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 作品数:108 被引量:2,22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双循环发展的改革开放空间试验场——我国开发区的缘起、演进和趋势被引量:11
- 2021年
-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制度转型、市场机制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效应边际递减、土地资源浪费、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梳理我国开发区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和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定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详细讨论我国开发区的缘起、动力机制、发展阶段、功能演变、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从制度安排、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和商业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开发区取得的成功经验。未来,开发区的发展应实现从生产到生活、从效率到公平、从地的繁荣到人的繁荣、从外围到中心、从专业化到多样化、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对外开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转变。
- 杨朝远张学良杨羊
- 关键词:开发区有为政府
- 新区域主义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的内涵及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之后,利用新区域主义理论分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践,以及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各国的影响。
- 张学良
-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北美自由贸易区
- 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 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较高的经济集聚程度会不可避免地引起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工作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空间和经...
- 杨朝远张学良
- 关键词: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效率
- 城市集聚、城市群经济与竞争力提升
- 本文基于城市群的内涵和演化机制,从城市集聚和“城市群经济”的角度构筑了城市群核心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由此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发展格局与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目前分为“成熟型”、...
- 李培鑫张学良
-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城市群竞争力
- 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被引量:28
- 2006年
- 本文首先总结了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三种模式,随后分析了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效应,以期揭示世博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
- 张学良
- 关键词:世博会
- 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公营企业改革
- 2012年
- 公营企业又称为政府企业,是各国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经营的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营企业在促进国家工业体系建设,特别是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邓涛涛张学良
- 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扩张——兼论开发区的产城融合效应
- 2023年
- 开发区作为重要的产业平台,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聚焦开发区在城市空间扩张中的作用,对围绕开发区的城市空间演进模式进行检验和识别。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夜间灯光三类栅格数据,以1 km2栅格作为样本单元,分析和检验开发区对城市空间扩张和演进的影响,探讨开发区的产城融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栅格距开发区越近,土地类型向建成区转变的可能性越大,栅格中的人口和夜间灯光亮度的提升也越大。开发区不仅促进周围土地向建成区转变,也吸引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周边集聚,产城融合不断推进。开发区的这种效应受自身产业发展水平、级别和所在区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产业集聚水平更高、国家级以及距离市中心更近的开发区,带动作用和辐射范围更大,同时开发区级别和区位的交互影响显示国家级开发区更有利于实现相对独立的发展。
- 李培鑫张学良李丽霞
- 关键词:开发区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化产城融合长三角
- 空间产业密度与企业诞生: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基于空间密度依赖理论,考察了空间产业密度及相伴的产业合法性和竞争性对企业诞生的影响过程,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1998-2008年长三角地区26个制造业行业的企业诞生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诞生受到本地、周边地区和国家产业密度的共同影响,其中本地产业密度的影响最大。对于传统制造业,本地产业密度对企业诞生的影响呈"倒U形",周边地区和国家产业密度的影响则为负;而对于先进制造业,本地产业密度对企业诞生的影响为正,周边地区产业密度的影响呈"倒U形",国家产业密度的影响则为负。
- 杨嬛郑秀君张学良
- 关键词:合法性制造业
- 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劳动力工资溢价被引量:60
- 2021年
- 在城市群日益崛起的背景下,本文重点关注集聚经济空间从城市向城市群的扩展。城市群的发展体现了生产从企业聚集到产业聚集再到城市聚集的延伸,能够实现要素在超越单一城市的城市体系内流动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空间外部经济效应,经济主体不仅会受到本地集聚的影响,也会享受到由群内其他城市的共同集聚所带来的好处。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上下游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框架,我们对此进行了解释。将城市群空间数据与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本文从城市群工资溢价的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除了所在城市自身的规模,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形成的集聚规模也能够产生显著的收入溢价,规模扩大一倍,劳动力收入会提高6.7%~8.0%,将城市群集聚规模在中心与非中心城市、不同地理空间分解并进行相关稳健性检验,这种影响仍都显著存在,另外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显示不同技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样本都能够从中受益。文章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则表明,产业功能的跨城市分工及其相互关联、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市场的一体发展以及由多中心带来的对拥挤效应的缓解是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的重要来源。从本文结论出发,我国区域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集聚优势,依托城市群的空间主体作用加强国内大循环,不断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有效实现。
- 李培鑫张学良
- 关键词:城市群集聚经济工资溢价空间外部性
- 中部塌陷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本文最后分析了出现中部塌陷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刘乃全张学良
- 关键词:经济增长中部塌陷中国经济协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