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成像
  • 8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加权成像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加权
  • 3篇弥散加权成像
  • 3篇脑白质
  • 3篇脑白质疏松
  • 3篇脑白质疏松症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白质
  • 3篇白质疏松
  • 3篇白质疏松症
  • 3篇MR扩散
  • 3篇MR扩散加权
  • 3篇MR扩散加权...
  • 3篇波谱

机构

  • 1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作者

  • 13篇张雪峰
  • 11篇王颖
  • 4篇王琦
  • 3篇李俊林
  • 2篇牛广明
  • 2篇欧阳雪晖
  • 2篇肖来柱
  • 2篇苏岩
  • 1篇李星智
  • 1篇郭亚茹
  • 1篇王春雷
  • 1篇郭雅茹
  • 1篇高洁
  • 1篇陈文会

传媒

  • 7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2010年
MRI是乳腺肿瘤影像检查技术中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较高的检查方法,结合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准确掌握和应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探讨MRI在乳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各种成像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磁共振各成像新技术的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高洁王颖张雪峰
关键词:乳腺良恶性病变MRI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尿路造影对诊断输尿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对输尿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58例输尿管病变的MR表现。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病变50例中,包括输尿管结石2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输尿管癌7例,先天性输尿管囊肿2例和输尿管结核1例;继发性输尿管病变8例中,包括腹膜后纤维化2例,子宫体癌2例,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子宫内膜样癌术后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和医源性输尿管损伤2例。MRI和MRU证实,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梗阻断端呈杯口状或鸟嘴状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断端多为盲端;输尿管炎性狭窄为渐进性节段性管腔变细;输尿管癌多为突然截断或偏心狭窄伴局部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先天性输尿管囊肿的眼镜蛇和晕圈征具有特征性;输尿管结核典型者病变段输尿管管壁均匀增厚并呈环形强化,病肾见多发空洞;腹膜后纤维化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及两侧由纤维团块包绕,将输尿管推向中线;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瘤多为异常信号肿块推移压迫病变段输尿管向两侧移位;此外,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是依据确切的手术史诊断的。结论MRI和MRU相结合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并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王琦李俊林张雪峰郭雅茹欧阳雪晖肖来柱
关键词:输尿管病变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尿路造影
脑白质疏松症的MR扩散加权成像及波谱研究
目的: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MR波谱(MR spectroscopy,MRS)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表观扩散值 (appar...
张雪峰牛广明王颖
文献传递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鉴别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医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脑胶质瘤。检查使用的磁共振装置为GE Signa 1.5T MR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扫描的平面2-3个,包括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和(或)T2WI。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在读出、相位编码和层面选择三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取两个b值(b=0 s/mm^2,b=1000 s/mm^2)。轴位扫描,成像时间为40 s。采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 2进行图像资料分析,其通过b值条件不同的2帧图像点对点的计算得到每一像素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图像,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及瘤周T2 WI正常表现白质区的弥散测量值(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分级的关系。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区和2组不同病理学级别的肿瘤之间的弥散测量值用多样本比较方差分析方法。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的弥散测量值间的差异应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42例脑胶质瘤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低级胶质瘤(Ⅰ-Ⅱ级)17例,间变胶质瘤(Ⅲ级)16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9例。DWI对肿瘤的各部分能较好的显示。①低(Ⅰ-Ⅱ)级脑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Ⅲ-Ⅳ)级的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Ⅲ-Ⅳ)级胶质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低于低(Ⅰ-Ⅱ)级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P〈0.05)。③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之间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苏岩王颖张雪峰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MR和CT在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脑血管畸形中较常见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烟雾病磁共振成像及CT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文会王颖王琦张雪峰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主动脉夹层的MRI的诊断价值
2004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在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的诊断价值 ,提高对本病MRI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对 32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按DeBaKey分型 ,Ⅲ型 2 0例 ,Ⅱ型 4例 ,Ⅰ型 8例。 32例中MRI均能清晰显示起始部位、病变范围、真假腔血流情况、内膜片。结论 :MRI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 ,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对主动脉夹层能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欧阳雪晖张雪峰王颖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核磁共振成像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64例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肾上腺肿瘤患者64例临床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符合结果。结果 B超和CT及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85%、96%和92%。在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间,CT和MRI具有相对特异的表现。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星智张雪峰王春雷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影像学特征
缺血性脑白质病的MR扩散加权成像及波谱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波谱(MRS)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表观扩散值(ADC)和不同代谢产物比值的变化,探讨LA中脑白质缺血过程中出现的病理、生化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经常规MRI检查诊断为LA患者,及30例年龄相匹配正常脑白质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WI检查,分析病变不同区域ADC值的变化,同时对LA患者进行MRS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比值的变化,比较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病变在ADC值和代谢变化中的差异。结果:LA患者病灶区(双侧侧脑室枕角、体部旁脑白质)ADC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病灶区的NAA/Cr均值明显降低,Cho/Cr均值升高,与正常白质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枕角的NAA/Cr均值低于体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功能成像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症发展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局部代谢的异常。
张雪峰牛广明王颖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弥散加权成像波谱成像
低场的磁共振对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
2004年
目的 :探讨低场的磁共振 (MRI)在椎体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提高对本病MRI诊断的正确性 ,并与X线、CT及ECT比较。方法 :对 6 9例椎体转移瘤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 ,部分病例加用脂肪抑制技术 (STIR) ,17例作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6 9例中 ,肿瘤侵犯腰椎 36例、胸椎2 4例、颈椎 5例 ,骶骨 4例。 132个受累椎体中侵犯椎弓根者 86个 ,同时侵犯棘突者 4 7个 ,椎体形态改变者5 8个 ,椎体周围出现软组织块 4 5例。结论 :MRI敏感性特异性高又能矢状面、冠状面成像 ,可作为重要的筛选手段 ,与X线、CT及ECT相比 ,我们认为是检查椎体转移瘤的最佳手段之一。
张雪峰肖来柱郭亚茹王颖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神经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CT和MRI影像表现,并就二者的优劣进行比较。方法:分析17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并就NFⅠ型与其它神经皮肤综合症、NFⅡ型与常见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肿瘤进行了鉴别。结果:17例神经纤维瘤病中,NFⅠ型6例,NFⅡ型11例。CT显示NF不及MRI,后者能够全面准确地显示病灶分布,病变大小、形态和信号特征以及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特别是MR增强扫描能够显现伴发的颅内小病灶。结论:MRI是目前诊断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优于CT。
王琦李俊林王颖张雪峰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