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寰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探析
- 2011年
- 在坚持人性本恶的前提下,基督教发展出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这种教育思想在现代西方社会乃至世界范围都有深远影响。介绍并剖析基督教教育思想,揭示这一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内在精神,肯定这种人类古老教育思想中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的合理部分,在父母针对孩子道德教育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张镇寰
- 关键词:基督教天性饶恕
- 邓小平理论中的哲学思维被引量:2
- 2001年
- 邓小平理论来自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同时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理论中丰富深刻的哲学思维。
- 张镇寰何锡华
-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 真理与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辩护被引量:3
- 2006年
- 科学实在论至今仍是世界科学哲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主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所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科学理论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描述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一种为“拯救现象”而做的虚设。面对反实在论的非难,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一些辩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成功论证。基于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各自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提出确认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进步评价法观点,认为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渐渐确认这点;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似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改进这假说,使之向真理的方向进步;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假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将它排除。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朝着越来越趋真的方向迈进和发展,从而让我们逐步揭示未知的知识,由此而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方法辩护。
- 张镇寰
- 关键词:科学实在论真理
- 科学实在论的核心论题及其辩护策略
- 2008年
- 对什么是科学实在论往往存在有各种不同的误解,这些误解是导致科学实在论的可信度降低或散失的原因之一,按科学实在论的本义对它进行理解,是对科学实在论进行辩护的基本前提。
- 张镇寰
- 关键词:科学实在论
- 理论术语的经验主义解释被引量:2
- 2007年
- 由于理论术语所指称实体或过程的不可观察性,超越了能够以经验术语去表述的可观察范围,因此它们在许多经验主义者的眼里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被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对应规则"用经验术语定义。然而,用可观察的性质显式地定义那些被用来命名不可观察的实体或过程的术语是有问题的。科学理论一方面要通过经验得到辩护,另一方面要给予我们关于经验现象的解释性说明。调和经验主义的认知策略与科学理论的解释或说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张镇寰胥春雷
- 论科技创新与社会全面发展被引量:3
- 2001年
-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凡是生产力发生质变并以此为契机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时期 ,都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标志的。科技的进步 ,离不开科技创新。要实现科技创新 ,关键在于创新的主体以及营造创新的环境。
- 陈路张镇寰
- 真理的实践确认——理论的检验、实效和进步评价被引量:1
- 2006年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和“检验”的理解存在着模糊认识,由此导致真理观上的理论难题,其根本原因是“经验检验”和“实际果效”在确认真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只有确认真理的进步评价法才能为“实践是确认真理的唯一标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所主张的真理符合论之间的统一进行理论说明和辩护。
- 张镇寰
- 关键词:真理
- 整合科学认识的建构性与客观性难题——基于两个前提的科学认识
- 2009年
- 人类思想体系的背后都存在信念。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科学都是如此。这样的信念往往是形而上学的,无法以经验评判其真伪。这导致了科学哲学界围绕着科学认识纯粹是人的主观建构还是客观真实描述,是发明还是发现事业的争论。以"客观世界是科学认识的实在前提和人是科学认识的逻辑前提"来理解科学事业,有利于整合科学认识的建构性与客观性难题。
- 张镇寰
- 关键词:形而上学逻辑前提
- 求是务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
- 2001年
-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本文以求是务实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合理性。
- 张镇寰何锡华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求实精神
- 科学语境中的实在层次及其转化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人类的知识中,科学是公认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解释和预言的最好方式。为了解释显现于我们经验之中的现象,现代科学继承了古老哲学中现象与实在二分的运思方式。基于实在概念的三个层次或含义的划分,我们就能够清楚看到,科学理论中基于经验实在而悬设的理论实在同时也是对经验的超越,是人类力图在思维中把握本体实在的尝试。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理论实在会得到不断修正和完善而逐渐趋近本体实在,从而使“物自体”从不知变为可知。
- 张镇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