梁
关键词:游牧农耕语言类型
无声调藏语的习惯音高和有声调藏语的连读变调被引量:4
2015年
有声调藏语一般都有连读变调,而且类型比较一致,多音节词一般都符合"前不降后不低"的模式。无声调藏语词汇一般都有一种习惯音高模式,多音节词多为"前低后高"模式。无声调藏语这种多音节词的习惯音高模式很可能是有声调藏语中多音节词连读音高模式的基础。
徐世梁
关键词:藏语声调连读变调
瞿昙寺衰落原因分析
2010年
瞿昙寺是明朝在西北地区支持、利用藏传佛教的典型,明王朝不仅封授了其许多很高的头衔,还确定了其区域性政教合一的统治。然而到了清朝,瞿昙寺的势力渐渐被削弱,并最终被取缔其政教合一的统治,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也日趋下降。笔者拟从五个方面分析瞿昙寺衰落的历史原因。
徐世栋徐世梁
关键词:政教合一藏传佛教
从音变过程看上古汉语与藏语的元音对应被引量:1
2007年
汉藏同源词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材料,本文将上古汉语与藏文及藏语北部方言之间的元音对应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上古汉语和藏语北部方言的对应更密合,结合元音音变过程,可以更合理地解释上古汉语与藏语之间的元音对应情况。
徐世梁
关键词:元音上古汉语
卓仓藏语语音研究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青海省乐都县卓仓藏语的语音系统,及其音变规则、音变过程。全文内容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绍选题意义、理论方法以及卓仓藏族和卓仓藏语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借鉴汉语音韵和方言研究中的方法,制...
徐世梁
关键词:藏文语音演变
文献传递
从乐都方言看元音对声母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音节的独立性以及音节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影响、制约是汉语音系的基本结构格局和音变机理,其在汉语音系的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韵母中的元音对声母系统演变的影响是其表现之一。乐都方言中声母格局的形成与韵母中舌尖元音、及半元音υ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徐世梁
关键词:元音声母
卓仓藏语中的元音高化和高顶出位被引量:3
2014年
元音高化和高元音的高顶出位是元音变化的重要方式,在汉语方言和民族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属于安多藏语农区话的卓仓话中,高元音i、u高顶出位,主要变为央元音、舌尖元音或唇齿半元音,少数变为复元音。这一音变拉动半高元音在部分环境中高化,有些也出现高顶出位的音变:前半高元音主要是舌尖化,复元音化的音变刚刚萌芽,后半高元音部分唇齿化,部分舌尖化,部分裂化为各种带u介音的复元音。低元音也开始高化,但音变才刚刚开始。
徐世梁
关键词:元音高化舌尖化
语言识别的语言学标准是什么?--有关“语言关系”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
2012年
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语言学家在识别语言方面过于保守,美国语言学家Jamin Pelkey以互懂度为标准把他在云南描写的24种民族语言定义为独立的语言,并且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承认。Walter Shearer虽然认为互懂度是识别语言的最终标准,但指出测度互懂度的技术还不成熟。孙宏开此前结合中国境内语言和民族的复杂关系,综合考虑语言结构标准和政治社会因素,提出了在我国进行语言识别的原则和标准。与西方学者不同的是,他非常重视分析、比较语言结构与周围语言之间的同异在语言识别中的作用。互懂度实际上是以语言系统的差异大小为基础的,必须落实到语言系统的比较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代语言已经在语言系统、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至少可以为语言识别提供两个可以参考的标准:语言系统的异同和对言语社区的认同。语言识别工作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语言学家应当积极利用这些成果,立足于严谨、科学的研究,推动有关"语言关系"问题的讨论。
徐世梁
关键词:语言识别语言系统言语社区
藏语和上古汉语中与ω元音相关的音变过程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藏文中的高元音i、u在藏语北部方言大多变为后高元音■,这使北部藏语的元音格局与藏文和其他藏语方言大不相同。北部藏语与上古汉语在元音系统、元音与韵尾的配合格局等方面十分接近,基于前人对上古汉语内部音变过程的研究,文章作出推测:上古汉语早期阶段的**i、**u元音在多数韵尾前面变成*,这是上古汉语内部的重要音变之一,北部藏语与上古汉语的接近正是由于它们经历了相近的音变过程。把藏语和上古汉语中与■元音相关的音变过程联系起来观察,可以为上古汉语元音的研究、原始汉藏语元音的拟测等提供参考。
徐世梁
关键词:藏文上古汉语元音
《左传》中的“贰”及其历史语境被引量:1
2018年
《左传》中的"贰"主要有表"副"和表"改变原有的依附关系,建立新的依附关系"两种用法。研究者对于后一种用法有着多种解说,存在较大争议。究其原因,除了《左传》中"贰于X"格式本身比较特殊外,更重要的是研究者没有对"贰"所依赖的特殊历史语境给予足够关注。西周时期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模式,权力和资源层层下封,王、诸侯、卿大夫等不同阶层之间以朝聘会盟、策名委质等礼仪形式建立依附关系,约定权力和义务,依附关系的建立与改变是"贰"使用的特定历史语境。秦汉以后的社会结构和组织模式已经大不相同,社会观念也随之改变,后世语言中无法找到能够与"贰"的语义精确对应的词语,研究者的分歧也由此产生。历史文本的理解和相关词语的训释,一定要结合文本产生时代的历史语境。
徐世梁
关键词:《左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