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颖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拟三花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张越颖
- 关键词:寻常痤疮疗效
- 浅谈叶天士论治肺痹被引量:7
- 2004年
- 张越颖
- 关键词:叶天士肺痹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 酸橙与甜橙枳实所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常见上腹痛或不适、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等症状.其病程的长期性及反复发...
- 张越颖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枳术丸酸橙脾虚气滞证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自拟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03年
- 张越颖
- 关键词:急性腹泻葛根芩连汤疗效观察中医药疗法
- 酸橙与甜橙枳实所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品种枳实所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共收集门诊病例60例,随机分为:枳术丸Ⅰ号组30例,服用甜橙枳实配制的枳术丸;枳术丸Ⅱ号组30例,服用酸橙枳实配制的枳术丸。均每次服用6g,每日3次餐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结果枳术丸Ⅱ号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枳术丸Ⅰ号组总有效率为63.33%,枳术丸Ⅱ号组总体疗效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5);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枳术丸Ⅱ号组胃脘胀满改善率为90.00%,胃脘疼痛改善率为72.72%,饮食减少改善率为85.19%,均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5);枳术丸Ⅱ号组的嗳气改善率为91.67%,明显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1)。在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大便稀溏、便秘4个症状的改善上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透光标志物胃排空试验结果显示,枳术丸Ⅰ号组中胃排空延迟者占68.42%,治疗有效率为53.85%,胃排空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枳术丸Ⅱ号组中胃排空延迟者占75.00%,治疗有效率为73.33%,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枳术丸Ⅱ号组胃排空改变更明显,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5)。在胃肠激素的改善方面,枳术丸Ⅱ号组治疗后胃动素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胃泌素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酸橙枳实配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优于甜橙枳实配制的枳术丸。
- 张越颖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枳术丸
- 分型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五个证型,采用不同方药分型论治;对照组31例,采用多潘立酮10mg,1日3次;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2片1,日3次,疗程均为4周,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72%。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9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胃胀、食少两项症状改善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早饱、嗳气两项症状改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酸症状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组中,肝郁气滞型23例,占全部病例的86.96%,肝郁脾虚型与脾虚湿阻型共22例,占38.59%,构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证型,契合本病脾虚气滞、胃失通降的病机特点。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满意。
- 张越颖
- 关键词: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 防范医疗纠纷的思考被引量:2
- 2004年
- 张越颖
-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患关系患者权利医务人员
- 玉女煎应用三则
- 2001年
- 张越颖
- 关键词:玉女煎中药
- 六味地黄丸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病因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功能障碍,随后为持续性学习能力减退,判断推理丧失、失语、运动障碍等[1]。目前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资料表明5%~1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痴呆症状,严重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 张越颖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变性疾病细胞凋亡痴呆症状老年前期记忆功能障碍
- 基于“治中焦如衡”的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和调脾胃,巧妙地诠释了“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进而指导临床应用。
- 臧镭镭于清茜王若冲梁垚张越颖
- 关键词:脾胃系病证治中焦如衡半夏泻心汤温病条辨寒热错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