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慢性胆囊炎或胆囊上皮内瘤变的7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上皮内瘤变15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600例。男性264例,女性486例,年龄(51.3±14.5)岁(范围:18~90岁)。通过χ²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模型及进行内部验证。将原始数据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526例)和验证组(224例),分别采用列线图及树增益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混淆矩阵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史(年)、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胆囊壁是否增厚、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相关因素(χ²=19.957、8.599、9.724、9.301、8.341、15.288、9.169,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3,95%CI:1.50~3.31,P<0.01)、胆囊大小(OR=2.11,95%CI:1.17~3.80,P=0.013)、胆囊黏膜是否光滑(OR=1.80,95%CI:1.13~2.88,P=0.014)、结石大小(OR=2.98,95%CI:1.71~5.21,P<0.01)及结石数量(OR=2.14,95%CI:1.34~3.42,P<0.01)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列线图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708和0.696,两种模型建模组AUC分别为70.60%和70.73%,验证组的AUC分别为68.14%和67.47%。两种模型建模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9.96%和70.72%,验证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6.96%和67.41%。结论年龄、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及树增益�
- 李起张健苏敬博金哲川吴予涵蔡志强司书宾邓元张东耿智敏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囊疾病胆囊肿瘤
- 胆道恶性肿瘤:从临床分型到分子分型被引量:1
- 2021年
-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rcinoma,BTC)是起源于胆管及胆囊的恶性肿瘤总称。根据其解剖位置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A)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三类,其中eCCA又包括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CCA)和远端胆管癌(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dCCA)。
- 张瑞苏敬博张健耿智敏
- 关键词:胆道肿瘤临床分型分子分型
- 胆囊癌临床和病理学因素与神经浸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胆囊癌临床和病理学因素与神经浸润的相关性及神经浸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54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随访资料。男性173例,女性375例,年龄[M(IQR)]62(14)岁(范围:30~88岁)。分析胆囊癌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与神经浸润的相关性;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纳入预后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548例胆囊癌患者中,59例(10.8%)患者发生神经浸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癌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CA19-9水平、T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脉管癌栓、肿瘤位置等因素与神经浸润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黄疸、血清CA19-9水平升高、血清癌胚抗原升高、T分期为T4期、脉管癌栓、肿瘤位于胆囊管和(或)颈部是胆囊癌神经浸润的独立相关因素。对367例T3~4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伴神经浸润的胆囊癌患者预后差于无神经浸润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0个月比34.7个月,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神经浸润、胆囊结石、胆囊息肉、CA125、癌胚抗原、CA19-9、血清胆红素水平、肿瘤位置、N分期、肝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胆囊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浸润、N分期、肝脏侵犯、胆囊结石、肿瘤分化程度是胆囊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黄疸、血清CA19-9水平升高、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T分期为T4期、脉管癌栓、肿瘤位于胆囊管和(或)颈部是胆囊癌发生神经浸润的独立相关因素,胆囊癌神经浸润是T3~4期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 雷建军张健陈晨李起苏敬博张东张瑞金哲川耿智敏
- 关键词:胆囊肿瘤预后神经浸润
- 糖化血红蛋白在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
- 目的 研究诊断2型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参考值,并与空腹血糖(FPG)对比分析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 108名可疑2型糖尿病患者(男66名,女42名),以1999年WHO标准为诊断标准。通过绘制ROC...
