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富元

作品数:90 被引量:590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8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沉积物
  • 16篇表层沉积物
  • 15篇钴结壳
  • 15篇结壳
  • 14篇南海东部
  • 12篇多金属结核
  • 10篇粒度
  • 10篇南海东北部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资源量
  • 8篇沉积环境
  • 7篇地质
  • 7篇资源评价
  • 7篇矿物
  • 6篇深海
  • 6篇同位素
  • 6篇西太平洋
  • 5篇大洋
  • 5篇东太平洋

机构

  • 84篇国家海洋局第...
  • 24篇浙江大学
  • 18篇广州海洋地质...
  • 17篇国家海洋信息...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国家海洋局
  • 6篇同济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绍兴电力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金华广播电视...

作者

  • 90篇张富元
  • 52篇章伟艳
  • 17篇张霄宇
  • 13篇陈荣华
  • 11篇程永寿
  • 10篇殷汝广
  • 9篇朱克超
  • 9篇杨群慧
  • 8篇杨克红
  • 8篇林振宏
  • 7篇孟翊
  • 7篇胡光道
  • 5篇金海燕
  • 5篇何高文
  • 5篇赵宏樵
  • 5篇高为利
  • 5篇初凤友
  • 5篇卢冰
  • 5篇冯旭文
  • 4篇韩喜球

