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俊汉

作品数:38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深圳风湿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狼疮
  • 13篇系统性红斑
  • 13篇系统性红斑狼...
  • 13篇红斑
  • 13篇红斑狼疮
  • 9篇细胞
  • 8篇抗体
  • 8篇风湿
  • 7篇原发性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6篇原发性干燥综...
  • 6篇综合征
  • 6篇干燥综合征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免疫
  • 5篇类风湿
  • 5篇关节
  • 5篇关节炎
  • 5篇红斑狼疮患者

机构

  • 33篇广东医学院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深圳福田人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作者

  • 38篇庄俊汉
  • 30篇叶志中
  • 26篇张丽君
  • 25篇汪迅
  • 21篇李剑松
  • 19篇李博
  • 8篇郭粉莲
  • 7篇钟力
  • 7篇何伟珍
  • 6篇胡秋侠
  • 4篇许香广
  • 3篇尹志华
  • 2篇李博
  • 2篇张丽君
  • 2篇叶志中
  • 2篇黄宗青
  • 1篇江剑辉
  • 1篇谢燕
  • 1篇张志
  • 1篇李文根

传媒

  • 6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199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7例SLE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SLE活动性的判断采用SLEDAI评分方法,其中缓解期的患者11例,活动期的患者16例。分析以上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淋巴细胞亚群/B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但未见其与病情活动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可能在SLE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叶志中张丽君汪迅李博钟力李剑松庄俊汉高建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病情活动
原发性痛风患者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方法对56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肾脏排泄尿酸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肾功能、尿肌酐(Ucr)、尿尿酸(Uur)、24 h尿尿酸总量(24 h Uur)、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肾小球尿酸负荷(Flur)及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等。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尿酸酶法,肌酐的测定采用三硝基苦味酸法。结果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24 h Uur及Flu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而Cur及FRUAC则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结论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降低。
李博胡秋侠何伟珍郭粉莲汪迅张丽君李剑松叶志中庄俊汉
关键词:痛风原发性尿酸高尿酸血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8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SLE患者已成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高危人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SLE患者最常见的CVD之一。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不能完全解释SLE早发AS,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内皮功能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等在SLE早发AS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早发AS的致病作用,将有助于防治SLE患者的CVD,提高SLE患者生存率。
李文根庄俊汉叶志中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不完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随访研究及病情进展预测(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完全系统性红斑狼疮(ILE)患者的临床随访研究结果,探索其病情进展预测因素。方法对ILE患者定期随访,记录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结束时分析病情进展预测因素。结果共有19例ILE患者入选本项研究。在3年的随访研究中,有11例ILE患者发展为SLE。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颧部红斑、光过敏、抗dsDNA抗体阳性与SLE进展相关。结论在本次随访研究中,虽有58%的ILE患者最后进展为SLE,但所有患者的SLEDAI分值都较低,提示ILE为狼疮的一种比较轻的亚型。颧部红斑、光过敏及抗ds-DNA抗体阳性预示这些患者可能发展为SLE.
李博叶志中庄俊汉汪迅张丽君李剑松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其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EORA患者、68例非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NEORA)患者及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进行了抗CCP抗体及RF的测定,并对其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26例EORA患者中,抗CCP抗体及RF的阳性率分别为65.4%(17/26)及61.5%(16/26)。68例NEORA患者中,抗CCP抗体及RF的阳性率分别为41.2%(28/68)及77.9%(53/68)。35例正常老年人中,仅有1例检测到抗CCP抗体,有2例检测到RF低滴度阳性。抗CCP抗体及RF在26例EORA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5.4%及61.5%,特异性分别为97.1%及94.3%。抗CCP抗体在EORA组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EORA组,而RF在NEORA组的敏感性则显著高于EORA组(P<0.05)。以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来评价EORA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在EO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组及RF阳性组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均分别显著高于各自阴性对照组。结论:抗CCP抗体及RF有助于EORA的诊断及病情活动性判断。
