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

作品数:6 被引量:126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内固定
  • 3篇跟骨
  • 3篇跟骨骨折
  • 2篇手术与非手术
  • 2篇手术与非手术...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老年
  • 2篇老年股骨
  • 2篇老年股骨粗隆
  • 2篇老年股骨粗隆...
  • 2篇老年股骨粗隆...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 2篇股骨粗隆间
  • 2篇股骨粗隆间骨...
  • 2篇非手术治疗
  • 2篇钢板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第三...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杨辉
  • 6篇唐三元
  • 6篇张宇
  • 4篇詹鹏
  • 3篇林志荣
  • 3篇王旭生
  • 2篇邢曙
  • 1篇付海鹰
  • 1篇余斌
  • 1篇赵灵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切口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报告应用小切口 DHS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相关问题。[方法]对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小切口(6~8cm)DHS 治疗。本组病例中男17例,女5例;年龄65~96岁,平均78岁。骨折按 Tron...
唐三元杨辉付海鹰王旭生林志荣张宇
关键词: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
文献传递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便于临床选择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5年8月间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38例(42足),骨折类型:按Essex—Lopresti分类方法:Ⅰ型,舌形骨折6足,Ⅱ型,压缩骨折28足,Ⅲ型,严重粉碎骨折8足,手术方式均为钢板内固定(AO跟骨钢板,国产仿AO跟骨钢板),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并与40例(42足)采用非手术方法(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骨牵引后石膏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3%,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75%。非手术治疗组:优良率67%,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92%,Ⅱ型骨折优良率为77%,Ⅲ型骨折无优良患者。[结论]跟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跟骰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对跟骨Essex—Lopresti分类Ⅱ型和Ⅲ型骨折者,应积极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应恰当地选择手术入路,掌握正确地骨折复位方法和术后处理。对跟骨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唐三元杨辉付海鹰詹鹏张宇
关键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创伤骨折后多项血生化指标连续性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早期外周血生化指标变化特点,以期获得较准确的指标来预警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提高对伤情的早期判断和救治水平。[方法]从2002年4月~2004年12月本科收治的创伤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按AIS-ISS90进行创伤评分,分为重伤组和轻伤组,分别监测2组患者受伤当天,3、7、14d的外周血糖,肌酐,尿素氮,血清酶学指标(LDH、CK、CKMB、LDL、GPT、GOT),免疫球蛋白和补体(IgG、IgA、IgM、C3、C4),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体温,记录出现并发症和MODS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中,12例在轻伤组,36例在重伤组。重伤组患者血糖,LDH,CKMB,CRP明显高于轻伤组,LDL、IgG、IgA、IgM、C3、C4则低于轻伤组(P<0.01);2组间GPT、GOT、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差别(P>0.05),重伤组中有2例发生ARDS(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合并感染,6例发生了MODS,1例出现DIC,死亡1例,轻伤组1例MODS病例,1例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多项外周血敏感生化指标的监测对于创伤骨折患者伤情及预后的判断有积极意义,且方法简便,容易实施,结合ISS创伤评分将使判断更趋准确。
唐三元杨辉付海鹰邢曙赵灵张宇詹鹏
关键词:创伤骨折外周血生化指标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费用比较被引量:46
2005年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费用状况,以利选择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 ( 1 )年龄为≥60岁; (2)非手术治疗包括骨牵引、皮牵引、牵引后半髋石膏固定,且住院时间不少于 6周; (3)手术治疗指应用Gamma钉、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L”形角度钢板治疗者。入选病例依治疗方式划分两组,手术治疗者为A组, 70例,非手术治疗者为B组, 58例;比较两组间年龄、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并发症及合并疾患。结果:两组间在合并疾患(A组 78. 6%,B组 84. 5%,x2 =0. 729,P>0. 05)、年龄〔A组为 (78±9. 6)岁,B组为 (81±11. 1)岁,t=1. 63,P>0.05〕、每例住院医疗总费用〔A组为(14. 1±4. 5)千元,B组为(12. 8±3. 4)千元,t=1. 82,P>0. 05〕差异上无显著性意义,而在并发症(A组 31. 4%,B组 72. 4%,x2 =21. 32,P<0. 001)、住院时间〔A组为(27±6. 2)d,B组为(57±7. 1)d,t=25.53,P<0. 001〕差异上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合理选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段,不但能促进骨折恢复,减少并发症,也是减少医疗费用的重要一环。
唐三元杨辉向明邢曙王旭生林志荣张宇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髋部骨折并发症
跟骨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治疗被引量:31
2008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自2001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各型跟骨骨折32例(34足),男28例,女4例。伤因:坠落伤21例,车祸伤8例,其他伤3例。年龄19~50岁,平均27.2岁。合并全身其他骨折13例。按E ssex-Lopresti分型,Ⅰ型:舌形骨折4足;Ⅱ型:压缩骨折24足;Ⅲ型:严重粉碎骨折6足。均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AO跟骨钢板,国产仿AO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 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随访12~3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按M ary 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全组优良率91%,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67%。有各种并发症包括:跟部增宽、距下关节炎2例,跟骨骨刺影响行走1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愈合不良1例(后经换药而愈),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1例等。结论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是治疗的重点,恰当地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正确地骨折复位和术后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唐三元杨辉付海鹰张宇詹鹏林志荣王旭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发症
跟骨骨折后跟垫厚度测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后是否出现跟垫损伤、变薄或增厚,跟垫特性改变是否与足跟痛相关。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选择跟骨骨折患者18例,纳入标准为:①单足损伤;②年龄20—55岁;③平时无足跟痛表现。于入院1周内摄双足跟骨非负重下标准侧位及轴位X线片,并以侧位片测量跟骨与跖部皮肤表面最短距离作为跟垫厚度,随访时(骨折愈合后)再拍摄负重与非负重下双足跟骨标准侧位及轴位X线片,亦测量跟垫厚度,计算双足跟垫厚度及压缩性系数的平均值。同时记录骨折足跟部症状,观察骨折复位状况。结果入院1周内对照足和骨折足不负重时跟垫厚度分别为(21.23±2.24)mm和(21.63±2.5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05)。随访时(骨折愈合后):对照足和骨折足不负重时跟垫厚度分别为(21.31±2.21)mm和(23.11±2.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对照足和骨折足负重时跟垫厚度分别为(10.35±1.72)mm和(12.75±1.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5);对照足和骨折足跟垫压缩性系数分别为0.45±0.11和0.58±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05)。结论跟骨骨折后,可因受暴力大小、骨折移位影响,在一些患者中导致跟垫损伤,致使跟垫厚度变化,尤其是跟垫压缩性系数变大(意味着跟垫弹性减低),这可能是导致足跟痛的原因之一,治疗中保护好跟垫组织,减少二次损伤,可减少跟骨骨折后并发症。
唐三元杨辉余斌付海鹰詹鹏张宇
关键词:跟骨骨折厚度测量足跟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