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良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淋巴细...
  • 2篇微核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DNA损伤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腰部
  • 1篇腰部疼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病...
  • 1篇药物联合
  • 1篇药物治疗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脓肿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张学良
  • 3篇王文己
  • 2篇任茜
  • 2篇余勤
  • 2篇谢婧
  • 2篇赵桐
  • 1篇董海涛
  • 1篇王栓科
  • 1篇耿彬
  • 1篇王雄
  • 1篇陈永刚
  • 1篇侯卫华
  • 1篇李广杰
  • 1篇韩兴文
  • 1篇王昕
  • 1篇屈鹏
  • 1篇李广杰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甘肃医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方法选取32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17例,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哮喘患者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26.34±6.79)‰、(2.99±1.66)‰、(7.68±5.26)‰;健康对照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13.16±3.81)‰、(1.72±0.64)‰、(4.59±2.22)‰;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微核率与病程有相关性(rs=0.424,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DNA的损伤,可能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
任茜张学良谢婧余勤
关键词:哮喘DNA损伤微核
口服药物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与口服药物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盐结晶体沉积于关节内外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性疾病。以往一般采用药物或开放性手术等方法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药物治...
王昕王文己张学良赵桐韩兴文王雄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关节镜
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人工骨对兔结核性骨缺损治疗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人工骨,治疗兔免疫骨结核,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骨实际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明胶和聚己内酯复合包裹法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人工骨;通过注射结核因子建立兔右侧股骨免疫骨结核模型,对骨结核模型进行病灶清除术,在缺损部位植入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免疫人工骨,并在术后7、14、28 d检测抗结核药血药浓度;术后第4、12周,光镜下观察骨修复情况。结果:成功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骨,电子显微镜下免疫人工骨空隙基本均匀,抗结核药物分散在空隙之间。成功建立兔股骨结核模型,并形成骨结核空洞;术后28 d治疗组还维持一定的抗结核药血药浓度;术后4周结核骨治疗组患处软骨细胞增殖活跃,并出现骨性愈合;术后12周,治疗组缺损愈合完全,缺损已被抗结核人工骨诱导的骨组织修复;对照组骨损也出现愈合,但骨质愈合弱。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显示,术后12周,形成的破骨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减少,对照组的破骨数量多于治疗组。ELISA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结论: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骨能够有效地治疗兔免疫骨结核,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血药浓度,成骨效果好。
李广杰李广杰陈永刚张学良耿彬董海涛董海涛
关键词: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骨结核骨缺损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胸段脊柱硬膜外脓肿1例
2019年
患者男,20岁,因“双下肢运动、感觉丧失1天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训练时扭伤腰部后出现腰部疼痛不适,就诊于当地诊所,行“针灸”治疗2次,疼痛症状缓解。于入院前1天半,患者自觉双下肢无力,不能活动,大小便不能自控,遂就诊于我科。查体:双下肢感觉消失,感觉平面位于双侧腹股沟;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Babinski征未引出。门诊MR腰椎+压脂水成像MR平扫示:椎管内脊髓后方,平T9椎体下缘至L1椎体水平,条带状异常信号灶,脊髓压迫性改变。见图1。
何易祥屈鹏张学良侯卫华王文己
关键词:腱反射消失腰部疼痛硬膜外脓肿脊髓压迫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改良自体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自体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联合快速康复外科对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需要进行椎间盘融合术的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90例患者分别纳入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椎体间隙高度以及JOA评分术后恢复优良率,评价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中,术后椎体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以及JOA评分术后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自体骨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临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不仅可以加强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还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赵桐王文己张学良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腰椎退行性病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DNA的损伤及意义。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法检测30例COPD患者及24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染色体桥、核芽,以反映COPD患者DNA的损伤及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微核率、染色体桥率、核芽率在COPD患者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12±14.05)‰、(12.77±6.82)‰、(11.21±5.27)‰,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98±5.21)‰、(4.85±3.29)‰、(3.5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染色体桥率、核芽率在COPD患者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且COPD患者的微核率和染色体桥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改变均呈负相关(rs=0.0401,P=0.028;rs=-0.549,P=0.002)。结论COPD患者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且DNA损伤的程度可能与疾病的严重度相关。
张学良谢婧任茜余勤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NA损伤微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