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磊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儿童
  • 3篇血细胞
  • 3篇预后
  • 3篇综合征
  • 3篇抗体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溶血
  • 2篇新生儿溶血病
  • 2篇血型
  • 2篇血型抗体
  • 2篇预后分析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病
  • 2篇噬血细胞
  • 2篇噬血细胞综合...
  • 2篇死胎

机构

  • 15篇四川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6篇彭磊文
  • 5篇崔亚利
  • 4篇柳晓琴
  • 4篇李文胜
  • 4篇沈川
  • 4篇江咏梅
  • 4篇段义飞
  • 3篇甘春玉
  • 2篇刘婷
  • 2篇余林
  • 2篇凤婧
  • 2篇常莉
  • 2篇陈剑
  • 2篇刘芳
  • 2篇朱凯
  • 2篇赖春奇
  • 1篇黄超
  • 1篇曾蓉
  • 1篇王月芳
  • 1篇陈岚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去除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全血标本中wBC对RBC的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影响,规范G6PD测定标本的前处理过程。方法选择2010年9月8日至10月27日因高胆红素血症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新生儿49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全血样本4mL,平均分为2份,分别按照是否洗涤WBC分为洗涤组(n=49)和未洗涤组(n=49)。采用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血样的RBCG6PD活性,wBCG6PD活性以及RBC溶血液中的WBC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考察血样中wBCG6PD活性对RBCG6PD活性测定的影响(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未洗涤组血样的RBCG6PD活性中位数[1096U/L,(137~2512)U/L]明显高于洗涤组为[861U/L,(94~2357)U/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93,P〈0.01);两组RBCG6P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性(r=0.963,P〈O.01)。将RBCG6PD纳入回归方程:y=0.895z-83.365,y为洗涤组RBCG6PD的原始结果,z为未洗涤组RBCG6PD的原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洗涤WBC前、后,RBCG6PD活性的偏回归值(6)分别为0.895与-83.365,相关关系密切(r2=0.927,df=47,F=592.797;P〈0.01)。结论全血标本中WBC的存在,使RBCG6PD活性检测值偏高,可能造成处于临界值的G6PD缺乏症漏检。临床进行血液标本RBCG6PD活性测定时,应尽可能清除WBC,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数据。
赖春奇黄超杜泽丽陈琪陈岚王月芳叶蕾彭磊文张鸽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白细胞
多次宫内死胎史提前分娩与早期换血治疗复杂Rh血型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被引量:2
2013年
妊娠期间,由于母胎的ABO、Rh血型及其他血型的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m,HDN),严重时可导致死胎或习惯性流产。在我国,Rh血型系统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仅次于ABO血型系统,以RhD血型不合引起的HDN最为严重。在孕期如不能及早做出诊断,并积极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可致宫内死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或死亡。
彭磊文朱凯余林凤婧陈剑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抗体筛查换血治疗
西南地区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180例分析
目的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不断改进,长期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仍然是0~14岁儿童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儿童白血病的分布特征具有地域性,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南地区儿童白血...
彭磊文刘家卓杨先军赖春奇江咏梅杨惠
文献传递
儿童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84例继发性HLH患儿的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结局。结果 84例患儿中,63例(75.0%)为感染性,其中EB病毒(EBV)感染45例,11例(13.1%)为免疫性,10例(11.9%)为血液肿瘤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100%)、肝肿大(83.3%)、脾肿大(67.9%)、淋巴结肿大(59.5%),其次为皮肤瘀斑(26.2%)、皮疹(19.0%)、消化道症状(15.5%)及神经系统症状(9.5%)。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两系及以上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肝酶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铁蛋白升高及NK细胞数量减少为主,73.8%的患儿骨髓查见噬血现象。84例患儿中放弃治疗4例,好转58例,死亡16例,失访6例,3年累积生存率为77.2%±5.1%,不同病因组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与存活患儿的年龄、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LDH>2000U/L及ALB<30g/L是HLH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儿童继发性HLH由多种病因所致,以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多样,进展迅速,血清白蛋白和LDH水平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常莉崔亚利彭磊文刘婷刘芳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继发性儿童预后
中国西南地区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大样本量回顾性研究
彭磊文江咏梅赖春奇
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的抗干扰性能研究
目的 对日本SYSMEX 公司生产的CS-5100 全自动血凝仪的抗干扰能力作试验研究.方法 1、干扰性实验 使用由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提供的干扰试剂检测盒,将血红蛋白、乳糜、胆红素F、胆红素C 按100 %、90 %…...
