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中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少年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胸腺清除术治疗少年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腺清除治疗52例少年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症状缓解26.9%,有效率69.2%;全身型(78.6%)疗效好于眼肌型(58.3%)(P<0.05);病程≤1年疗效好于病程>1年(P<0.05),分别为85.7%、50.0%。结论胸腺清除治疗少年型重症肌无力效果良好,宜尽早手术。
- 罗凌青张建中崔海宁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少年型
- 高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附12例报告)
- 1998年
- 采用肺叶、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等手术方式,对12例高龄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笔者认为:对高龄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只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梁振钊张建中罗凌青
-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手术治疗肺癌
- 155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胸内淋巴结(包括肺门和纵隔)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清扫依据,对155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55例非小细胞肺癌共清除淋巴结1553枚。总转移率为58.7%(91/155),N1占20.0%(31/155),N2占38.7%(60/155),跳跃性N2共9.7%(15/155)。肺原发肿瘤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呈线性关系。淋巴结转移率在各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间无差异。肺癌淋巴结可呈跳跃式纵隔转移,且区域性转移与非区域性转移均多见。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组别、多区域及跳跃性特点。除临床分期为T1者外,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术中应常规应用。
- 罗凌青张建中崔海宁翁杰
-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 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CuZn-SOD含量的观察
- 1995年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生物体内,在机体的抗癌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讨SOD与肺癌的关系.我们测定了肺癌病人的血清和组织中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量,并与肺部良性病变和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CuZn-SOD含量明显增高。这种现象在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 张建中
- 关键词:肺肿瘤超氧化物岐化酶铜锌
- 微血管密度和P16蛋白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MVD在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预后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SCLC的微血管密度(MVD)和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16阳性及α-MVD<36组转移率为16%,生存时闻>5年者为84%;而P16阴性及α-MVD>36组转移率为93.5%,生存时间>5年者为6.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16阳性及α-MVD可以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标准。
- 张建中罗凌青谈顺
- 关键词:P16蛋白预后
- 重症肌无力132例手术治疗分析
- 2007年
-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型:Ⅰ型33例,Ⅱa型39例,Ⅱb型40例,Ⅲ型16例,Ⅳ型4例;伴发胸腺瘤23例,胸腺增生91例,胸腺正常12例,胸腺萎缩6例。以累积生存率、转归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经过1~16年的随访观察,缓解35例(26.5%),有效94例(71.2%),无改善37例(28.0%),无死亡。结论 胸腺切除治疗M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程、伴胸腺增生、临床分型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关。
- 罗凌青张建中翁杰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手术治疗
-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5例报告
- 1998年
-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5例报告梁振钊张建中(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海口570102重症肌无力(Myasthamin,granisMG)是累及神经肌肉衔接处突后膜乙酰胆硷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993年7月到1997年7月,我们采用胸腺切除治疗MG5...
- 梁振钊张建中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
- 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并发症的防治体会(附95例报告)
- 2006年
- 张建中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术后并发全切术肌活动
- 高龄肺癌病人外科治疗体会(附31例报告)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高龄肺癌患者 (年龄≥ 70岁 )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 7例并发肺不张 ,6例出现多源性房性早搏 ,1例因痰稠行气管切开 ,以上均治疗后康复。 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 :为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术前应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 ;术中尽量保留较多的余肺 ;术后强调呼吸道的管理 。
- 罗凌青张建中梁振钊
- 关键词:肺癌外科手术老年人
- 老年重症高危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 2006年
- 目的:总结老年、重症、高危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诊断标准:年龄≥70岁;重症:肺瘤直径≥5 cm或CT检查和术中探查判定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高危:术前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最大通气量(MVV)<50%者。在手术治疗肺癌患者637例中,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118例。其中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5例;术前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按RVEF值分成<0.45及≥0.45两组。术后TNM分期:1期12例,2a期24例,2b期39例,3a期35例,3b期8例;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34.7%、27.0%。全组116例治愈,住院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64例。结论:年龄不是手术禁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和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重症、高龄、高危肺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强调重视右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关系。术后强化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呼吸机能为手术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 张建中
- 关键词:肺肿瘤手术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