传媒

  • 17篇海洋学报
  • 9篇海洋地质与第...
  • 8篇沉积学报
  • 7篇海洋通报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东海海洋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2篇我国专属经济...
  • 2篇海洋地质环境...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10篇2003
  • 6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海柱样粒度分维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对南海69柱样粒度数据分析表明,晚更新世以来,粒度在0.2~11μm的标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粒度分维值为1.72~2.02,平均1.84.与同期亚北极B2-9柱地层对比,69柱粒度分维值明显比B2-9柱的高,B2-9柱的粒度在0.2~16um标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粒度分维值为1.74~1.79,平均1.77.同一柱样不同时期粒度分维值明显不同,南海69柱氧同位素1期(冰后期)为1.88,氧同位素2期(冰期)为1.81,温暖的冰后期粒度分维值高且变化幅度大,寒冷的冰期粒度分维值低且变化幅度小,表明粒度分维值对沉积物的形成环境演化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章伟艳殷汝广张富元卢冰陈荣华
关键词:南海东部粒度分维值
南海东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异常显示
2006年
卢振权吴必豪祝有海强祖基王载民张富元
关键词: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南海东北部地球化学异常清洁能源
南海中东部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分区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3
2002年
利用油浸系统鉴定法对南海中东部 2 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 μm粒级的矿物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矿物种类丰富 ,有 5 7种 ;矿物组成以轻矿物为主 ,重矿物含量较低 ;与中国其他海区相比 ,以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和火山玻璃的高含量为特征。根据矿物来源和成因的研究 ,可分为陆源碎屑矿物、自生沉积矿物、火山碎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和宇宙来源矿物 5类。为了定量地探讨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分布 ,根据特征矿物的相似性对 2 86个样品 2 2种矿物变量进行Q 型聚类分析 ,将南海中东部表层矿物分布划分为陆源、混合、自生、火山 4个矿物组合区。各组合区中矿物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反映了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杨群慧林振宏张富元林晓彤季福武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矿物
基于多分类器决策融合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及GUI平台设计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过程监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效且实用的故障检测和识别方法,不过这些单个的方法大都基于一定的条件假设,也就意味着,一种方法在一些条件下能有很好的性能而在...
张富元
关键词:故障检测图形用户界面
文献传递
天然热释光技术在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油气潜力勘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应用热释光技术对南海东部海域(13.00°~22.00°N、117.00°~119°30'E)4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测量,结合气烃组合指标C1/(C2+C3)及甲烷碳同位素判别地表气烃的成因类型,并有效指示了海底深部油气藏散失引起的放射性异常,研究还发现热释光在不同沉积粒径中的测试剂量不同,结果为黏土质粉砂大于砂质粉砂;热释光也与部分化学元素含量有关,与稀土金属Nb、金属元素Zr呈显著正相关,与微量元素S、Ba呈负相关;天然热释光还与不同区块的沉积物酸解气烃甲烷、丙烷、异丁烷呈强烈正相关.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热释光和气烃的异常值完全吻合.
卢冰张富元章伟艳潘建明金海燕吴必豪
关键词:热释光化学元素异常值南海东部
楚科奇海盆M04柱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古环境记录被引量:6
2015年
对"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采自楚科奇海盆的M04柱进行粒度、冰筏碎屑、黏土矿物、岩心XRF扫描、沉积物颜色分析,初步建立了楚科奇海盆晚更新世MIS4期以来的沉积地层框架。MIS4期以来,楚科奇海盆M04柱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冰期沉积物粒度分布以双峰态为主,由洋流搬运和海冰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高、高岭石含量低;间冰期沉积物具有三峰态粒度分布特征,由海冰搬运、洋流搬运和冰山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低、高岭石含量高。通过M04柱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冰洋边缘海盆的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比表明,晚更新世以来楚科奇海盆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温暖的间冰期受波弗特涡流驱动,波弗特海为研究区的物源输入提供了主要贡献;寒冷的冰期表层环流呈反向输运,细颗粒物源碎屑以东西伯利亚海的输入为主。
章伟艳于晓果刘焱光金路叶黎明许冬边叶萍张德玉姚旭莹张富元
关键词:粒度黏土矿物古环境
南海深海铁锰微粒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9
1990年
本文对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铁锰微粒作了14个样品的中子活化分析,获得30多种元素丰度。通过与大洋锰结核的对比研究和多元统计分析,结合海洋地质条件,讨论了海洋沉积环境对铁锰微粒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揭示了南海铁锰微粒属于大陆边缘海型的地球化学特征。
李志珍张富元
关键词:地球化学
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锶同位素物源示踪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锶同位素作为物源示踪剂和计时器在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南海东部海域沉积物中非碳酸盐相物质由慢源型火山物质和陆源硅铝物质组成,两者呈互为消长关系,由北向南陆源物质逐渐减少而慢源物质逐渐增多,海盆内发育的火山喷发是慢源型物质的主要来源,陆源物质主要是中国大陆碎屑物质经台湾海峡进入南海,南海东部海域非碳酸盐相沉积物^(87)Sr/^(86)Sr比值分布特点是:(1)陆架和陆坡边缘沉积物中^(87)Sr/^(86)Sr比值高(0.718 994),向东至深海盆东部边缘逐渐降低(0.713 545);(2)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周围海区^(87)Sr/^(86)Sr比值小(0.709 232);(3)台湾海峡南部^(87)Sr/^(86)Sr比值(0.717 940)接近地壳平均值,黄岩岛附近^(87)Sr/^(86)Sr比值(0.704 241),与幔源物质的锶同位素组成一致,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中国大陆物质对南海东部海域沉积物的贡献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对幔源基性岩组分和陆源硅铝质组分计算得出,东沙群岛以东、黄岩岛以北海区沉积物中陆源硅铝质组分平均含量为87%,台湾省南部基性岩组分含量不到10%,黄岩岛周围基性岩组分含量接近50%,来自台湾海峡的陆源物流向南一直延伸到17°N左右。幔源基性岩组分和陆源硅铝质组分理论计算值与区内沉积物中火山碎屑、陆源碎屑实际分布相一致?
张霄宇张富元章伟艳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锶同位素物源示踪海洋地球化学
南海表层沉积物的沉降法和激光法粒度分析结果对比和校正被引量:11
2011年
沉降法与激光法粒度分析的主要差异是黏土粒径,这个差异将直接影响到黏土、粉砂含量和沉积物类型。本文对激光法黏土粒径和含量及沉积物类型进行系统校正。南海东部水深>2 000 m海域沉降法得出的砂、粉砂、黏土含量分别为3.66%、42.43%、53.91%,激光法砂、粉砂、黏土含量分别为9.26%、61.11%、29.64%,粉砂、黏土含量相差达约20%。沉降法得出沉积物类型主要是粉砂质黏土(69.81%),其次是黏土质粉砂(19.81%),其他类型只占11.38%。激光法主要是黏土质粉砂(89.62%),其次是砂质粉砂(10.38%),没有其他类型。两种方法得出的相同沉积物类型占21.69%,不相同占78.31%,主要差别是黏土含量。如果不校正激光法结果,粒级含量和沉积物类型没有可比性。激光法黏土粒径校正为<0.01 mm(粉砂粒径校正为0.063~0.01 mm),黏土、粉砂的平均含量为54.16%、36.17%,接近沉降法的黏土(52.07%)和粉砂(42.28%)含量;校正后激光法与沉降法的相同沉积物类型占91.51%,不相同占8.49%,大部分黏土质粉砂已校正为粉砂质黏土;这些说明对黏土粒级的粒径和含量以及沉积物类型的三种校正已基本达到目的。相反,激光法按回归方程校正后的黏土、粉砂平均含量仍相差约20%,相同沉积物类型只占21.69%,不相同占78.31%,表明按回归方程对粒级含量和沉积物类型的校正没有实际意义。研究表明把激光法黏土粒径校正为<0.01 mm(粉砂粒径0.063~0.01 mm),就能使黏土、粉砂含量和沉积物类型与沉降法基本相符合,达到校正基本目的。
张富元冯秀丽章伟艳林霖张霄宇姚旭莹
关键词:南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
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沉积物中Pt、Pd分异的物源示踪被引量:5
2009年
Pt/Pd比值在研究区分布呈显著的区域特征.南黄海沿岸流输送物质以Pt/Pd>1为特征,为古黄河三角洲来源;长江流域来源物质以Pt/Pd≤1为特征.长江物源组分的影响范围广,在125°E、33°N沉积物中还能发现受长江物质的明显影响.除了源岩中Pt、Pd分配因素外,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风化作用对沉积物中Pt、Pd分异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虽然沉积物中氯含量、粒度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Pt、Pd分布,但是没有造成显著的Pt、Pd分馏.Pt/Pd≤1区域中元素组成和长江沉积物的组成特征一致,呈现比较强的硅质风化作用;Pt/Pd>1区域沉积物中的元素组成和黄河沉积物一致,K/Na-Rb/Sr图解显示古黄河物质在再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化学成分进一步分异.
张霄宇张富元高爱根章伟艳
关键词:物源示踪沉积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