廖萍周文杰于凡彭磊文
尿液分析中鳞状上皮细胞对诊断妇女尿路感染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尿液中鳞状上皮细胞对妇女尿路感染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12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妇科及产科患者14 400例的尿液标本,根据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将患者分为0-25/μl组、25-50/μl组、50-100/μl组及>100/μl组,对其仪器检测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尿液检测白细胞阳性标本为3457例,检测总阳性率为24.0%.4组检测结果假阳性率(FPR)分别为5.58%、43.85%、65.22%和74.51%.结论 进行妇女尿液分析时应充分重视鳞状上皮细胞对白细胞结果的干扰,避免发生FPR结果,提高诊断准确率.
张玲玲彭磊文江咏梅曾蓉张霞
关键词:尿分析上皮细胞妇女尿道炎
多重RT-PCR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及其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患儿融合基因检测的阳性情况,评估不同融合基因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341例采用多重RT-PCR检测融合基因的初发ALL的结果,采用χ2检验和生存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融合基因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累积生存率等特点。结果所有ALL患儿的融合基因阳性率为35.2%(120/341),其中TEL-AML1 69例,E2A-PBX1 16例,BCR-ABL 16例,MLL相关基因10例,HOX11L2 5例,SIL-TAL1 4例。不同融合基因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2,P〈0.05),TEL-AML1和E2A-PBX1多见于≤5岁的患儿;BCR-ABL、MLL相关基因和SIL-TAL1则多见于〉5岁的患儿。BCR-ABL、MLL相关基因及SIL-TAL1阳性患儿初诊时WBC计数较高,且易于出现严重肝脾及淋巴结浸润(χ2=27.657,45.822,P〈0.05)。不同融合基因组,形态学和免疫分型也存在差异(χ2=31.333,P〈0.05),TEL-AML1、E2A-PBX1和BCR-ABL主要见于B-ALL,HOX112和SIL-TAL1主要见于T-ALL,而MLL相关基因则在两者中均有表达。生存分析显示,B-ALL患儿BCR-ABL和MLL相关基因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χ2=15.368,P〈0.05),T-ALL各组的累积生存率无明显差异(χ2=1.592,P〉0.05)。结论融合基因检测是儿童ALL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标记,融合基因不同,其临床特征、诊断分型及预后转归具有差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190-195)
常莉刘芳彭磊文刘婷江咏梅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融合基因预后
78例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病因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临床特征及病因、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儿童HLH患者临床特征,计算各类病因HLH的发生率及总生存率.结果:78例HLH患儿以感染因素最多见(70.5%),其中EBV感染高达...
彭磊文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症EB病毒感染儿童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临床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SMART-6500化学发光检测平台针对抗可提取物核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的定量检测性能。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系列文件的要求,分析SMART-6500化学发光检测平台检测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和方法学对比等性能指标。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物质(NIBCS代码:15/174)对抗dsDNA抗体检测项目开展量值溯源研究。结果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和批间精密度CV分别处于2.16%~6.67%和4.70%~12.71%;线性范围R值处于0.9926~0.9980;方法学对比显示所有检测项目的总符合率均大于90%。抗dsDNA抗体国际标准物质经SMART-6500检测结果为24.67U/mL。结论SMART-6500化学发光检测平台在检测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时,表现出良好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因此可满足免疫临床对于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定量检测的需要。
柳晓琴崔亚利崔亚利沈川甘春玉段义飞彭磊文
关键词:化学发光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性能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