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
- 作品数:92 被引量:259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苏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及鉴定骺板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5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3只生后14~28d的新西兰幼兔,空气栓塞处死,暴露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分别取2处的骺板组织,将其剪切成1~3mm3的小块,经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含150g/L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饱和湿度培养,传代。①细胞接种后3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见细胞贴壁后每天观察2次。②第2代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爬片情况。③第3代细胞爬片至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苏木素染色3min,3%亮绿染色5min,蕃红花“O”染色5min,光镜观察细胞产生蛋白聚糖情况。④采用PCR检测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⑤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①骺软骨细胞刚接种后呈大小不等之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3h后见大部分细胞贴壁,24h后贴壁细胞呈短梭形、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见细胞分裂相。48h后见细胞伸展明显,细胞分裂相每高倍镜视野可见多个。经隔日换液细胞生长至第5天,细胞呈聚集生长,达到汇合状态,将细胞传代。接种后第1代细胞2d后呈梭形,培养4d传至第2代,第2代细胞长满瓶底后,90%呈胞膜较厚的圆形,10%为梭形,第3代、第4代亦如此。传至第5代见肥大细胞增多,细胞松散,折光性减弱,呈凋亡状态。②细胞爬片后观察骺软骨细胞形态以梭形居多,同时也有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可见细胞分裂及细胞中的分泌小泡。③见细胞呈红色,无绿色,证明蕃红花“O”-亮绿染色阳性,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泌蛋白聚糖。④PCR检测术所养细胞含有Ⅱ型胶原,电泳带在440bp上。⑤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第3代骺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倒“S”形,在第4,5,6天细胞呈对数生长,约在7,8,9,10d达平台期,至第12天细胞出现�
- 尹航张锡庆王晓东张亚王科文
- 关键词:骨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
- 低出生体重率与孕早期黄体酮使用率在不同严重程度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分布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比较“低出生体重率”与“(母亲)怀孕早期黄体酮使用率”在不同严重程度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分布,来探讨尿道下裂的发病原因.方法 根据尿道下裂患儿调查登记表的信息记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住院部首次就诊且符合筛选条件的97例尿道下裂男童的尿道口位置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组,然后分别对各组患儿的低出生体重率及其母亲黄体酮使用率进行统计.结果 患儿的出生体重与其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的差异性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尿道下裂与低出生体重之间存在等级相关,由母亲怀孕早期黄体酮的使用情况所导致患儿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的差异性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之间存在等级相关.结论 患儿的出生体重与其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的差异性分布及等级相关.
- 朱璟晶陈娇张亚周云
- 关键词:尿道下裂出生体重
- 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索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的方法,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附睾处脂肪,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及组织学定量检测其分化情况。结果从成体大鼠脂肪组织中培养出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能稳定增殖传代,CD44、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证明其中胚层来源。在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的诱导下,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出现钙结节,四环素荧光染色阳性证实有新骨形成。碱性磷酸酶定量和钙定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表达增加。结论从脂肪组织中可获得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并能在体外稳定增殖传代,经诱导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有可能成为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
- 冯林张锡庆王晓东张亚尹航张婷王科文朱振洪
- 关键词:干细胞成骨细胞
- 不同质量浓度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Lewis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背景:体内成熟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量极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占脾细胞的0.2%-0.5%,几乎不能直接从体内分离出大量的纯化的DC,要获得足够的DC,只有依靠体外培养增殖。目的:以不同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拟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和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SPF级Lewis大鼠用于培养骨髓源性DC,雄性SPF级Brown Norway大鼠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Lewis大鼠股骨和胫骨获取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分别以2.5,5,10,20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5μg/L白细胞介素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采用黏附法纯化DC。主要观察指标: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以Lewis大鼠DC作为刺激细胞,以Brown Norway大鼠脾脏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分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水平。结果: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导的细胞获得率逐渐升高,但DC比例逐渐下降。CD86、MHC-II表达阳性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第5,7天,DC不能有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培养第13天,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增强(P〈0.01)。培养7d以后,DC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多糖刺激以后升高更加明显(P〈0.01)。脂多糖刺激后DC表型MHCII、CD86表达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12分泌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轻度增强。结论:5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最佳剂量,培养9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未成熟DC。
- 樊彩斌温端改欧阳骏侯建全严春寅张学光张亚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骨髓白细胞介素4
- 人骺板软骨细胞与丝素支架的体外共培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人骺板软骨细胞与丝素支架在体外进行共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第一代人骺板软骨细胞与可降解的多孔丝素材料(支架)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MTT等方法,观察细胞与丝素材料在体外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人骺板软骨细胞在可降解的多孔丝素材料上生长良好,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大量增多。结论人骺板软骨细胞与可降解的多孔丝素材料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希望作为构建组织工程骺板理想的细胞和支架。
- 张亚朱伦庆甄允方徐大鹏王晓东
- 关键词:生长面软骨细胞
- 脂肪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前后miRNA的差异表达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前后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预测其靶基因。方法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后,提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的miRNA,微阵列芯片检测表达谱的变化,对有显著差异的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通过TargetScan、Miranda、PITA、RNAhybrid和microTar五个数据库预测靶基因。结果筛选、验证出四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miR-29b-3p和miR-5096为显著上调,miR-143-3p和miR-145-5p为显著下调。预测到OCT4、SOX2、KLF4、TGFB2、IGF1、TAF11、TMEM169、UHRF1和OSBPL6等相关靶基因。结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存在显著差异性表达的miRNA,提示这些miRNA在其分化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张亚周云朱璟晶曹戌金美芳刘琳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微小核糖核酸
- 可降解多孔聚乳酸材料在骺板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可降解多孔聚乳酸材料在骺板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 尹航赵蕾张锡庆张亚董寅生董黎强
- 关键词:聚乳酸可降解骺板多孔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活性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5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扩增、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各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第2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后,进行ALP及矿化结节染色。结果体外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传代的方法,能够连续传至8~9代;矿化液培养的细胞ALP及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张希峰王晓东张亚杨金华张永良李强刘新辉李明忠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细胞
- 8例小儿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8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资料。8例男女比例为1∶7;B超检查6例,仅1例诊断为肾发育不良;CT平扫+增强检查5例,确诊4例;MRI检查2例,均发现发育不良肾脏和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位置。结果 6例行患侧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全切除手术,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滴尿及泌尿系感染症状均消失。结论本症多数见于女性,且易被发现,B超多数不能探及患肾,静脉肾盂造影患肾多不显影,易误诊为孤立肾。手术切除无功能肾脏及输尿管疗效显著。
- 黄思红周云张亚曹戌
- 三种不同载体材料体外生物相容性的比较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非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HAC)和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细胞基质载体材料。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与上述三种载体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对材料上复合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NHAC和CHA两种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和生长。细胞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未受到材料的影响;而 HAC不利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使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论 NHAC和CHA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骨替代材料;HAC不适合做细胞外基质。
- 王晓东刘新晖张亚张德强王明海张希峰王科文张锡庆
- 关键词:体外生物相容性HAC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胶原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