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闻
- 作品数:18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融合组(n=15)和对照组(n=15)。融合组病人接受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治疗,而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硬通道盲穿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和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融合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融合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技术可以为血肿清除术中硬通道穿刺提供准确的定位,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盲穿治疗。
- 张锋季猛张靖张闻闻孙吉林朱勋王玉海徐亦农
- 关键词:图像融合
- 微创针抽芯法引流脑内血肿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的方法微创针引流脑内血肿时避免治疗增加颅内压(ICP)造成医源性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脑内血肿的患者应用北京万特福德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血肿引流,并向鞘内缓慢注入2ml生理盐水+尿激酶5~10万单位,夹管1~2h开放引流,一般一天可进行1~3次,并运用美国强生公司的Codman MICROSENSORICP Transducer的颅内压监测仪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病例在24~72h血肿基本清除,脑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8例,1例气管切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7例。术后按GOS标准:Ⅲ级5例,Ⅳ级18例,Ⅴ级7例。结论:运用微创针抽吸法可以避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血肿时增加颅内压造成的脑损害以及对脑组织的直接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靖徐亦农张闻闻张发
- 关键词:脑内血肿引流颅内压
- 脑室型探头在进展型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3年
- 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上较常见,其伤后早期意识障碍轻,常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在保守治疗中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颅内压(intraeranialpressure,ICP)进行性增高导致病情突然恶化而失去手术时机最终死亡。近年随着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的认识,提倡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提高救治率。而我们发现对一些患者过分积极的手术,亦可加重损伤,且增加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对4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张闻闻徐勤义胡旭董吉荣王玉海金东施栋良
- 关键词:双额叶脑挫裂伤进展型脑室型非手术治疗探头伤患者
-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TBI)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DC)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O组,各30例。C组行常规骨瓣减压术,O组接受超低位DC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脑氧代谢情况。结果:术后7d, O组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乳酸(Jlac)、髓鞘碱性蛋白(MBP)、水通道蛋白质4(AQP4)、S-100蛋白水平低于C组(P<0.05),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SO)高于C组(P<0.05)。结论:超低位DC联合亚低温可有效减轻STBI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和减轻脑组织损伤。
- 孙吉林季猛张闻闻卓健伟王凯张靖徐亦农
- 关键词:亚低温重症颅脑损伤
-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究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组68例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开颅组62例采取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比较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1 d、2 d、7 d,微创组脑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预后不良率为30.88%明显低于开颅组的48.39%(P<0.05);术后3个月,两组ADL评分低于治疗前;微创组的ADL评分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出现继发血肿、感染、电解质混乱和消化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可彻底清除血肿,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
- 卓健伟徐亦农王玉海张闻闻王凯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日常生活能力
- 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6年
- 成功救治1例颅脑外伤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 徐亦农张闻闻孙吉林季猛张靖赵彤陈克非王玉海
-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脑外伤后
- 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2021年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单侧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内复发情况。采用LASSO回归法筛选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 4.1.2软件包构建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性能;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145例患者中,复发19例(13.1%),将其归为复发组;未复发126例(86.9%),将其归为未复发组。两组血肿均匀度、术前血肿量、硬膜下间隙复张率、尿激酶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ASSO回归模型最终筛选出4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血肿均匀度、术前血肿量、硬膜下间隙复张率、尿激酶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均匀度为混合型、术前血肿量、硬膜下间隙复张率、尿激酶用量是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
- 季猛孙吉林卓健伟张闻闻王凯徐亦农季晶
-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慢性微创穿刺引流术尿激酶列线图
- 一次性防污染毛刷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一次性防污染毛刷刷检结合细菌定量培养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病原学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创伤患者98例。先后予经支气管镜一次性防污染毛刷刷检和一次性吸痰管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比较二者分离的致病菌阳性率。结果共采集196份标本,防污染毛刷分离的致病菌102株(57.0%),吸痰管抽痰法77株(43.0%)。致病菌检出阳性率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出的204株阳性菌中污染菌25株,防污染毛刷8株(3.8%),吸痰管抽痰17株(8.3%),防污染毛刷与吸痰管抽痰法比较,防污染性能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结合细菌定量培养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防污染性能明显优于吸痰管抽痰法,对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和敏感抗生素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改善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
- 曹月琴张闻闻季猛孙吉林徐亦农张靖赵彤张勇孙芳耿秀霞
- 关键词:支气管镜吸痰管重型颅脑创伤肺部感染
- 腹腔血液致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4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血液致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的成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个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例系术后腹腔出血,2例系后腹膜高压力性血肿渗漏出血,病程中出现了麻痹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中毒表现,其中3例呼吸衰竭明显,1例以呕吐为主。予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手术,解除腹腔出血,3例成功救治。结论腹腔的血液是致病原,导致腹膜、肠管、肠系膜等的病变,特别是引起肠襻麻痹和梗阻,叠加的病理变化导致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恰当的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 张靖张闻闻仲发银张发
- 关键词:腹膜炎出血肠麻痹肠梗阻中毒
-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底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总结早期脑室型颅内压(ICP)监测在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30例,入院后立即实施脑室型ICP监测。根据ICP变化分为两组:A组,19例,ICP<25mmHg,行脑室型探头置入治疗;B组,11例,ICP≥25mmHg,行脑室型探头置入+开颅手术。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A组恢复良好18例,轻残1例;B组恢复良好8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对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行ICP监测有利于病情评估、脑脊液引流和减轻脑水肿,能根据IPC变化及时行手术干预,预防脑疝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 徐亦农周劲旭张闻闻季猛张靖孙吉林赵彤
- 关键词:脑挫裂伤颅内压监测脑室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