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谦
作品数:
34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核科学技术
更多>>
合作作者
袁双贵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杨维凡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牟万统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李宗伟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徐树威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2篇
期刊文章
2篇
会议论文
领域
28篇
理学
7篇
核科学技术
主题
14篇
衰变
10篇
中子
7篇
衰变纲图
7篇
同位素
6篇
化学分离
6篇
半衰期
5篇
新核素
5篇
丰中子
4篇
新同位素
4篇
子核
4篇
丰中子核
4篇
PA
4篇
ER
3篇
缺中子
3篇
转动带
3篇
萃取
3篇
Γ衰变
3篇
RA
3篇
HF
2篇
新核素合成
机构
34篇
中国科学院近...
5篇
中国科学院
作者
34篇
张学谦
31篇
袁双贵
17篇
杨维凡
16篇
牟万统
15篇
李宗伟
11篇
潘强岩
11篇
徐树威
10篇
郭天瑞
9篇
张天梅
9篇
钟纪泉
8篇
方克明
8篇
沈水法
7篇
郭俊盛
7篇
甘再国
6篇
刘洪业
6篇
杜一飞
6篇
罗亦孝
4篇
秦芝
4篇
殷锡金
4篇
陈展图
传媒
14篇
高能物理与核...
6篇
核化学与放射...
4篇
核物理动态
3篇
核技术
2篇
核科学与工程
1篇
中国科学(A...
1篇
原子能科学技...
1篇
核电子学与探...
1篇
第九届全国核...
年份
3篇
1998
10篇
1997
8篇
1996
6篇
1995
2篇
1994
4篇
1993
1篇
1992
共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关于奇ATm核1/2^+(411)转动带的系统分析
1996年
壳模型计算表明,1/2+[411]出现于157Tm核的基态可能是由非轴对称形变造成的.但是新近从157Yb衰变纲图给出的157Tm低激发谱中,指认了一个建立在1/2+[411]带头上的基态转动带,并认为该带的性质是轴对称的,提取了该带的惯性参数与脱耦合参数.通过对奇ATm核1/2+[411]转动带的系统分析,强调了在157Tm核中非轴对称γ自由度效应的重要性。
钟纪泉
张学谦
关键词:
惯性参数
壳模型
实验测定^(183)0s的Q_(EC)值
1993年
用39 MeV-α粒子轰击天然钨靶产生了^(183)Os测量了^(183)Os衰变的γ-β符合谱,确定了β^+能谱的端点能量。最终提取出^(183)Os衰变的Q_(EC)值:Q_(EC)=2.24±0.10 MeV,与系统学的估计值:2.304±0.10MeV在误差范围内相符。
徐树威
潘强岩
张天梅
袁双贵
张学谦
石双惠
田家棋
黄文达
关键词:
衰变
能谱
^(229)Ra的衰变纲图
1996年
用14MeV中子轰击钍靶,通过 ̄(232)Th(n,α) ̄(229)Ra反应产生 ̄(229)Ra,由放射化学分离技术从被照靶物质中分离出 ̄(229)Ra活性;利用γ(X)谱学方法,首次观测到了 ̄(229)Ra的能量为14.5、15.6、18.8、21.8、22.5、44.0、47.5、55.0、63.0、69.6、93.6、94.1、98.5、102.2、104.5、106.1、161.1和171.5keV的18条新衰变γ射线,并建立了 ̄(229)Ra的部分衰变纲图.
沈水法
方克明
杨维凡
袁双贵
牟万统
张学谦
李宗伟
钟纪泉
郭天瑞
陈展图
关键词:
Γ衰变
化学分离
衰变纲图
八极形变
转动带
^(229)Ra的衰变
被引量:2
1997年
用14MeV中子轰击钍靶,通过232Th(n,α)229Ra反应产生229Ra,用放射化学方法从被照靶物质中分离出229Ra。利用γ(X)谱学方法,首次观测到了能量分别为14.5,15.6,18.8,21.8,22.5,44.0,47.5,55.0,63.0,69.6,93.6,94.1,98.5,102.2,104.5,106.1,161.1,171.5keV的229Ra衰变的18条新γ射线,建立了229Ra的部分衰变纲图。
方克明
杨维凡
袁双贵
沈水法
牟万统
张学谦
李宗伟
钟纪泉
郭天瑞
陈展图
关键词:
衰变纲图
新重丰中子同位素^(239)Pa
被引量:1
1995年
用50MeV/u18O离子同天然铀靶反应产生了新重丰中子同位素239Pa.用放射化学法从反应产物中分离Pa活性,通过观测239Pa及子体239U衰变所得到的结果显示:首次合成和鉴别了新重丰中子核素239Pa,并测定出239Pa的半衰期为106±30min.
杨维凡
袁双贵
牟万统
张学谦
李宗伟
于暹
甘再国
刘洪业
郭应祥
赵进华
雷相国
郭俊盛
杜一飞
赵莉莉
张翔
关键词:
同位素
新丰中子核^(185)Hf
1992年
用(n,2p)反应和化学分离首次合成和鉴别了新丰中子同位素^(185)Hf。
袁双贵
张天梅
潘强岩
张学谦
徐树威
关键词:
同位素
利用递次衰变关系确定新核素 ^(239)Pa 的半衰期
1997年
根据合成239Pa实验的特定条件,利用递次衰变关系首次确定了丰中子新核素239Pa的半衰期。
张学谦
袁双贵
罗亦孝
关键词:
新核素
递次衰变
半衰期
偶-偶Er同位素核的γ自由度效应
1997年
根据 Davydov 和 Filippov 的非轴对称转子模型,从实验的 E(2_2^+)/E(2_1^+)以及 E(2^+_1)值,提取了偶-偶 Er 同位素核的四极形变β与非轴对称γ参数.结果表明,Davydov 和 Filippov 关于非轴对称转子的理论,与过渡区核的低激发谱的实验结果相符合,表明在^(157)Tm 中非轴对称性是重要的.
钟纪泉
张学谦
关键词:
非轴对称
转子模型
铒同位素
^(175)Er的衰变纲图
1996年
用14MeV中子照射天然Yb靶,通过176Yb(n,2p)175Er反应产生了新的重丰中子同位素175Er,借助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首次鉴别出了175Er,并测得其半衰期为(1.2±0.3)min.同时还观察到了175Er衰变所发射的8条新γ射线,建立了175Er的部分γ衰变纲图,从中指定了175Tm的一个基态转动带.
张学谦
袁双贵
杨维凡
牟万统
于暹
李宗伟
郭天瑞
杜一飞
罗亦孝
关键词:
新同位素
半衰期
首次测定短寿命缺中子同位素^(153)Er和^(157)Yb的EC/β~+衰变
1995年
利用(16)O重离子束轰击(142)Nd和(147)Sm同位素靶分别生成(153)Er和(157)Y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和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分离鉴别核素并测量其衰变性质.首次建立了(153)Er和(157)Yb的EC/β+衰变纲图.从中指认出(153)Ho的一个新三(准)粒子态和两个新单粒子态,指认出(157)Tm的一个新的同质异能态和一条新转动带.低位能级系统分析表明:在Ho和Tm这两条奇A核的同位素链中基态形状的转变区都在中子数86和88之间.
徐树威
谢元祥
潘强岩
张菊萍
张学谦
王以好
葛元秀
殷锡金
王春芳
张天梅
刘忠
郭斌
罗亦孝
邢正
陈星蕖
关键词:
衰变纲图
铒
镱
衰变性质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4页
<
1
2
3
4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