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黔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师范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审美
  • 4篇美学
  • 2篇原始宗教
  • 2篇宗教
  • 2篇历史生成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修养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化
  • 1篇心态
  • 1篇信仰
  • 1篇修养
  • 1篇一画论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教
  • 1篇艺术
  • 1篇逸品
  • 1篇意境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原始巫术

机构

  • 11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张黔
  • 1篇劳承万

传媒

  • 3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东方丛刊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诚:从事神心态到审美心态
2004年
诚是先秦儒家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个概念最初并不是一个美学概念 ,而是一个神学概念。诚的发展 ,是从事神心态开始的 ,经由事人心态转入到审美心态 ,同时诚也由人的心态发展成一种本体。在先秦儒家 ,诚这个概念 ,还留有事神心态的影子 ,但主要是事人心态、审美心态与本体之诚这三者的统一。从事神心态发展到事人心态 ,其历史的继承性表现为谦、敬、信等内容 ,其否定性则表现在 :由对交往对象的畏惧发展为对对象的亲近。从事人心态发展为审美心态 ,既保留了事人心态中的与对象的亲近 ,也保留了事神心态中对象的虚幻性这一特点。在原始宗教失去其主导地位之后 ,审美之诚充当了主体之诚通往本体之诚的必经之路。
张黔
关键词:审美心态原始宗教
贯通古今,融汇中西——评《感应美学》
2001年
劳承万张黔
关键词:书评文艺美学
李可染对“意境”的误读被引量:3
2004年
“意境”是李可染的艺术观中最核心的概念。李可染认为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是客观美的集中展现与画家理想的实现。李可染所说的“意境”与一般所理解的“意境”有别,其“意境”实际上是典型形象或意象,而缺乏传统意境论所强调的超越性和终极性追求。这种误读客观上起到了限制李可染衰年变法的作用,阻碍李可染进入山水画的自由王国。
张黔
关键词:李可染意境误读山水画
石涛“一画”论的美学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关键。"一画"首先是一个本体性概念,它具有根源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张黔
关键词:石涛美学意义绘画艺术本体论
神道之文如何通向审美之文
2003年
“文”获得审美意义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最初的神之文到天命之文,再到天道之文,文的审美意义日益凸显。在神之文中,虽然包含着一个人赋予文以意义的事实,但人并无此自觉。在天命之文中,这一人赋予文以意义的过程已经很明显。文与天命之间的象征关系,具有一种潜在的审美关系。随着天命之文中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性因素的弱化,这种潜在的审美意义逐渐显现出来。在天道之文中,文既是天道的客观显现,同时又是观道之人的主观发现,而这种天人合一的过程又是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过程,这时文和美才对应起来,成为审美之文。
张黔
关键词:天道审美
非主流美学与康德美学
2002年
非主流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非意识形态性 ,它所研究的是作为私人活动的审美活动 ,是与真、善区别开来的美 ,即纯粹美。康德美学中的自由美就是非主流美学所说的纯粹美 ,但康德认为纯粹美并不是审美理想 ,崇高和附庸美都高于自由美 ,这使得其美学从总体上讲仍然属于主流美学。非主流美学要从康德美学中吸取营养 ,从形式性、非功利性、非概念化等方面突出其美的纯粹性 ,和认识论美学、功利论美学等划清界限 ,并寻求在民间而不是官方建立起其影响。
张黔
关键词:非主流美学康德美学非主流意识形态审美活动纯粹美认识论美学
通往“另一世界”之途:审美的历史生成
人类很早以前就有了对"另一世界"的追求,审美的历史发生与这种精神追求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提出这些问题:我们的来源何在?我们要归宿何处?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界?是什么使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
张黔
文献传递
通往“另一世界”之途:审美的历史生成
2004年
人类很早以前就有了对“另一世界”的追求,审美的历史发生与这种精神追求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提出这些问题:我们的来源何在?我们要归宿何处?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界?
张黔
关键词:审美观原始巫术原始宗教宗教信仰道德修养
心理化——实践美学发展的一条线索
2005年
实践美学在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上有一条将美心理化的发展线索:早期的“一个本体”期间,“实践”就已经具有强烈的主观化色彩;中期的“两个本体”期间,情感本体被彰显,从而与实践本体分庭抗礼;而在实践美学的最新发展中,“新实践美学”将“根源”与“本质”从抽象的“本体”中分离出来,直接从情感的角度来探讨美的本质。
张黔
关键词:实践美学心理化
"逸品"审美理想的终结被引量:1
2005年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率先对明清以来的文人画进行批判,画坛领袖继之在美术理论方面积极回应,绘画的科学化倾向自此以后成为二十世纪主流,与此同时中国画题材和主题发生重大变革,这在新中国成立后表现尤其突出,加上改革开放之后商品经济的蓬勃兴起,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逸品"审美理想走向了终结。
张黔
关键词:审美理想终结中国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