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深度手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福建省烧伤中心住院治疗的深度手烧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the 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dailyliving,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明烧伤健康量表(the abbreviated burn-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入院时,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中度及以上残疾的患者占61.11%,BSHS-A总分为(263.84±72.06)分。出院时,生活基本自理者达83.33%,BSHS-A总分为(308.52±62.26)分。性别、烧伤面积、手术情况、治疗费用及并发症是Barthel指数和BSHS-A总分的共同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性别、烧伤面积、手术情况、治疗费用及有未发生并发症是深度手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据 WH O 统计,烧伤发生率在所有损伤中排列第四[1],而手部在烧伤中最易受累,发生率占45%~50%[2]。近年来,我国烧伤救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展,烧伤存活率显著提高[3],但烧伤对病人来说不仅仅是皮肉损伤,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4]。有研究显示,烧伤总面积、烧伤部位、伤后时间等与心理障碍的产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烧伤面积越大,抑郁程度越高,而头面部形象改变、手部相关重要功能障碍,会加重心理损伤程度[5,6]。此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烧伤治疗末期由于病人逐渐认识到所遭受的创伤可能造成残疾和部分功能障碍,随之而来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改变,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4]。护士在帮助病人适应新形象及烧伤所致的各种生活变化上扮演重要角色[7],了解病人康复心理经历,并确立针对性阶段性护理方案,有利于病人的角色适应。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的传统方法,将灵活性和循环性贯穿于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在心理学和健康护理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9],通过全面直接的观察、访谈及资料收集,能够为建立发展解释模型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旨在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重度烧伤伴手烧伤病人康复经历的心理体验及其存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建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