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4H指数:9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调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108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管理水平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展开对应调查,就自我管理系列影响因素合理展开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最终研究结果展开对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评分为(10.73±2.75)分,不良嗜好管理评分为(15.42±3.67)分,疾病知识管理评分为(12.31±2.46)分,症状管理评分为(8.75±2.83)分,急救管理评分为(6.97±1.72)分,情绪管理评分为(12.32±1.92)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为(6.42±1.03)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2.92±16.38)分;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是否在职、不同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及月收入呈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健康教育呈相关性(P<0.05)。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表现出较低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并且诸多因素会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产生影响,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 黄楚梅张艳红邵丽香伦爱美
-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自我管理水平护理干预
- 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期间160例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用药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共发生不良事件27例,护士因素17例(63%)...
- 张艳红陈丽斐陈卫军梁学顺
- 文献传递
- 基于“生命网”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基于“生命网”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入组研究,入院后均建立电子档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生命网”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脑钠肽(BNP)水平以及干预后的血脂水平、再住院率。结果:(1)两组干预前的健康行为能力量表(SRAH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RAH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干预前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干预前的脑钠肽(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N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观察组的再住院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基于“生命网”的护理有利于改善其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苏慧琴陈梅斯梁丽珍邓雪连黄颖仪薛梅玲张艳红
- 关键词:生命网护理冠心病生活质量
- 17例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及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早期临床特征,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搜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成功救治1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对其实施全面的急救护理: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肺栓塞早期症状,协助医生进行正确及时的抗凝抗休克治疗,并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7例肺栓塞患者中,15例临床治愈,2例症状好转后转上级医院,全部病例及早治疗,护理得当,无死亡病例。结论护士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为医生提供了可靠依据,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陈少娟江月娥段红萍张艳红
- 关键词:肺栓塞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
- KAP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知识-信念-行为(KAP)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KAP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各项危险因素生理指标、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分值的变化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值、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值为(87.27±8.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8.74)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值为(95.10±4.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2.03)分(P<0.05);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P<0.05);观察组危险因素生理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P模式可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各项临床生理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张艳红陈丽斐陈梅斯薛梅玲程善欣
-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自我管理行为
- 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60例STENT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60例STENT术患者设为干预组,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张艳红邓梅珍伦爱美何慧娟
-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 不同型号头皮针静脉输液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头皮针静脉输液效果。方法同一操作者对70例住院一般患者两日内先后选择7号及5.5号头皮针给予同病人、双侧肢体同部位手背浅静脉血管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对两种型号头皮针输液滴速进行测量,并向患者了解对疼痛感知情况。结果7号头皮针平均最快滴速200滴/分,5.5号头皮针平均最愉滴速110滴/分且患者对5.5号头皮针进针疼痛反应较7号头皮针进针疼痛反应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5.5号头皮针输液滴速可调节到正常输液滴速范围。5.5号头皮针针径小,针梗短,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小,患者疼痛反应小,对延长患者的静脉血管使用寿命,减轻因进针带来的痛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若药液粘稠度不高,不需在短时间内大量补液和不影响药物疗效的情况下,可提倡一般患者使用5.5号头皮针静脉输液。
- 张艳红赖珊玲江月娥梁冠环陈少娟
- 关键词:静脉输液滴速疼痛
- LKB1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肝脏激酶B1(LKB1)水平,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AMI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B组)及冠状动脉正常患者30名(C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术前30 mim抽取外周血,用ELISA法测定LKB1血清浓度,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与C组[(4.32±1.68)ng/ml]比较,A组[(3.13±1.15)ng/ml]和B组[(3.41±0.88)ng/ml]LKB1水平均较低(P分别为0.001和0.006)。A组与B组间LK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结论 LKB1在冠心病患者明显降低,可能可以作为新的无创性检测冠心病的生物标记。
- 赖绍斌赵冬华邓斌苏良献张艳红何慧娟伦爱美吴峻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生物标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性的护理对策。<br> 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期间160例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用药情况。<br> 结果:本组患者静脉使用血管...
- 张艳红陈丽斐陈卫军梁学顺
-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对策
- 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究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和出院前24 h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48 h和出院前24 h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差各有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应用于急性C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的健康,值得推广。
- 邵丽香张艳红伦爱美何子妍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