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丽

作品数:38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记忆
  • 6篇共同体
  • 4篇教学
  • 3篇生态批评
  • 3篇司各特
  • 3篇文化
  • 3篇文学
  • 3篇文字
  • 3篇小说
  • 3篇古董
  • 2篇英文
  • 2篇英文字母
  • 2篇诗歌
  • 2篇诗歌研究
  • 2篇情感
  • 2篇字母
  • 2篇文化内涵
  • 2篇文学想象
  • 2篇美学
  • 2篇美学品质

机构

  • 19篇上海大学
  • 16篇安徽理工大学
  • 7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36篇张秀丽
  • 4篇朱振武
  • 1篇李争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
  • 2篇浙江外国语学...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外国语文研究
  • 2篇外国语言与文...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学术界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19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批评的愿景和文学想象的未来被引量:4
2009年
随着生态批评不断否定和超越以往的批评模式和认知阈限,环境批评这一批评理念随之兴起,而且更加深入到文学想象的生态、文化和社会蕴涵等层面,并努力在理论与实践、地方意识的生态建构及环境正义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期重新估价文学想象的生态、文化乃至社会价值。这既可以丰富文本内涵和批评范式,拓展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也有利于促进生态危机的消解与和谐生态的出现。
朱振武张秀丽
关键词:索罗金小说审丑漂泊
多丽丝·莱辛:否定中前行被引量:22
2008年
多丽丝·莱辛在对自我、传统和既定思想的不断否定和发展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创作理念,这种不断否定和质疑的创作态度使莱辛一路前行,使其作品日臻完善,越来越富有蕴含。莱辛对于人生遭遇的种种困境的描述反映出其对人类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思考,她对于当时文学思潮、精神病理学及苏非哲学的批判和继承表现出她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深层关注,她的系列太空小说也反映了她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度关怀。这种不断否定的品格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成就了莱辛创作的经典价值。
朱振武张秀丽
关键词:终极关怀
时间、空间与政治——论《达罗卫夫人》的时空转换
2015年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罗卫夫人》从物理时空的描写自由滑向心理时空的刻画,进而指向政治时空;时间同步的进程蕴含着空间的扩展意图与帝国野心;空间转换中隐含着时间的断裂与延续、人物的出路与未来。空间、时间及其转换,明显指向了文本的政治蕴含。从时空的政治性层面来探讨《达罗卫夫人》的时空书写艺术,对于管窥伍尔夫的社会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秀丽
关键词:《达罗卫夫人》时间同步政治
教学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学尺,直尺为八把,其中四把直尺的两端设置有轴孔,另外四把直尺两端设置有与轴孔相配合的轴;直尺之间通过轴和轴孔相互连接;至少一把直尺端部设有吸盘,至少一把直尺端部设有粉笔固定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张秀丽
文献传递
爱伦·坡诗歌在中国被引量:5
2010年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开始了对爱伦·坡诗歌的关注,尽管尚处萌芽阶段,但也对后来、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爱伦·坡诗歌的大规模译介、评述和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中国在过去30年里在爱伦·坡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呈多元化趋势,但与国内爱伦·坡小说丰硕多维的研究成果相比,与爱伦·坡在诗歌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卓越成就相比,与爱伦·坡诗歌与中国文坛的对话程度相比,这些研究则有些捉襟见肘,还明显不成比例。因此,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危机的凸显,重新挖掘和阐释爱伦·坡诗歌的美学品质与文化内涵有着积极的当下意义。
朱振武张秀丽
关键词:诗歌研究美学品质文化内涵
记忆·历史·真实——论《终结的意义》的历史书写被引量:2
2015年
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终结的意义》中借助于书写平庸人物的真实心理发展历程,阐述了记忆、历史、真实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示了对终结之后历史真实找寻的意义。在末日启示下,小说的叙事虚实难辨,记忆亦真亦幻;终结之后对意义和真实的找寻引发了对危机和历史的思考;而在情感和目的论的驱使下,对历史真实的找寻似乎必然终结。即便如此,对历史真实的找寻/书写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张秀丽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记忆
创伤、遗忘与宽恕——论《威弗利》的记忆书写被引量:2
2018年
苏格兰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其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中以1745年詹姆士二世党人事件为历史背景,书写了苏格兰的民族文化创伤,唤起了19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人的共同记忆。司各特选择遗忘暴力冲突,记住苏格兰高贵的民族精神遗产,重塑了苏格兰文化记忆,使之走向崇高。同时,司各特还以善意的宽恕使受伤的记忆得以平息,过去与现在达成和解,但他同时也批判了轻率宽恕对民族记忆的威胁。司各特在《威弗利》中的记忆书写为我们理解如何对待受伤的民族记忆提供了参考。
张秀丽
关键词:创伤记忆遗忘宽恕
《别让我走》中废弃的生命与共同体
2025年
石黑一雄在小说《别让我走》中通过展示克隆人成为废弃物,表达了对一种偶然生成、开放的共同体的想象。克隆人作为器官捐献者,被生产、消费和废弃,成为难以降解的白色垃圾,然而这些难以粉化的废弃物却以偶然的方式涌现、飘浮,甚至聚合,冲击着自然人共同体划定的洁净和健康边界,挑战着边界、区分和树状的霸权逻辑,表现出一种块茎化、去中心、延展的共同体理想。生产和消费的逻辑看似掌控了技术对生命的复制,但生命却在彻底的异化和物化中生成新的突触,有了新的连接可能。石黑一雄不仅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对一切进行消费的暗淡未来图景,更是从深渊中发现了社会形成共同性的新可能。
张秀丽
关键词:共同体
《威弗利》的仪式书写与苏格兰文化记忆重塑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以沃尔特·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为例,从文化记忆的视角探讨司各特如何在仪式中展演苏格兰文化记忆,并以文字形式外化这些文化记忆,进而对其进行阐释和重塑,从而发出民族主义诉求。值得注意的是,司各特对仪式的"调整"与对文字的"翻译",反映出其力图在反叛与妥协的平衡之中重塑苏格兰文化记忆。
张秀丽
关键词:仪式文化记忆
道德教诲、娱乐与欢笑——论英国瘟疫文学中的生命书写被引量:2
2020年
对英国瘟疫文学的批评侧重文本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勾连及隐喻表达,而忽视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娱乐价值。在肆虐的瘟疫面前,文学文本对生命本身的关怀值得深入探讨。文学书写一方面借瘟疫隐喻道德腐坏以劝人良善,另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避世倾向,试图在酒精中寻找解脱。然而,在道德与娱乐的张力中,英国瘟疫文学书写又总是试图寻求某种平衡,试图以欢笑来抵制忧郁、死亡焦虑和政治焦虑,表现出试图超越身体局限,将瘟疫体验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倾向。
张秀丽
关键词:生命书写娱乐欢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