李博胡秋侠叶志中汪迅张丽君李剑松郭粉莲何伟珍庄俊汉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老年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
深圳市3个社区5922名居民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英文)被引量:8
2006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深圳市缺如。全面了解强直性脊柱炎在深圳市流行的情况可为有关部门制订卫生规划提供依据。目的:了解深圳市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设计:随机整群抽取,横断面调查。单位:广东医学院深圳风湿病研究所。对象:于2001-12/2004-06从深圳市3个地区(水乡点、山区点和外来人口聚居点)中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居民点(村民点),经年龄标准化后16岁以上为调查对象,共计6684名,实际调查了5922名,受检率为88.6%,其中男性为2659名,女性为3263名,分别为44.9%与55.1%,男女比例为1∶1.23。方法:第1,2期询问过筛,由调查人员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对调查对象逐人按调查表内容进行询问、记录。第3期由风湿病专科医师对1、2期询问阳性者进行体格检查。第4期对疑似强直性脊柱炎病例,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抗原检测和X射线摄片,其中包括骨盆平片、腰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脊柱其他部位及周围关节。主要观察指标:风湿病症状频率;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抗原阳性频率;并与国内外部分城市相关数据做比较。结果:①一般风湿病症状频率为21.6%,风湿病症状频率以膝关节为最高,依次为腰、肩、颈和手。女性各部位的症状频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因风湿病不得不停止工作的,共13例,占4.7%。②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为0.37%,男女性患病率之比约为4.5∶1,多数患者是在青年起病。③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抗原阳性频率为5.0%。④强直性脊柱炎误诊率、早期诊断率和长期不合理用药率分别为64%,27%和73%。结论:深圳市强直性脊柱炎(0.37%)患病率高于国内北京(0.26%)、汕头地区(0.26%)和美国(0.20%)、希腊西方白种人(0.24%),可能与深圳市人口结构青壮年比例较多有关。
叶志中庄俊汉汪迅李剑松张丽君
关键词:患病率
男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了解两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的临床特点 ,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77例pSS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性间发病年龄和确诊时平均病程差异无显著性。临床上以口眼干燥为主诉就诊者不足一半 ,90 %以上存在高γ 球蛋白血症。男性pSS首发症状较女性多样化 ,以口眼干燥、关节疼痛、呼吸道症状、肾小管酸中毒及皮肤表现等较多见 ;口眼干燥症状出现较晚 ,发生率较低 ,症状较轻 ,但腮腺受损发生率与女性差异无显著性 ;而肺受累症状出现较早 ,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较高 ;类风湿因子 (RF)及抗SSA/SSB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pSS为全身性免疫性疾病 ,90 %以上病例存在高γ 球蛋白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 ,以口眼干燥为主诉就诊者不足半数 ;男性患者除临床表现与女性有较大差别外 。
庄俊汉张丽君汪迅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强直性脊柱炎的慢作用药治疗策略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 (AS)的柳氮磺吡啶 (SASP)、氨甲喋呤 (MTX)、雷公藤多苷 (TⅡ)等慢作用药治疗疗效及其治疗策略。方法 观察单用SASP和 (或 )联用MTX、TⅡ 治疗 2年的AS病人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扩胸度、Schober’s试验、血沉 (ESR)和C 反应蛋白 (CRP)等指标及X线 /CT骶骼关节表现 ,进行分析。结果 SASP治疗第 1年临床缓解、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 46 %、1 9%、1 9 %和 1 6 % ;X线 /CT骶髂关节炎好转、稳定和加重率分别为 2 1 %、65 %和 1 4 %。对SASP治疗 1年疗效不好者改用或联用MTX半年后临床缓解 +显效率 81 %。副作用发生率SASP(2 0 % )
庄俊汉张丽君叶志中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身性疾病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李博胡秋侠叶志中汪迅张丽君李剑松郭粉莲何伟珍庄俊汉
15例成人Still’s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04年
目的:分析成人Still's病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阐明与该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实验检测:特定蛋白定量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免疫斑点法;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首发症状以发热、咽痛、关节病变、皮疹等症状表现多见,占73.3%;而以关节痛单发为首发者仅4例,为26.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临床特点:均有发热、高热(>39℃)的驰张热,占86.7%;常伴随症状皮疹、关节痛、咽痛,分别为80%、73.3%、66.7%;3.影像学检查无侵蚀性骨破坏.4.实验室特点: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铁蛋白升高和白细胞增高,分别为93.3%、80%、90.9%、80%;骨髓穿刺表现为反应性增生或类白血病反应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ds-DNA、ACA、抗-ENA检出率较低.结论:与成人Still's病相关临床参数:发热、咽痛、关节病变、皮疹等症状表现起病;高热、皮疹、关节痛、咽痛、肝、淋巴结肿大,脾大;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15×109/L、高倍数的血沉、CRP和铁蛋白多见;而侵蚀性骨破坏和高滴度的RF、ANA少见.
张丽君庄俊汉叶志中李博李剑松汪迅
关键词:咽痛皮疹关节痛发热骨破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