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章晓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伊维菌素
  • 9篇菌素
  • 6篇色谱
  • 6篇相色谱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4篇液相
  • 4篇液相色谱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内酯
  • 3篇鲫鱼
  • 3篇木香
  • 3篇木香烃内酯
  • 3篇活性
  • 3篇肌肉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21篇彭章晓
  • 9篇吴昊
  • 9篇江敏
  • 9篇王彦
  • 8篇阎超
  • 5篇何琳
  • 3篇杨李
  • 3篇王桂明
  • 3篇章雪
  • 3篇温元元
  • 2篇黄央央
  • 2篇况媛媛
  • 2篇谷雪
  • 1篇周君裔
  • 1篇李栋
  • 1篇胡鲲
  • 1篇李利
  • 1篇薛云
  • 1篇余根鼎
  • 1篇黄旭雄

传媒

  • 3篇分析化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第19届全国...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色谱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2009年上...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实验室用提纯过硫酸钾的装置
一种实验室用提纯过硫酸钾的装置。它包括溶解槽和可编程温度控制器,其特征溶解槽由两内侧壁之间上、下管道连通的左、右溶解槽构成,左溶解槽内置由固定在把手架中部处的过滤板及固定在把手架下端端部处的结晶板形成的结晶提取篮,左、右...
江敏余根鼎邢斌屈锐任治安何琳吴昊彭章晓黄央央李利胡文婷卢柳
文献传递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机理探究被引量:19
2014年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谱与对照组细胞代谢谱,模型参数为:R2 Ycum=0.988,Q2 Ycum=0.964。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值大于1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用t检验进行单位分析,选择t<0.05(VIP>1)的代谢物作为羽扇豆醇作用组的生物标志物,得到琥珀酸、磷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11种代谢差异物。结合羽扇豆醇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1期这一现象,推测羽扇豆醇可能是主要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辅酶A的生成和底物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本实验从代谢组学角度为乳腺癌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史栋栋况媛媛王桂明彭章晓王彦阎超
关键词:羽扇豆醇细胞乳腺癌SQUARESDISCRIMINANT
木香烃内酯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研究了木香烃内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木香烃内酯(0,2,4,8μg/m L)作用于MCF-7细胞后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MTP)的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分析加药组与未加药组的代谢差异物。结果表明,木香烃内酯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能够促使ROS含量升高;MTP在2μg/m L木香烃内酯作用时升高,在4和8μg/m L时显著下降;基于GC-TOF/MS的细胞代谢组学研究,最终发现15种代谢差异物。基于上述结果,推测木香烃内酯通过引起ROS含量升高、MTP降低,扰乱线粒体的正常功能,进一步阻碍TCA循环,抑制ATP合成,扰乱了细胞内代谢物的平衡,并引起位于膜间隙的凋亡相关蛋白释放,最终导致MCF-7细胞的凋亡。
王桂明史栋栋彭章晓鲁阳芳谷雪王彦闫超
关键词:MCF-7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
伊维菌素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
伊维菌素(IVM)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在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鲫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的给药方法研究IVM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三种给药剂量研究IVM对鲫鱼的毒理作用,以期为该...
彭章晓
文献传递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木犀草素抑制MCF-7细胞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将代谢组学的方法结合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木犀草素作用于MCF-7细胞的作用机理。细胞活性实验验证,木犀草素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GC-TOF/MS对加药细胞和未加药细胞代谢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进一步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结合木犀草素将细胞周期抑制在S期(Synthesis),推测木犀草素通过阻碍核酸代谢中的磷酸戊糖途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史栋栋王桂明况媛媛彭章晓王彦谷雪阎超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MCF-7细胞细胞周期木犀草素
伊维菌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其水生态风险被引量:11
2008年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渔药,在国外被广泛用于鲑鱼、海鲷养殖中的海鲺防治,国内主要用于防治淡水鱼养殖中的各种寄生虫病,其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伊维菌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现状,并就其水生态风险进行评估。
江敏彭章晓吴昊胡鲲黄旭雄
关键词:伊维菌素水产养殖
“清热、解毒、散结”类中药抗乳腺癌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药理机制研究
乳腺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人数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传统医学认为:“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的清热解毒散结法,是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在检索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蒲公英...
彭章晓
关键词:乳腺癌中药成分药理机制抗癌活性
文献传递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1
2008年
研究了新型消毒剂溴氯海因(BCDMH)在水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BCDMH对4种不同生态位水生生物(发光菌、小球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BCDMH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为3.74(25℃),在水环境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0×e-k·t,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k值为0.3577,半衰期为1.72d.2)pH6~9时,pH值越低BCDMH降解越快,碱性条件对其降解有显著抑制;自然光照和曝气有利于BCDMH的降解.3)BCDMH对斑马鱼的96hLC50=3.68mg·L-1,属高毒;对大型溞的24hLC50=1.44mg·L-1,属高毒;对小球藻的96hEC50=4.15mg·L-1,属高毒;对发光菌的1hEC50=0.62mg·L-1,属极高毒.
江敏吴昊罗春芳黄央央彭章晓
关键词:溴氯海因降解水生生物急性毒性
蒲公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的GC-MS分析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考察蒲公英提取物对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蒲公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比较蒲公英水提物、醇提物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MCF-7增殖的影响;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具有抑制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部位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蒲公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MCF-7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体外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2.95%、93.59%,蒲公英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氯仿部位抑制MCF-7的增殖,且抑制作用高于醇提和水提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促进MCF-7的增殖。从蒲公英氯仿提取物中鉴定出80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8.07%。结论:蒲公英氯仿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蒲公英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拓展了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章雪温元元彭章晓王彦阎超
关键词:蒲公英MCF-7抗肿瘤气相色谱质谱
木香药物组合物及其医药用途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木香药物组合物及其医药用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由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木香挥发油和药物制剂,以及它们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用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挥发油和药物制剂中...
阎超彭章晓王彦温元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