- 张健杨青张进安陈妤秦秋闫妮
- 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相关指标对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癌行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7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性131例, 女性296例, 年龄(61.75±10.69)岁, 年龄范围30~87岁。将427例患者分为训练集(n=300)及测试集(n=127), 训练集用于列线图模型建立, 测试集用于其预测能力评估。采用X-Tile软件确定预后营养指数(PNI)、血小板/白蛋白比值(PA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及白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比值(AGR)的最佳截断值。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的rms安装包绘制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通过C指数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采用X-Tile软件确定PNI、PAR、FAR、AG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0、6.25×10^(9)/g、0.08、2.03 g/U。FAR对于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预测较PNI、PAR、AGR更优。多因素分析显示, FAR>0.08(HR=2.124, 95%CI:1.424~3.168)、癌胚抗原>5.0 ng/ml(HR=1.577, 95%CI:1.047~2.375)、肿瘤糖类抗原-125>35.0 U/ml(HR=1.454, 95%CI:1.031~2.179)、N1~2分期(HR=2.074, 95%CI:1.420~3.029)、血管侵犯(HR=3.292, 95%CI:1.640~6.608)、神经浸润(HR=1.781, 95%CI:1.045~3.034)及肿瘤低分化(HR=6.100, 95%CI:2.753~13.515)是影响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及测试集C指数分别为0.790(95%CI:0.779~0.801)和0.771(95%CI:0.754~0.788)。结论术前FAR对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总体生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可用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 高琦李起张健李孟柯陈晨张东耿智敏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胆囊肿瘤纤维蛋白原预后
- 从病理学角度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与预后被引量:2
- 2021年
-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胆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1965年Klatskin教授首次对HCC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因此又称为Klatskin瘤。现认为侵及肝门的肝内胆管癌在生物学行为、手术方式及预后与其相似,因此主张HCCA也包括发生于肝内胆管侵及汇合部的胆管恶性肿瘤,英文改称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目前大多数文献采用这一名称[1]。
- 张东李起张健耿智敏
-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门部胆管癌病理学预后
- 术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ICC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的最佳界值。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24例患者中,随访期间死亡87例,存活37例。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1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LMR、SII和SIRI预测IC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7.86%、64.21%、60.61%、67.57%和66.0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炎性标志物中NLR、PLR、SII、SIRI与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生存有关(HR=1.787,95%CI:1.165~2.741;HR=1.181,95%CI:1.224~2.892;HR=2.412,95%CI:1.565~3.717;HR=1.648,95%CI:1.081~2.5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炎性标志物中SII为I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863,95%CI:1.161~2.989)。根据SII预测IC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的最佳界值(709.86×10^(9)/L),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09.86×10^(9)/L)和高SII组(SII>709.86×10^(9)/L)。高SII组中NLR>3.31、PLR>3.31、SIRI>1.30×10^(9)/L、糖类抗原19-9>39.0 U/ml、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B级、半肝或扩大肝切除范围、合并神经浸润、N1期及ⅢB期患者的比例高于低SII组(均P<0.05)。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774和0.737。结论术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SII是I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所建立的总生�
- 李起张瑞付佳禄张健苏敬博金哲川陈晨张东耿智敏
- 关键词:胆管癌炎性标志物根治性切除术预后
- 《2020年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V1版)》胆管癌诊治进展解读被引量:9
- 2020年
-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美国NCCN指南2020年V1版胆管癌更新内容主要包括对第8版AJCC分期进行解释说明,进一步强调对肝内胆管癌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强调对不可手术切除患者进行系统治疗,辅助治疗方案更加规范,推荐对于晚期胆管癌进行MSI/dMMR检测和基因检测。本文就NCCN指南更新版胆管癌诊治进展做一解读,同时对指南中未讨论的部分加以补充说明。
- 苏敬博张健金哲川张东耿智敏
- 关键词:胆管癌
- EZ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EZH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4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26例及子宫内膜癌组织48例(包括局限性子宫内膜癌19例、弥漫性子宫内膜癌29例)中EZH2蛋白及EZH2 mRNA的表达。结果 EZH2蛋白及EZH2 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P均<0.05)。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不同深度、有无淋巴转移、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大体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之间EZH2蛋白及EZH2 mRNA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ZH2表达只与淋巴转移、临床分级及肌层浸润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EZH2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 杜善平齐宗利王亚琴陈丽红唐治国王光华张健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增生症EZH2
- “春捂”要捂对方法
- 2008年
- “春捂秋冻”,适当“春捂”是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养生需要。春季由于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弱,人们适当多穿些衣服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春捂”也是一种抗热锻炼,
- 张健
- 关键词:春捂秋冻预防疾病呼吸道感染自我保健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